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智莉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第一中学 414200
摘要:高中时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阶段,作为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学科是高中教育的重点科目。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学也应该进行不断地创新,以更好地满足教育改革的要求。素质教育的实施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提出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逐渐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还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 培养 语文思维
引言
近些年,国内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进步。高中语文教学在此过程中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教师需要加大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并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断创新教学策略,科学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教会学生更多的语文学习方法思维和技巧,以便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学以致用。鉴于此,系统思考和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显得尤为必要。
一、重视语文实践活动,全面强化学生语文学习与探索的兴趣和主动性
若要保障语文思维培养发展效果,必然应当先确保学生具有强烈的语文学习兴趣以及主动探索知识之动力。思维本身不像知识,不可能通过教师的简单传授便能让学生发展起良好的语文思维,只有依靠学生自身长期、持续、科学的思考,方能逐步形成相应的语文思维。针对这一客观现实,教师应当坚持贯彻以生为本观念,把学生置于首要地位,着重于激发语文兴趣,引导他们以科学的方式主动进行学习与探索,鼓励他们多多思考,从而让他们在学习与实践中逐渐养成优秀语文思维。例如在教学《雷雨》相关内容时,教师并没有直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而是在课堂伊始先让学生根据教本内容选择最精彩的内容创作课本话剧《雷雨》片段,精彩而直观的话剧表演立马吸引住了学生兴趣,教师以此作为课堂教学导入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兴趣趋势下对课文进行主动学习与探索;不仅起到了良好教学效果,也令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入思考,有效强化和发展了语文思维。
二、科学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促使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思维意识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来说,教师需要科学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促使学生形成独立的思维意识。长久以来,高中语文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固化,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教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训练学生的协同合作与分析问题等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非常有益。比如在学习鲁迅的《拿来主义》时,教师布置探究任务后,可以让学生4-6人为一组,在小组内探讨什么是“闭关主义”、什么是“送去主义”、什么是“拿来主义”,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会产生分歧,此时教师可以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让学生集中讨论。学生们通过提出观点、论证观点、证明或推翻观点、再提出新的观点,一步步强化思维能力,最终得出合理的答案。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适度干预,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形成独立自主的思维意识。
三、立足读写结合,强化学生情感性思维能力
情感性思维能力即学生感受以及表达情感之品质以及本领。对现代社会的人而言,具有共情能力十分重要,同时也需要具备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方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而文字作为情感的物质外壳,其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语文教学之中培养情感思维的基础性工具,教师则可以围绕阅读和写作展开合理教学,尤其要基于读写结合对学生情感性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在读与写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全面、持续地理解和感受文字,进而感受文字中的情感,领略文字中蕴含的思想,逐渐强化情感性思维能力。教师要做的就是在读写结合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在理解文字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强化学生感知和表达情感的能力,培养学生共情能力,让学生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具有良好情感性思维的人才。例如在教学《离骚》时,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以此为基础指导他们分析和感受屈原通过文字所表达的深切情感。通过朗读这一方式,学生更容易感受到《离骚》文字中所蕴含的充沛、丰富情感,理解屈原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坚持崇高理想的意志,准确把握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情人民的情感以及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采取仿写这一方式进行写作练习,鼓励他们自由抒发自身情感,让学生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融入到写作的文字之中,充分利用文字这一媒介工具对学生情感体会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作用,从而实现基于读写结合推动学生情感性思维有效发展。
四、深化单元教学,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什么是逻辑思维能力?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我们常常觉得语文学科是形象感性的思维认读。其实新课改以来,教师越来越觉得语文学习也需要逻辑分析与辨别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之后,高中语文教材开始展开单元教学群的教学模式,同一个单元都有相应的主题。如何判断一个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角度,如何将一个单元相似内容进行整合,这需要我们有强大的逻辑思维力。因此,教师在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时,可以从深化单元教学入手,借助每个单元的主题,为学生设计相应的教学重点,根据重点引导学生去判断、筛选、整合单元相关性信息,这样可以有效启动学生逻辑思维力。例如,教师可以先深入研究教学大纲,掌握每一个单元的教学重点与主题,然后制订一个教学大纲,根据大纲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例如,又如在《荷塘月色》《故都的秋》《赤壁赋》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找到本单元的主题,然后让学生阅读文章,试着推理本单元几篇文章之间的关联性,猜测单元主题,去整合与表达主题相关的文本信息,通过这种方式,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师要明确高中生语文思维发展的需求,为其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积极建构生本课堂,让学生学得有趣、有料、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温志勤.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0(46):137.
[2]万生科.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策略[J].品位经典,2020(09):131-132.
[3]王筠.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知识文库,2020(17):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