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来香
朱口镇第一中心小学 354402
摘要:小学阶段作为整体学习过程中基础性环节,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一直是教学过程中重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十分低下,面对阅读问题无从下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强调知识点的掌握,而对于实际的阅读方法和运用并没有进行培养,导致了学生在面对阅读问题时没有实际的解决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创新阅读教学观念,发现自身存在的教学问题并探究解决办法,从而达到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阅读;教学方法
引言
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要不断引导和鼓励学生实施探究性阅读模式,转变传统的学习习惯,培养小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的基本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现阶段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小学生兴趣高、参与感强、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法,来改变因为自身生活阅历和积累不足的现象。根据课堂内容的特点,选择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探究性阅读的形式,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学生阅读兴趣不浓厚
在信息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信息传播形式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同时,对于纸质阅读的冲击十分巨大。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信息媒体的视觉性对于儿童来说更加具有吸引力,传统的阅读不仅枯燥也对小学生的要求十分的高。因此,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不高。
2.难以摆脱传统的束缚
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提到阅读就会想起语文考试当中的阅读题,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应试教育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形式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小学生对于文章的阅读欲望和兴趣,更多的是对文章进行分析、理解,并没有让学生在整体上感悟文章的魅力,变得十分的功利化。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总是将阅读和读后感等联系起来,成为一种写作任务,这更加抑制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3.学生主体性体现不足
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小学生的课业压力也在逐渐加重,虽然针对这种情况,教育部门已经多次的进行减负干预,可现实状况依然不容乐观。不仅是学校方面,家长为孩子的课后也安排了很多兴趣班等等。小学生面对繁重的任务,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没有自主进行阅读时间规划的能力。因此,小学生的在阅读的主体性无法体现。
二.小学语文阅读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阅读魅力
小学语文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要让阅读真正的变成小学生的内需,因为,对小学生开展的所有任务性的阅读来说,并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也不能对学生有任何启迪。
这样的阅读所起到的都是十分肤浅的,只能达到获取信息的效果。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的成功开展,小学生首先要有对教材内容进行探究的欲望和兴趣。但是,针对现阶段的小学生的状况,难以产生对课文内容的探究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流程上设置学生感兴趣的点,吸引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其次,小学语文教师要诱导学生深入阅读,不断进行探究,并且利用新型的模式保证学生的新鲜感,进而引导学生开展课外的探究性阅读。比如,在进行《少年闰土》的探究阅读中,可以将文章分为五个部分,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形式来开展探究学习。通过第一部分对闰土在记忆中的样子进行描绘,并对课文内容进行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开展现象,感受文中情境和语言的独特魅力。第二部分着重解释与闰土少年相识的原因,布置阅读的任务,就二者关系进行探究。第三部分在于对闰土等文中人物的外貌进行了描写,针对于背诵该部分的要求,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该部分,并寻找重点,谈谈作者是怎么样描写闰土的,为何要进行这样的描写?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背诵该部分。到第四和第五部分对闰土和作者之间的单纯真挚的友情进行深刻的感悟。通过这种形式,在语文课堂上实现探究性阅读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探究性阅读,从根本上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提高。
2.开展合作学习模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交流
? 合作学习模式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应用频率较高,教师通过将班级内同学划分为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并交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实现语文学习上的互帮互助、优势互补、加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意识。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小组的形式可以实现课堂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地进行合作学习。尤其是在课堂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协作,鼓励学生的主体意识;并且,也要在合作的基础上,平等竞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掘自身潜能,加强自身知识储备。小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实现优势互补,携手进步。
3.注重有效方法指导,不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当中,是针对于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文章阅读讲解时,都会针对于文章的重点句子进行具体的理解、分析。小学语文教师会设置相应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当中寻找关键的词句,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还能锻炼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技巧。比如,进行《草原》这篇文章的的学习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在此过程中实现理解和掌握。对于文中作者所表达出的对草原美景的赞赏和热爱充分的领悟。小学语文阅读当中的重点句子是文章整体的核心部分,在充分理解和掌握阅读技巧后,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质量,用最快的速度掌握文章内容,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结束语:开展探究性的阅读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针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并不是否定另外的一些阅读学习形式。对于小学生来说,探究性阅读模式可以很好的实现自身的主体地位,进行自主学习,发挥创造性思维。在此基础上,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阅读水平,促进小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发展。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吸收了时代元素,更加符合现阶段教育的要求和标准。
参考文献:[1]时萍.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得与失[J]. 文理导航(下旬),2021,(03):49.
[2]孙海霞. 促成言语生长,链接学生的生命体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言语训练的策略[J]. 知识文库,2021,(05):21-22.
[3]陈巧清.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用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 天津教育,2021,(06):152-153.
[4]高章岭. 情境体验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课外语文,2021,(06):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