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4期   作者:刘晶
[导读] 如今,学校和老师们都力求根据时代的变化、学生的新需求来进行课程改革
        刘晶
        江苏省苏州市长桥中心小学 215000

        摘要:如今,学校和老师们都力求根据时代的变化、学生的新需求来进行课程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思路,一改以往的教学重心,强调教学方式要围绕学生,课堂模式也要围绕学生。小学数学是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小学数学这门课程,需要从小学数学的教学有效性切入,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引言:在小学教学的课程中,数学课程越来越受到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的重视,因为数学是科学的基础,学生若能在小学阶段就培养起数学的学习兴趣,则可以促进学生在其他学科上的理解与收获。因而,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探讨出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则是非常有必要。小学数学的教学有效性则强调教师在课堂实践中,要注重学生是否学懂、是否学好数学的基础知识。本文就从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的意义和方法入手,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策略,以推进合适的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一、重视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策略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教育要求教学思路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但是教育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条件下,许多地方的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当下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程度低,学生被动参与,教学效果不高;2、课堂教学的氛围差,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3、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关注度低,未能同步掌握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给予学生的反馈少。
        针对以上的教学问题,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小学数学有效策略的实施,改变目前的教学困境。首先,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起到活跃教学氛围的效果,成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催化剂,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有效教学策略可以调转师生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主动接受授课内容,提高学生的教学知识吸收效果;最后,在效教学策略下,教师可以同步了解学生的课堂专注程度、学习状态、知识掌握水平等,及时地调整教学进度,改变教学策略,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策略
(一)巧用教具辅助课堂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巧用教具辅助课堂教学可以为教师的教学锦上添花。这也是一门学问,为此,教师要提前了解教材,把握到哪些教材内容可以使用教具,以及如何使用效果最佳。尤其是在小学数学中关于几何图形的学习,就需要用到小学生们的空间想象力,但是大部分的小学生的空间思维逻辑与认知能力还未发育成熟,这就需要借助教具,让学生实地观察几何图形的样子,通过化抽象为具体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与吸收。以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内容《圆柱与圆锥》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纸和胶水,在课堂上带领着学生一同制作圆柱体、圆锥体,边制作边讲解圆柱、圆锥的基础知识,例如:圆柱体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两个圆,而圆锥体展开后是一个扇形、一个圆。这样,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制作教具、展示教具等实践操作,专注于课堂学习,轻松掌握到这一课的基础知识。因为有了教具的帮助,学生可以更加简易地理解抽象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巧用教具以辅助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的一大有效教学策略。
(二)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除了要在课堂上巧用教具辅助教学外,注重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一大策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考虑到受众者的心理需求和年龄特点,针对小学生,则需要时刻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力,关注到小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疑惑或是开小差。

例如:在学习《正比例与反比例》这一单元内容时,考虑到正反比例的知识属于一大难点,学生掌握后,可以为初高中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教师在课堂中要更加重视课堂氛围和学生参与。数学老师可以引入案例,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成为课堂的主角,如:小车匀速直线行驶,行驶时间越长,经过的路程也会越长,那么小车行驶经过的时间和路程就成正比例。在同一段路程中,小车行驶时的速度越快,经过的路程所用时间则越短,那么相同路程下,小车行驶的速度和时间则成反比例。数学老师可以让学生以此为例,先认真思考,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列举出生活中其他可以表明正比例、反比例关系的事例,并邀请学生在讲台上分享。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发问的形式与学生互动,例如:正与反是一对反义词,那么是否正比例和反比例也是一对反义词呢?课堂互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专注于学习内容,还可以让教师从发问—回答环节中,留意到学生是否认真听讲,了解到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教学知识。
(三)运用情景增强学生兴趣
        一直以来,许多教学实验与研究都表明:情景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情景教学,也是有效教学策略之一。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融入教材内容,让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教学内容贴合在一起,能够有效地让学生掌握到书本的固定知识,并活用到实际生活中来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内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内容时,可以设计超市购物找零的教学情景:以学生自己在超市购买零食,超市老板找零多少钱为课题导入。复习经常使用的人民币单位换算知识,再用多媒体将商品图片和价格展示出来,图片上面都运用小数来表示价钱,让学生回答如果是自己去商店购买这些东西,应该怎么付钱?例如:0.3元就是付3角,0.58元就是付5角8分,0.02元就是付2分。在教学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在理论教授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四人一组,模拟生活中可以用到小数的场景。为了检验教学效果,学生们进行练习时,老师则可以在旁边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由此,情景教学不仅可以帮助老师轻松地引入小数的概念,还可以让学生置身于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加深学生课堂印象和兴趣。
(四)课后评价给予学习反馈
        教师还要在课后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掌握程度,客观地给予学生学习反馈。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当堂教学内容掌握不足的地方,在课堂互动环节或是课后结束后,及时反馈到学生,鼓励学生去反思和弥补不足之处。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将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形成书面的客观评价,反馈到学生家长处,让学生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通过随堂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检验,及时地再次讲解学生们不懂的地方;又或是留下对应知识点的作业,让学生在写练习题的过程中检查疑惑。在一学期的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在本学期的数学学习情况形成书面评价,反馈到学生家长处。书面评价除了学习成绩外,还要体现出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自主思考性、举一反三能力等等,以多方位的视角去呈现学生的学期学习情况。
        综上所述,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打造出氛围活跃的课堂,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重心,并帮助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巧用教具以辅助课堂教学;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以活跃课堂氛围;还要运用教学情景以增强学生兴趣;最后,教师要在课后注重学生的学习评价,给予学生反馈。
参考文献:
[1]李明峰.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 2015, 000(002):113.
[2]李婷婷.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 快乐阅读, 2015, 000(022):P.29-29.
[3]肖伏华.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 000(007):73-73.
[4]范菲菲.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4,000(019):198-1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