基于图书馆资源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探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4期   作者:李慧玲
[导读]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树立正向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李慧玲
        东莞市松山湖北区学校 广东省东莞市  523808

        摘要: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树立正向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图书馆作为教育教学强而有力的辅助工具,如何充分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开展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是亟待探究的重要课题。现立足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外阅读局限性,分析教学调整方向,并针对具体优化途径展开探讨,以期提升课外阅读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图书馆资源
        引言:所谓“开卷有益”,阅读作为小学语文不可取代的教学环节,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知识性、思维性及人文性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课外阅读是提升学生阅读深度及广度的有效途径。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由于受到学生兴趣、教育观念及社会风气的影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际落实情况不容乐观,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极具必要性。图书馆作为优质的课外阅读资源,引领小学低年级学生走进图书馆,激发课外阅读自觉性,以丰富阅读积累,拓展阅读视野。
        1基于图书馆资源开展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的意义
        图书馆作为小学生身边最为便捷的课外阅读途径,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推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外阅读具有积极意义。第一,落实素质教学要求,提升学生阅读素养。新课标加快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步伐,背书式课堂逐渐被素质教学所取代。在此背景下,有效利用图书馆资源开展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是落实新课标教学要求的有力举措,对于丰富学生认知,建立良好课外阅读习惯具有积极意义。第二,营造阅读氛围,调动阅读积极性。面对日益浮躁的社会风气,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图书馆无疑是一片净土,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有效弥补了小低年级学生专注力不足的成长局限性,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阅读之中,提升阅读效率。此外,图书馆书籍种类众多且自主选择性较强,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兴趣及意愿选择相应的书目,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升课外阅读自主性。
        2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现状
        目前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外阅读存在一定局限性,与素质教育目标要求存在明显差距。第一,从教师而言,重视课外阅读,但欠缺阅读指导。在教育新理念的影响之下,教师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对于拓展学生课外阅读量做出了诸多尝试。但是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呈现“放养”状态,教师缺乏有效的干预与指导,对于学生阅读内容、阅读方法及阅读效果等情况掌控不足。在此情况下,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短板被放大,阅读效果差强人意,课外阅读沦为形式主义。第二,从学生而言,阅读内容单一,阅读深度不足。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判断力及自主选择能力薄弱,面对纷繁复杂的课外阅读书籍,娱乐性远超与求知欲,往往单纯以兴趣、爱好作为选择依据,导致阅读内容较为单一且教育价值不足。此外,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不科学,课外阅读犹如走马观花,阅读过程欠缺思考、分享与积累,影响课外阅读深度,阅读效果难以达到预期。
        3基于图书馆资源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3.1营造童趣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以直观感性思维认知事物且猎奇心理较强,课外阅读专注力及投入度难以保证,影响阅读效果。因此,教师充分发挥图书馆优势,营造富有童趣的阅读氛围,提升课外阅读吸引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以松山湖北区学校图书馆为例,第一,从外在环境着手,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成长特性,优化图书馆环境布置,吸引学生走进图书馆。例如,图书馆设置绘本馆和低领阅读区,以五彩斑斓的色彩代替单调的空间颜色,以造型新奇的低矮桌椅代替统一的学习课桌椅,并配合便于小学生自取的书本阵列等等。通过传统的图书馆阅读环境,给予学生视觉冲击,提升小学生走进图书馆的频率。第二,从内在氛围着手,转变固化的课外阅读形式,增强阅读互动。例如,图书馆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设置故事角、情境舞台等交流区域,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故事聆听、绘本剧演绎等形式丰富的互动性课外阅读,借此活跃课外阅读氛围。此外,还可以设置课外阅读成长手册,让学生记录课外阅读心路历程,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通过营造小学低年级学生易于接受的阅读氛围,在寓教于乐中丰富阅读积累,开阔学生视野。


        3.2注重书籍推荐,丰富阅读内容
        图书馆为课外阅读提供了海量的阅读资源,但是对于涉世未深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面对汗牛充栋的图书馆,如何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是语文课外阅读的难点。因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合理的选择书籍,丰富阅读内容,提升阅读效果。第一,用好“快乐读书吧”中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设计有趣的阅读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阅读的区位,体验阅读的快乐。同时,以课文作为依据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不仅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辅助与拓展,而且保证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例如,在完成《坐井观天》课堂讲解之后,教师可以推荐《伊索寓言》、《格林童话》等课外读物。通过课外拓展有效锻炼学生对于阅读内容及寓意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感悟意识及能力。第二,以兴趣为基础扩大涉猎范围。例如,针对喜爱绘画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图文结合的绘本,将绘画优势与课外阅读相结合。针对热衷于故事题材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米小圈上学记》等故事情节丰富的课外读物等等。以学生兴趣为基础,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课外阅读动力,转变单纯的娱乐目的,强化积极的阅读动机。
        3.3加强方法指导,培养阅读能力
        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是实现高效课外阅读的基础,但是阅读方法及阅读习惯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在循环往复的阅读过程中不断的积累与沉淀。因此,教师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渗透及阅读习惯的培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一,渗透笔记阅读法,培养积累意识。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笔记是阅读不可或缺的“伴侣”。针对小学生散漫的课外阅读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摘抄的方法。首先哪些内容需要摘抄,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明确的规定:描写人物、动物、景物的形状、声音、动作、色彩十分形象的词句,描写四季天气变化的语句,精彩片段以及成语、格言、警句等,这样学生摘抄起来目标就很明确了。第二,制作阅读卡,引导读思结合,促进阅读内化。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知识储备及思维能力的薄弱性,教师可以制作阅读卡,根据书的内容设计阅读引导问题,例如,文章中涉及到的人物有哪些?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事件的时间、地点、过程、结果?文章讲述了什么内容?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等等,既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也帮助学生深化阅读思考。
        3.4组织阅读活动,积淀阅读素养
        面对日益开放、丰富、多元的社会环境,各种新鲜事物形成了难以抵挡的诱惑,导致课外阅读枯燥性更加显著,削弱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应组织具有吸引力的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对于课外阅读保持期待,自觉走进图书馆,享受课外阅读乐趣。例如,在学生阅读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读物的内容改一改、演一演、讲一讲、议一议、画一画,让学生复述一下故事的大意,讲一讲精彩的情节,或者是讲述一下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还可以对感兴趣的内容展开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活动中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读书交流活动,如古诗背诵会、小故事家评选、小演员评选,读书笔记展览等,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使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增强自信心,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结束语:
        以图书馆作为媒介开展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是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手段,而且是教育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举措,对于落实素质教育教学目标具有推波助澜的意义。但是就目前而言,教师对于学生课外阅读欠缺有效的指导,阅读效果不尽人意。因此,教师应立足小学低年级学生教育需求,深入挖掘图书馆教育资源,调整课外阅读组织形式,实现高效课外阅读。
        参考文献:
        [1]陈晓静.小学生阅读现状与小学图书馆阅读推广思考[J].福建图书馆学刊,2019,2(04):68-70.
        [2]代燕.利用学校图书馆推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03):38-40.
        [3]王爱娟.数字图书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13):53-54+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