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瑾芳
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 312000
摘要: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加高效地开展语文课堂,提高学生信息获取、筛选、辨别和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据说话”的定量思维,成为当下语文教学的一个方向。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整合,创新教学模式。本文将结合相关教学案例来探讨信息化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 语文教学 定量研究
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的获取、交流变得越来越便捷,对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创新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数据思维的能力,进而实现课堂良好效果,让学生乐有所学,学有所得,或许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将会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一、数据思维在语文文本解读中的积极效果
语文教学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提升和文化传承与理解。简而言之,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语文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主探究能力,提升文化和审美修养,学会用心体悟生活,享受生活,在生活中践行真、善、美。但是,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基本都围绕知识点展开,很多语文教学实践也以定性研究为主。不能否认的是定性研究在深入到研究对象中,从整体上对现象进行描述这一方面的不可替代性,但是与定量研究相比,这种方法往往带有研究者的主观倾向性,易受研究者经验和特定环境的限制;而定量研究从数据出发,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基本脱离研究者经验,因此往往能够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北京某小学,在苏轼诞辰980周年之际,通过课前了解苏轼生平、晨读期间吟诵苏轼诗词,暮省时间进行飞花令,临摹苏轼的书法和画作,从情感和审美的角度品读苏轼,学生对苏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衍生出了很多问题。因此,在暑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以苏轼为主题的课题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热烈讨论中,最终完成23份研究报告:《大数据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今人对苏轼的评价和苏轼的影响力》《行走的苏轼》《苏轼的朋友圈》《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等。从题目来看,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迎合时代潮流,运用大数据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从多个角度探讨苏轼,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价值。
二、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的实践应用
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逻辑思维,首先要在课堂中营造一种数据化的学习氛围,同时运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性,进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一)使用微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微课(Microlecture)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其核心内容是将课堂教学中重要知识或辅助性教学资源以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微课的适当运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重难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例如,在讲解曹禺的戏剧作品《雷雨》节选部分时,我们可以通过观看电影、话剧作品来帮助学生了解故事大概,但耗时较长,老电影的质感也很难吸引学生自主完成观看任务。因此,录制一个简短的微课视频,简要介绍作家和作品,以及故事梗概,既能在5分钟内就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大概,也能通过片段式的影像资料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利于后续教学的展开。
当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理解和认知后再去阅读作品或观看作品电影和话剧,自然就能将注意力集中于作品本身,而非所谓的电影质感之类的事物了。
(二)使用词云可视化呈现课堂成效
“词云”是大数据背景下的典型技术,主要利用统计方式,将文本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以放大或不同颜色可视化呈现,这些高频词也就是文章的关键核心词。通过对关键词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作品的核心主题、作者的主观倾向等。某次公开课,我所选的课文是汪国真的《我想出发》。为了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开篇我没有从作者本身出发,而是从他的作品出发。我收集了汪国真具有典型代表的作品,通过词云的方式,让同学们总结汪国真的作品的主题都有哪些,由此引出课文。再比如,在讲解《青龙偃月刀》这篇课文时,为了分析何爹这一人物形象,我要求学生分别寻找作者、我和三明爹三种视角下有关何爹的句子,从句子中分析何爹人物形象,并以词或短语的形式发布在超星平台上,之后直接形成词云。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看到何爹的显性特征和隐性特征,自然而然地将注意力集中至何爹的显性特征上,更加有利于挖掘造成何爹这些性格特征的主客观原因了。
(三)依托超星平台实现多元化评价
超星作为一款线上线下师生互动学习平台,很好地打破了师生的空间和时间阻碍,为学习搭建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虚拟课堂。课前,教师上传微课、辅助性教学资料,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后台数据的整合和统计,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并批改学生预习情况,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让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课中,教师上传课件,依托平台授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主题讨论、发布话题等活动形式实现课堂的线上和线下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教师还能随时生成可视化数据对学生表现作出评价。课后,教师教师可以在平台中发布课后作业,作业形式不仅只局限于书面作业,也可以提交录音、图片、视频等多样化的作业,便于批改和展示。可以说,超星平台的使用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开放和多元了。
三、结语
大数据时代,是一个更新换代的时代,大量信息被整合,信息与信息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因此,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更是必不可少。我以为,在未来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传统的单一的ppt展示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而信息技术——如弹幕、词云、思维导图、数字白板等,甚至运用数理化的方法——在教学实践环节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动手实操,将感兴趣的手机、iPad等产品有效用于学习;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信息搜索、筛选、整合、分析,能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引起学生探究的冲动,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信息化教学,很好地回答了如何关注学生个人化的表达、关注学生自主性和关注学习的日常应用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卢进.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2021(02).
[2]李婷玉.慕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长江丛刊.2020.12
[3]马振华.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J].课外语文.2021(09)
[4]连锦华.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J].文学教育.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