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蓉
苏州市吴中区长桥中心小学 215128
摘要:当下,小学语文教学除了要扎实学生的认字识词的基础知识外,还要重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是作文教学,作文教学除了要教会学生使用正确的字词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还强调学生在写作时要表达自身的真挚情感,放飞想象的翅膀。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求教学要立德树人,推行适合的教育。教师要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习得,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可以用文字准确地表达出 自身想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想象能力
引言:现代人的一大通病就是语文越来越差,尤其是在书面表达这一块。许多人因为语文写作的基本功差,在许多场合上用错词句,书面表达的内容让人不知所云,被他人贻笑大方。因此,从小学阶段开始,就要重视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但是,现代社会的小学生,许多已经逐步失去了想象能力。一方面,是中国社会在不断地加快城镇化的进程,导致许多小孩一出生就生活在高楼大厦矗立的大城市中,与大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少,缺少想象空间;另一方面,是由于现在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小孩身上承受着很大的学业压力,虽然教育局一直呼吁着“为学生减负”,但是小学生的身影依旧在各类补习班中穿梭。孩子身上的竞争压力是无形的,许多学生的想象力也在题海中被淹没。在意识到小学生作文教学中,想象力被限制的因素后,小学语文老师更是需要根据现代学生的新变化、新需求来开展作文教学工作,力求通过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创新,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的写作学习中学会表达情感,放飞自我的想象空间。因此,小学语文老师要对学生的作文教学引起重视,从小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而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设计情景课堂,引导学生想象
教师在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可以巧妙地设计情景课堂,引导学生想象。由于现实因素的限制,小学生无法身临其境地体验教材内容描述异国风光或是别样情境,因此,教师可以设计情景,结合照片、视频、音乐等,为学生营造一个相似的情景氛围,引起学生的遐想,启发学生想象。例如:在学习人教编部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变形记(自述)》时,要求学生要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想象自己变成了另外一种东西,并且要把变形以后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凸显出变形以后奇妙而又有趣的世界。因此,教师在写作练习正式开始前,可以以教学内容为例,设计相应的情境,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联想的手法来进行想象。如:语文老师可以用刚学的课文《虫草的村落》为例,自己变身为一只虫子,落入树木葱郁的山村中,而假设上课的教室就是那个村庄,一边是菜园,一边是果园,另外一边是河流。教师可以运用这样的方式,开发学生的感官联想能力,启发学生进行想象。
教师也可以采用一连串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进入情境,从而引入课堂内容,启发学生联想。如:“我现在是一只虫子,我现在在哪儿呢?”“我现在是一只虫子,我生活在一片青绿的菜园里,这里有什么呢?我周围有许多我的好朋友,它们是……”,通过发问—回答的方式,与学生互动,启发学生联想。让学生能够抓住写作课的重点:变形的对象是自己熟知的,因而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展开联想和想象。
二、巧用辅助工具,激发学生想象
教师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可以运用辅助工具来激活课堂,起到激发学生想象力的作用。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来为学生播放PPT课件,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写作课堂的主题;也可以为学生播放音频、视频,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感官,帮助学生想象。
以学习人教编部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为例,教师可以把家乡二十年前的样子,如:二十年前家乡的建筑、人物、服饰、饮食等照片放在自己的教学课件中,和今天的家乡照片成一个对比,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家乡的变化是巨大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找一些关于家乡以前的视频记录资料、宣传片等,为学生放映,用视频的形式呈现家乡的变化。接着,引入习作课堂的主题,让学生们思考和想象,二十年后,我们的家乡周围一切又会发生哪些变化呢?二十年后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倘若我们再聚在一起,该是怎样的情景呢?以引导学生用描述具体人、事、景、物的角度展开,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达出真挚的情感。运用辅助工具,可以很好地还原出现实生活中难以展现的情景,帮助学习激发自身的想象力。
三、开展多样活动,帮助学生想象
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放松身心,还可以趁学生娱乐之际,响应作文教学的主题,帮助学生想象。例如,在遇到需要描述自然景观的写作课题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教室外是操场上去写生,让学生用双眼去感受到校园的季节变化,欣赏室外的校园风景。写生活动结束以后,让大家先把感受到的东西写下来,再邀请大家分享出自己的作文。另外,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开阔大家的视野,语文老师可以组织大家前往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在增长学生的见识的时候,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
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语文教材上的写作任务来设计趣味活动,帮助学生打开写作的思维。以人教编部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为例,要求学生在学习例文写作后,学会人物描写的方法。但是许多学生一提笔写人物,总是会写出“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子,小小的嘴巴”等千篇一律的句子。老师则可以根据写作主题,在班级组织如:“猜猜她/他是谁”活动。活动要求学生上台分享班级中某个同学的特点或是模仿某个同学,让其余的同学猜想。谁分享的内容最容易被猜到,谁就是最佳分享者。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明白人物描写的核心是描写人物的特点,也就是描写人物最具有辨识度的内容。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来学习写作,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又能学习到写作的核心要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四、布置课后作业,延展学生想象
除了课堂内的固定学习任务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延展学生想象。以学习人教编部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任务《教会学生写读后感》为例。教师则可以家户喻晓的经典书籍《西游记》为导入,既可以选取其中的某个精彩片段,让学生分享读后的感受,也可以让学生回忆《西游记》中某个自己喜爱的人物角色,谈一谈喜欢这个人物的原因。最后点出写读后感的要点:将自己对某本书或是某篇文章的感受或是从中受到的启发写出来,并用真实的情感来表达。因此,教师要在平时就为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为学生布置课后的阅读作业,延展学生的想象。
老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从国外图画版本的小王子、爱丽丝梦游仙境、鲁滨逊漂流记等,到国内儿童版的经典四大名著,使学生通过阅读各类想象童话、冒险故事和经典文学的方式,来保持自己童年特有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老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观影任务,让家长陪伴孩子观看各类适合学生观看的科幻电影,帮助学生延展想象空间。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在日常的作文学习和练习时的想象能力。老师可以通过:设计情景课堂,引导学生想象;巧用辅助工具,激发学生想象;开展多样活动,帮助学生想象;布置课后作业,延展学生想象。以上四个教学方法来展开作文教学,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桂英. 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J]. 初中生优秀作文, 2015(16):119-119.
[2]尹学书. 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6).
[3]杨幸敦.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策略[C]// 教育理论研究(第六辑). 2019.
[4]张静钰. 图画书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