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4期   作者:沈艺平
[导读] 曾经,诗人龚自珍呼唤着:“不拘一格降人才”,
        沈艺平
        漳州市北斗中心小学
        摘要:曾经,诗人龚自珍呼唤着:“不拘一格降人才”,在当代社会,人才已经如前人所愿,有着更多的机会。但是当今社会就对人才没有要求了吗?并不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接纳更广泛,要求也会更高。人才需要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德才兼备。而这些要求归根结底是人才的核心素养是否达到要求。在人才的成长阶段,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成为了对这些未来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语文,是我国未来人才的必学科目,它是人们应当具备的最基本技能。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作为语文学科最重要的教学内容——阅读教学应当使用何种教学方法?本文以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此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字: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方法
        
        前言:小学阶段是学生第一次接受正规初等教育的阶段,语文科目是小学生在小学期间的必须学习的科目,它通过书面语言作品教会学生如何交流、如何表达,如何感知等等。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内容是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对于日常教学而言,阅读教学更多一些。当前,我国提倡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较大的优势,但是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却并没有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导致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成效并不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从多方渠道学习新的教学方法,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摒弃教学习惯,以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一)教师只教授知识不注重能力
        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只注重教授学生学习知识而不注重学生学习语文能力提高的现象。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并非认为语文综合能力不重要,而是无意识的将必要的语文知识在教学中着重讲解,而对于一些文化素养和言谈举止等等并没有涉及太多。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无趣
        一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方法都太过无趣,要知道小学生尚处于年纪较小的时期,他们的玩闹心还很强烈,对于学习的认知也不清晰,如果小学教师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无趣的,那么会造成学生从小就厌恶学习。
        (三)教学无的放矢
        通过调查得知,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对于教学效果没有准确的预知,往往就是按照教案,教学课文的重点,寻找课文中的生字词,给学生分解句子。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在师生互动频繁,教师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就造成了当下小学语文教学无的放矢的现状。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批注式阅读,实现知识能力目标
        批注式阅读是一种近些年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但其实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批注式阅读。他对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生字词等基础知识点的记忆都有非常好的效果。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批注式阅读,让学生实现知识与能力双重提升的目标。

批注式阅读可以分为三种方式,其一是课前阅读式自主批注,这种方式主要针对的是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让其在学习课文前就对课文有所了解,在课堂上能够自如的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看法,从而让教师在教学完成后能深入思考。其二是课内阅读交流式批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缺乏交流,不仅仅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更体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批注式阅读能让学生快速寻找到自身思想与其他学生思想的不同之处,从而和其他学生实现畅通交流。学生在经过批注后,也可以轻松地向教师提出问题,也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其三是课后阅读评价式批注,在阅读教学课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课后阅读做一个评价式批注。课后评价式批注能让学生对所有的教学环节做一个有效的总结,系统的将所有知识点罗列起来,继而对课文进行查漏补缺,还可以透过课文的文字表象看到课文的内涵。批注式阅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掌握熟练的语言技能,并从不断地批注中,形成新的思想,从而提升创造能力。
        (二)拓展阅读,打开学生情感世界
        单纯的课内阅读会导致学生接触的知识面浅,所以教师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打开知识面,扩展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关键问题是学生没有课外阅读兴趣,因为当前小学生可以接触的电子产品较多,他们受到电子游戏等众多外界因素的干扰,感觉文字众多的阅读材料过于繁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取联系课文的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打开课外阅读兴趣的媒介,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课文《蟋蟀的住宅》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联系课外名著法布尔的《昆虫记》。《蟋蟀的住宅》本就选自于《昆虫记》,教师在讲课开始前可以先以“住宅”为线,提问学生对自己的家有什么看法。当学生回答过后,教师再向学生说:“人类希望家温暖、舒适、安全,小小的一只昆虫是不是也和咱们一样呢?”通过疑问勾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教师在一步一步深入,让学生了解蟋蟀是怎么让自己的家变得温暖、舒适、安全的。在课文讲解完成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篇课文选自《昆虫记》,里面记录了许多昆虫的生活,让学生看看还有哪只昆虫和他们的习性一样。通过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懂得人虽然是高等动物,但是却不能小看自然界的生物,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从而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尊重生命的品质。
        (三)多方创设情境,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
        学生的语言积累也是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内容,语文学科对于培育学生的语言积累较之其他科目有压倒性的优势。在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不仅符合读写结合的教学要求也可以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与反应思维,并且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中的深意。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帮助学生化抽象为直观。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多数小学生是没有到海边看过日出的,他们对于巴金先生在课文中描写的情景只能有模糊的想象。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太阳在海上升起的视频,让学生在看完视频过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刚刚看到的景色。当学生描述完,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学习巴金先生在描绘日出时的丰富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边播放视频边教学,这样能让学生通过文字与视频的对比,有更多语言能够描述他们心中的海上日出。
        
        结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条漫漫长路,教师应用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能短期内并不能看出效果,但是教师需要沉心静气。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有摆脱传统的一人唱“独角戏”的决心,才能真正做到创新教学方法,思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平.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J].科技资讯,2020,18(29)
        [2]孙怀宾.浅析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科技资讯,2020,18(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