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促进写作的途径探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4期   作者:彭宸
[导读] 新课程背景下,写作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
        彭宸  
        湖南省衡阳县界牌镇中学  421200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写作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很多学生面对写作时,会产生畏惧心理,思路狭窄,套用模板,致使最终成果千篇一律。传统教学课堂中,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是两个割裂的环节。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寻找阅读与写作教学间的内在关联,发掘二者间紧密联系的教学环节,融会贯通形成全新的教学模式。此外,教师应重新审视二者间的共同点,通过以读促写、以写辅读等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积累写作素材。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促进写作;途径
引言
        阅读对于写作来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可以促进写作。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阅读教学对促进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在阅读时融入自己的情感,这样才能在写作时将自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写作的时候,学生要将头脑中阅读时存的内容释放出来,总结成文字的形式展现在一张纸上。这也就说明了阅读的质量决定了写作水平的高低。有合理的阅读才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在写作时才能如鱼得水,从而提高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成绩。
一、积极开展合作竞争学习模式
        在初中阶段,很多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时过于侧重学生的笔试成绩,忘记了教导学生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与此同时,受传统应试“填鸭式”教学的影响,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基本上都在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点,很难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忽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需要调整现有的阅读教学方式。小组的合作竞争模式是符合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其通过不同思维的碰撞而产生巨大的共鸣。在阅读课堂上增加小组合作学习,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教导《〈论语〉十则》时,可以先组织学生根据各自的语文基础能力进行分组。分组完毕后,教师组织各小组学生先行浏览文章内容,再分小组对不同段落进行朗读,并配合丰富的肢体动作进行表演。对于部分小组表达片面的情况,教师可以鼓励其他小组详细地补充,或引导其他小组进行不同形式的表演,通过良性的竞争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从心底热爱阅读。好的阅读必然带来好的写作,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必然能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学习得到提升。
二、先读后写,引导学生灵活掌握写作技巧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采取不同写作方法,七年级学生刚入初中校园,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思维能力活跃尤其是形象思维能力,但容易被阅读与写作困难击倒。当学生进入八年级和九年级后,随着生活阅历提升,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变为抽象思维,教师提出写作方向,学生就更容易接受。根据思维发展规律,语文教师立足于教材让学生尝试阅读,全面把握教材每个单元读写策略。
        我们以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一文为例。这是一篇优秀的景物描写散文,文中对景物描写非常之妙,可以借助文中好词好句优化学生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借助课后读写指引,借鉴课文中某些写作技巧,引导学生以“家乡的冬天”写一个片段,要求抓住特点来写,不少于200字。如何引导学生去描写家乡,书写家乡,这需要学生注重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七年级是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如何开启学生学会思考和写作,那么冬天的家乡这一话题是非常好的题材。教师可以采取分专题式讨论小组,有些初中同学来自于北方或者去过北方,可以写写北方冬天景色如何;有些同学就是南方本地人,可以写写南方景色如何。通过对比分类专题式讨论,有的同学回忆,北方的冬天白雪皑皑,下雪之后就如同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描写的一样。学生如此描述:“白雪如同懒散的姑娘,躺卧在窗沿上,窗户点缀着零星雪花。”学生巧妙运用《济南的冬天》文中“卧”“点缀”等经典词语,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仿写经典,表达出大雪之后,北方城市冬天安静平和的气氛,与《济南的冬天》基调相符合,可谓是“一词传神”。居住在南方的同学说:“南方的冬天可没有北方的大雪与暖气,以我的家乡为例,冬天的太阳像个忽然害了羞的小姑娘从不见人,天都是阴沉沉的,风大,家中衣服被子潮湿得都可拧出水来。”学生选用课文中一“忽然害了羞”形容南方的冬天缺少光照,用拟人与比喻手法展现出南方冬天十分潮湿阴冷的气候特征。
三、设计阅读教学方法的策略
        通常,初中语文阅读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上下行式及平行式。具体来讲,上下行式指的是一篇文本带来多篇文本的阅读模式,需要数篇文本以一篇重点文本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平行式指的是多篇阅读文本的重要程度不分上下。以上下行式阅读方式为例,将《春》当成重点文本进行精讲,剩余两篇文本进行略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按下列步骤设计教学方法:一是设计文章导入环节的策略。一年四季,不同季节都有个性化的美,大家谈一谈自己最喜欢什么季节,什么事物让你印象最为深刻。二是设计阅读活动的基本过程的策略,朱自清的《春》作品中,是对江南春天的描写,这对其他地方生活的人来讲,是陌生的、未感受过的。因此,教师就可以感受“各种特点春天”为议题组织阅读活动。由于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已经大概掌握了阅读文本的内容,因此教师可提问学生:“教材中描写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借助提问的形式,引出文本中描一系列春景图: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及迎春。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用个性化语言描绘春景的妙处,帮助学生大致认识江南春景的特点。春天在朱自清笔下是调皮的、充满活力的。那么,春天在其他人笔下是什么特点呢?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成都的春天》《春风》两个文本,让他们感受北方春天的苍劲,成都春天的花团锦簇,使得学生在对比中体会不同地区春天的不同风格,并由此进行拓展,“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或者“你希望你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以此为题目进行写作,写作之后进行集中点评。
结束语
        随着新时代语文教学方向的进一步明晰,语文素养与个人未来的发展直接挂钩,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根据所面临的问题与现状,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长远角度考虑的同时兼顾考试效果,不断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深入探索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相通性,切实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理解与写作方面的综合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明福.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促进写作的途径[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8):90.
[2]马晓萍.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促进写作的途径思考[J].读书文摘,2019(12):110.
[3]马俊勇.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促进写作的途径研究[J].考试周刊,2018(A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