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探究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4期   作者:叶妍婷
[导读] 实现“整本书阅读”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叶妍婷
        罗源县凤山小学350600
        摘要:实现“整本书阅读”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如果在语文教学中,实行单篇阅读教学模式,那么学生在阅读时所能获取的知识就十分有限,阅读体验也会不好,慢慢地学生就会失去阅读的兴趣,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学东西主要是看兴趣,没兴趣阅读欲望自然会降低。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的实践提出了一些看法,皆为创新阅读教学模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
前言:
        通过整本书的阅读,可以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成长,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对其他科目知识的理解和学习。但是在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整本书阅读的方向,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才能让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通过整本书的阅读也可以促使学生自主地去探索知识,让学生对阅读的知识产生思考。但是,如何才能更好地实施整本书的阅读呢?
        一、提高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在整本书阅读中同样如此,要让学生提起兴趣来,他们才会投入到阅读中,不然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是一种十分枯燥的学习活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相关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促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在提高学生兴趣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去设计教学环节和拟定教学计划,更多地去满足学生在阅读中的个性化需求,让学生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时更加地有动力,从而提升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活动的开展,带领学生走入语文阅读的世界。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书本中,教师可以在正式进入课堂之前,先带学生过一遍目录,然后可以向学生提问“看到这本书的目录,同学们最想学习哪个单元的知识点呢?”通过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听到很多不同的回答,然后可以教学生起来回答,学生就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原因表达出来,同时,其他同学也可以了解这位同学喜欢这个单元的原因,就可以使得课堂的互动更加充足,课堂的气氛就会更活跃。而且同学们听到不同的原因回答之后,对这本书的学习就会更感兴趣,会更加积极的投入到阅读中去。而且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师也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设计教学环节和拟定教学计划时,就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去制定,在阅读进行时,教师的指导就会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二、注重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指导
        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时,通常是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而老师在这里面就是要起指导作用。教师要给到学生准确的指导,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阅读的方向,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刚刚进入小学,还处于玩心比较重的阶段,整体表现会懒懒散散,如果缺乏教师的指导,整本书阅读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就是胡乱地看一遍书本中的图画。所以,在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找到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的语文书的整本书阅读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去探索适合自己应用于这本书的整本书阅读方法,但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一定要去引导,让学生慢慢地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思路,同时指导他们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思考,这样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印象就会更加深刻,而且有了自己的阅读思路,阅读的开展就会更加顺利。

在课文1的阅读时,要应用怎样的阅读方法呢?是通篇阅读?还是分段阅读?是跟着书本的目录去阅读?还是打乱目录重新组合阅读?这些都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去考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决定先阅读那一部分,教师也可以提示学生,阅读哪一部分对下面的内容可以起到铺垫作用,这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合作的过程,但是学生在这其中要占主导地位,教师的指导只能起到启发和鼓励的作用,如果教师向学生灌输自身的意识,就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导,指导学生在整体阅读中学习所阅读作品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等,使得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作品。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
        阅读形式的多样化,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阅读作品,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通过这样的思想交流,学生对所阅读的作品就会有进一步的思考,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不同,对阅读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而且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可以使得整本书的阅读更加有趣,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的阅读体验就会更加丰富,可以提高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将所阅读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所接触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书本上的内容就在身边,是可触碰的,而不是遥不可及的,那么学生就会更有兴致去投入到整本书的阅读中去。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整本书阅读中,在正式进入课堂前,教室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外任务,就是让学生先去了解一下书本的目录,然后再开始课堂前,请同学来进行回答一下书本中大概讲了些什么,可能大部分同学印象都不会深刻,但是同学回答了之后,对他们所回答的那一部分知识就会印象很深刻。然后,在学生完全完成了整本书的阅读之后,教师可以举行知识竞答的活动,针对整本书的知识做一个梳理,然后根据书本中的重点和关键部分提出问题,并在知识竞答活动中把问题放出来,让学生进行抢答,答对次数最多的学生给予奖励,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对书本的重点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还可以请同学上台分享一下在这本书的整本书阅读中哪些部分让他印象最深刻,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部分有不同的见解,通过上台交流分享,给了学生一个舞台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想的碰撞,让学生可以看到不同角度的观点,促使他们站在更多的角度上去探讨课文,使得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
        四、建立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对整本书的阅读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找到阅读方向。在学生的阅读评价中,无论是好还是坏,教师都要肯定学生的努力,成绩好的就鼓励学生再接再厉不要骄傲,成绩不好的就要肯定学生的付出,鼓励学生不要气馁,付出肯定会有收获的。同时,教师要改变固有的评价体系,将多样化的评价体系融入整本书阅读的评价中,比如,手抄报评价、读书笔记评价等等。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了整本书的阅读之后,让学生根据书本中的内容去画手抄报进行评比,整本书中有多篇的文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挑选自己喜欢的内容去画手抄报。比如,可以以《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课文作为手抄报的主要内容,那么,学生在画手抄报时,就何以把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图片画下来,然后把文章中关于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内容摘抄在手抄报中,同时还可以扩展书本以外关于邓小平爷爷植树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以让课程中的每位同学都作为评委,对手抄报进行匿名投票,评选出名次,对画的好的学生给予鼓励,但是对画的不好的学生也要给予肯定,让他们在下次继续努力。
总结:
        总的来说,整本书阅读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对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教师在推动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中,一定要注意自身的指导作用,给予学生有意义的指导,促进学生整本书阅读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飞嫦.试论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J].语文课内外,2021(6):190.
[2]毛云.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方式初探[J].散文百家,2021(2):5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