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成
江苏省徐州市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221011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影响,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难以发挥,这不利于其语文思维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在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围绕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需求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思维;培养策略
引言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教学都存在重知识传授而轻语文思维培养的现象,导致教学水平的上限始终难以得到有效提升,难以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为了切实改善这一现象,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与探索中逐渐发展良好语文思维,教师一定要对教学进行全面创新和优化,于实践中逐渐探索出凸显语文思维发展作用高水平课堂运行模式。
一、启发式提问引导思考
启发式提问是引导学生思考的重要方法。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同时结合学生思维规律,逐步引导其解决关键性问题。比如在上述课例的情境中,有一个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思考“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描写对于戏剧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教师为了启发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雷雨》的故事发生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整个故事情节也与雷雨有关,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收到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这样的启发式提问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戏剧创作手法,体会其特殊的艺术作用。此外,在启发式提问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落实分层教学方法,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获得思维锻炼的机会。比如学习《归园田居(其一)》,“归”字是全诗题眼,教师可以围绕“归”字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学生能够回答的问题越多,他们对作者陶渊明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就越深刻。采用启发式提问引导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其更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提升学生语文思维能力
目前高中阶段的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作业很多、压力很大、科目很多,这也让教师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受到影响,此外,由于大部分教师会始终坚持以升学为中心的主要原则,因此,在具体教学模式上常常会受到传统思想教学的影响,忽视了让学生形成语文思维的重要意义。
可以得出,教师能做到下面几点,才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语文思维,主要体现在:第一,语文教师自己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文组织能力、解答以及思考能力,进一步把自己的语文思维更快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经过教师的准确指导,会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第二,语文教师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时候,要摆正自己的态度,与学生主动沟通,应该做到以身作则,因为教师始终是学生的指导者,所以,教师应该随时具有主动的态度、向上乐观的态度,把这样的态度准确融入语文思维的培养中,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才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语文思维能力。
例如:讲解《师说》这篇文章,由于这是一篇古文,课程的内容中会存在很多通假字,学生在实际学习的时候,对文章的学习会比较困难,造成学生在掌握知识时会出现没有积极性的情况,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还要正确把握教学节奏,让学生具有学习古文的积极性,能积极进行学习,从其中得到明显的成果,从本质上增强学生的语文思维。
三、完善语文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高中语文学习需要长期的积累,自主探究分析领悟,形成有的知识与思维结构。而语文思维的培养能够优化学生的学习框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分析能力,提高语文核心素养。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高中语文思维的培养处于松弛状态,思维培训没有得到推进,学生无法掌握学习的技巧,导致语文学习能力低,影响了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发展。加之,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教师仍然采取机械灌输式教学,没有考虑学生的需求,无法真正调动起学生的语言思维,教学成效低。所以,考虑到学生语言思维认识不足的情况,教师需制订系统的思维培养计划表,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逐步提升语文学习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高中语文《再别康桥》时,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刺激学生语文思维的初步形成,并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指导,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安排班级学生分组朗诵课文,体会其中的时代背景。之后,题设相应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整篇诗歌的风格是怎么样的?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从哪些语段中发现的?”在一串接一串的提问下,学生会积极思考分析,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从而形成个性化的语文思维结构,高效化吸收课程重难点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需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如在教学《鸿门宴》课文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法,为学生播放相应的电影片段,让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楚汉相争”。接下来,教师可以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内容,如造成项羽悲剧的性格原因、刘邦称王的实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行课堂情境对话,促使学生深入了解,培养自主探究思维。
结束语
综上可知,高中语文教学一定要强化发展语文思维,让学生于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实现思维能力有效发展,从而为学生的持续成长、全面进步加以有效辅助。教师应当对语文思维加以全面剖析和把握,并在教学实践中坚持贯彻“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培养原则,以激发兴趣和引导主动学习为重要前提,从各方面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发展学生语文思维。
参考文献
[1]李钦波.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20(07):11-12.
[2]胡东明.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16):106-107.
[3]汪玉健.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高考,2018(3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