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段非虚构类英语绘本阅读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4期   作者:刘亮
[导读] 非故事类绘本属于事实性或短文类作品,重点关注真实事件,
        刘亮
        深圳市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广东 深圳518020
        非故事类绘本属于事实性或短文类作品,重点关注真实事件,非虚构类绘本内容包罗万象,小学阶段主要涉及的主题有动物、植物、食物、地理、历史、自然环境等等,使用的绘本主要有丽声海豚分级绘本、丽声英语百科分级绘本、国家地理、多维等等,这些都是跨学科融合的绘本。小学中高年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词汇量,非虚构类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对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拓宽视野、发展批判性思维和更好地认识世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非虚构类绘本和故事类绘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都有所不同,在教学实践中,一般按照文本解读、教学设计、优化调整三个步骤来进行。
        第一、文本解读。
        《K-12英语阅读行业报告》中指出,学生思维品质缺失的原因之一在于教师缺乏深度文本解读、过于关注语法讲解、形式化教学。可见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教师选取好non-fiction阅读文本后,在教学前一定要认真解读文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文本围绕什么主题展开? 包含了哪些主要内容?内容是否需要有所取舍?文本具有什么结构特征和语言特点?文本传递了怎样的育人价值?也就是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提出的What, Why, How文本解读三步法。
        设计教学目标要从学生出发,关注学习过程,从学习理解到应用实践、再到迁移创新,关注能力表现,使用行为动词进行表述,确保可操作、可观测、可检测。
        第二、教学设计。
  非虚构类non-fiction文本阅读的教学也同样可以采取PWP模式,
即Pre-reading读前、While-reading读中、Post-reading读后三个环节,读前环节主要是激发旧知、激发兴趣,读中环节主要是信息提取、合作探究,读后环节主要是信息梳理、思维提升等等。
1、读前环节Pre-reading
 这个环节中,教师首先要采取切题、简单、直接的导入方式,
激活学生已知,如与主题相关的、有冲击力、画面感强的视频、图片、谜语或脑筋急转弯等有趣的方式进行导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 KWL Framework让学生分享对主题内容的已知以及想通过阅读了解哪些知识,师生共同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明确的阅读目的。问题提出后,教师给学生推荐一系列与主题相关的绘本,打开学生的视野,搭建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桥梁,接着再出示本节课要阅读的绘本,让学生观察封面的图文,预测绘本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想象力,形成文本意识。
2、读中环节While-reading
  这个环节开始进入文本阅读,教师可以采用图片环游、拼图阅读、听读结合、小组探究等形式,目的是通过不同的阅读方法和策略,放手让学生主动获取、梳理、整合信息,在教师的帮助下建构新知识,进而内化迁移。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比较,多探讨,多分享。
(1)应用图形组织器
     非虚构类文本non-fiction的阅读教学中可以大量使用图形组织器(Graphic Organizer),这是一种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工具。它利用感官和语言传递信息、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加工和信息传递的效能。图形组织器包括思维结构图和思维路线图。最常见的思维结构图包括鱼骨图和韦恩图。韦恩图可用于对比、比较图文信息,由两至三个椭圆图形构成,交集部分记录相同点,非交集部分记录不同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常见的思维路线图有八种,即圆圈图、气泡图、双气泡图、流程图、多流程图、括号图、树状图和桥型图,这些都可以用来梳理非文本信息。


(2)开展小组探究
        在non-fiction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通过read the lines,,read between the line,read beyond the lines,图文结合,除了从文字中获取信息,更要学会从图片中找到信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丽声海豚分级绘本第四级Let’s Go to the Rainforest课例中,教师让学生小组探究,为什么雨林动物能够在热带雨林中生存,动物们是如何来保护自己的,从而明白优胜劣汰的规则。教师先给出一个demo,和学生一起探讨How do lemurs survive in the rainforest?列举出四条理由分别为:Lemurs use big eyes to look for food.Lemurs have brown fur so predators(天敌) cannot find them easily .Lemurs have a long tail so they can jump well.Lemurs live with their family so they can help each other,这其中的evidence-based prompts语言支架给了学生探究后进行表达的支撑,为顺利进行汇报分享做了铺垫。
        (3)提供自主选择
   Non-fiction文本阅读梳理完后,教师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进行自主选择,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出声朗读或默读,并根据所绘制的信息组织图进行复述,内化迁移,按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对文本进一步巩固夯实。例如,在绘本Let’s Go to the Rainforest绘本中,可以让学生在内化的环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动物朗读,如lemurs、jaguars、insects、tree frogs、bats等等,并根据板书上不同动物的特点characteristics进行solo talk、pair work、group work,从而达到内化迁移的目的。
3、读后环节Post-reading
        第三,这个环节是拓展延伸、进一步提升思维的环节,为学生创造机会讨论他们所阅读的内容,可以模仿结构,学习撰写小科普文章,也可以根据所读内容做访谈节目,制作海报等,也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任务,完成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Let’s Go to the Rainforest绘本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比较P2和P22的两张图片,找一找异同,从而发现雨林正在遭到破坏的事实,再播放一段亚马逊雨林火灾的小视频,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保护雨林的重要性,然后再让学生进行讨论,完成思维导图The Importance of Rainforest,最后得出雨林的功能在于home to animals and plants, air cleaner, oxygen maker,germs killer,silencer等等。完成思维导图后,回到信息组织图KWL,问学生What have you learned today?对本节课内容再一次进行梳理,之后推荐一部与保护雨林的电影Fern Gully:The Last Rainforest,打开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这样的任务设计,育人环节不需要喊口号,而是自然而然渗透在教学环节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
        第三、优化调整。
任何一节课都不是完美的,教师完成教学设计后,需要通过试讲、
磨课、修改再修改,优化调整课堂教学环节,有条件的情况下聘请专家进行指导,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非虚构类绘本,也称为科普类绘本,不但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跨学科学习的能力,对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拓宽视野、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对非虚构类绘本的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