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4期   作者:马娜
[导读] 华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影响深远
        马娜
        商丘市第一实验小学   476000
        摘要:华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其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域,开掘孩子的潜能,提升学生的修养;又能够洗礼孩子的品性,发展学生的意识;且可以让学生在传承、弘扬不同传统文化中获得认知能力的提升与发展需要的满足。而国学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言隽永优美,思想丰富深邃,形式灵活多样,情感充沛饱满,可以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对学生的思想、认识、情感、心灵等予以洗礼,让孩子们在学国学、品国学、用国学中获得认识的提升与自我的完善。因此,不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以语文教学为载体,加强对国学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让国学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式的不足与缺憾予以弥补,构建起更为系统、完备的国学校本课程体系,使国学迁移至学生认知视域的各个层面,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认知提供指引与感染。通过国学校本教材作用的发挥,不断扩充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切实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国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
        语文的外沿十分宽泛,其对学生思想认识的提升、人文素养的塑造、精神世界的丰富,有着重要且深远的作用与影响。但是,就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现状而言,依然存在诸多弊端与缺憾。很多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以教材为引领,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活动乏味;一些教学策略的实施重点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足、课堂的参与互动匮乏;诸多教学项目的落实基本以课堂为辅助,课外实践性、探究性、体验性活动较少,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与教育价值难以凸显。而国学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则可以有效弥补教材、教法、活动等层面的诸多缺憾,对语文教学的形式、内容、素材等予以补充、完善、拓展,让国学真正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思想、认识、情感、思维等予以感染、熏陶、涤荡。并借助国学校本课程辅助下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丰富传统语文教学的模式与途径,让学生在国学与语文互相之间的影响与促进中,获得提升与发展,成长为具有良好品德、健全人格、完美意识的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明确国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实现意义
        教师是国学校本课程开发的践行者与统领者,其对于国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定位、现实意义、作用价值等的判别与设定倾向,直接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深度与广度、内涵与外延。因此,学校应以自身实际为基础,并根据学生认知现状与发展需要,加强对教师的指导与引领。借助开展培训、外出学习、实地调研、观摩协作、课题研究等途径,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将国学校本课程导向迁移至促进学生发展、塑造学生人格的更高领域,使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真正服务于学生发展,作用于教学发展。同时,对于一些比较成熟的国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经验与成果,学校也应组织教师批判性借鉴、针对性参考、灵活性借用。切忌因为生搬硬套、照搬照用而脱离学生实际,影响国学校本课程预设目标的达成。同时,教师也需要加强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调研与探究,使学选定的国学校本课程内容、项目、活动、、素材等与学生发展相得益彰、互相促进。必要时,还可以让一些学生参与至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发领域,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与意见,以切实丰富学校国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使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同步并进。


        二、科学开掘各类素材,构建更为完备的国学校本课程体系
        国学的内涵十分丰富,其可以衍射至小学学生思想认识、价值观念、人文素养、道德情操、人格塑造、认知能力等各个领域。但是,由于不同年级、不同学段学生认知特性不同,语文基础各异,以致其对于国学内容的理解、学习、领悟依然存在一定差异。这使得教师在开发国学校本课程时,应以地域实际、校本实际、学生实际为基础,分阶段、分层次、分项目落实国学资源、素材、项目的整合与归类、构建与实施,对低年级学生,主要以《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素材为主,就其中涉及的内容予以重构、延伸、拓展、归类,通过对生字注音、生词释义、生句解析等内容的融入,构建低年级国学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对国学文化的感知与领悟。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主要以新课标要求的必备七十六首古诗为重点,在不同年级渗透对应的诗词文化,让学生在熟读、理解、应用的过程中慢慢体味国学文化的内涵,感受华夏传统文化的魅力,获得思想的洗礼与意识的陶冶。通过层次性、完备化国学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逐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彰显国学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三、借助辅助活动引领,切实丰富国学校本课程的实施途径
        完成必要的国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素材整合、体系构建后,教师应以辅助性国学校本课程为引领,加强对各类国学教育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感召下走近国学、感知国学、理解国学,以实现对学生完备意识与健全人格的塑造。例如,可以在辅助性国学校本课程的驱使下,将书法、绘画、剪纸、手工、编织、曲艺等民间艺术、地域艺术引入校园、带入课堂,让学生在学国学、品国学中开展实践,就校本课程对应的内容与具体实践活动有机融合起来,获得情操的陶冶、情感的丰富、习惯的培养、意识的提升。而且,在实践性活动的驱使下,学生对国学内涵的感知也会更加深刻、充分,国学校本课程的育人作用自会得到切实彰显。同时,还可以以民风民俗为辅助,借助一些传统节日、风俗文化、庆典活动等,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对国学内容的理解,开展节目展演、板报制作、庆祝活动等,来表达自己对国学的热爱,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传承,切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力,实现对学生完善人格的塑造。
        四、结论
        总之,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论对小学语文教学,还是对学生成长发展,都有着显著且重要的作用与价值。但是,由于国学的内涵特别丰富,且可以延展至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加之小学学生生活经验匮乏、知识积淀欠缺、思想意识不足,以致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以学生实际与预期目标为基础,就国学校本课程的定位、导向、措施等开展深度研究与充分分析,尽量使所开发的国学校本课程顺应学生认知特性,符合学生发展需要,且可以对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品性修养、人生定位等产生丰富且深入的影响。通过对国学校本教材育人作用的发挥,使小学语文教学向着宽泛化、多元化、深入化领域而迈进。
参考文献:
        [1]杜艳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0(11):59-60.
        [2]罗娇.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科幻画报,2019(07):58+60.
        [3]文翔.“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挖掘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元素教育的新举措[J].新课程(上),2016(11):14.
        [4]李智芹.小学语文教学与国学传统初探[J].知识文库,2016(20):210+202.
        
注:本文系课题研究成果论文;课题名称: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编号:JCJYC1602zy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