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小虎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四中学 655331
摘要:目前,素质教育受到了有关各方的高度重视,所以,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这也符合目前教育的发展趋势,而且有利于提高化学学科的教学效果。化学是一门典型的理工类学科,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悠久的历史,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关系密切,可以解决很多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核心素养目前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化学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素养,因此,有关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必须重视和落实到位。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在高中教育阶段,化学教学可谓是学生高中学习的重点,其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化学核心素养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是包含了多种能力、多种思想以及多种内容,主要有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精神等六项内容。高中化学作为一门典型的理科课程,不仅涉及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包括一些实践项目以及实验项目。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就应注重分析核心素养理念的培养策略,要通过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以此来保证高中化学教学的效率。
一、培养高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积极性
注重核心素养在化学课堂中的融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化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其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广泛,需要学生在学习时付出更多的精力。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使学生在理解化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构建化学知识网络,提高学习效果。
(二)有利于促进教学观念、教育模式的转型
传统教学以讲授法为主,教师对教学拥有最高决定权。“应试教育”,“唯分数论”这样的思想在人们心里已经根深蒂固,升学的压力使得一部分教师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判断一个学生的好坏,学校以班级考试成绩来评价一个教师是否优秀、就连家长也只关注学习成绩,此种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学生的德育、人格、创新能力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等的养成。这种教学观念、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是“高分低能儿”,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将以情景教学为主,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融入课堂教学,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情景教学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发挥其主体作用,并且感受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社会发展离不开化学,提高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更好的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创设化学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科学理念
在现如今多样的化学教学手段中,情景教学法效果十分出色,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情景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班里的实际学情,充分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和能力差异,为学生创设具备较强感染力和参与性的问题情境,把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到问题情境中,从而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过程中培养出科学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情境的时把化学、生活以及环境联系起来。在进行情景教学需要注意提前和学生进行沟通,让他们在课前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先有所了解,并且进行一些思考,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更好的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
例如,教师在进行“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创设出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化学是一个代表着科学的名词,那么,在不同的人眼中这个名词代表什么含义呢?在学生、教师、科学工作者、普通民众眼中又有什么区别呢?例如大家都很讨厌下水道的难闻臭味,每次路过下水道疏通时大家都会远远的绕开,这是因为在下水道的众多污秽中会产生甲硫醇,相信大家一定对这种气味深恶痛绝吧?但是它却有大家想不到的妙用,我们做饭用的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但是却有剧毒的气体,万一泄漏而人们却一无所知便会迅速中毒,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而科学家们把甲硫醇加入到了煤气中,这样当煤气泄漏的时候大家就能通过恶臭的气味迅速发现,从而避免出现人员伤亡的情况出现。这就是化学,在生活中处处应用为大家带来便捷生活的化学。之后,教师让学生静静地思考几分钟,让他们慢慢消化这段话并重新思考化学。然后再让他们谈谈自己对化学的印象和认知。之后教师再为大家展示一些化学在生活中利用的图片、视频,用这些可以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的化学引起他们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利用问题情境的可思考性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引导他们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化学,以此对化学知识建立更深的理解。
(二)注重核心知识,感受思想方法与学科本质
就目前而言,高考的题目大多以核心知识、基础知识以及拓展知识为重点,其中核心知识与基础知识是学生获取分数的主要来源,拓展知识则是一种附加分的形式存在,致使注重核心知识的讲解成为了提高学生化学成绩的关键。比如,原电池、化学平衡、物质分离、金属的化学性质等一系列问题。综合这些问题不难看出,这些问题的本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都在突显着化学教学的实用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根据不同的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以不同的维度和方面加以构建化学模型,促使学生能够结合教学内容产生联想,不断加强学生化学思维的锻炼,并以此促进学生化学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升。
例如,在教学《离子反应》一课时,首先,教师需要注重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寻找教材中的重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解质以及非电解质的化学概念;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书写规则;书写步骤;离子共存条件;然后,再结合这些教学重点开展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就可以把离子反应视为导图的基准,并引导学生针对基准进行思维导图的共同绘制,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教材阅读等方式来进行导图的绘制与拓展,进而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并运用思维导图来加深学生对于相关化学核心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让学生能够通过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来掌握化学知识,以此更好地实现学生化学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是高中生走向社会必备的素质,因此把高中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出来,也是化学核心素养教学的重要内容。实验是化学教学重要构成部分,是生成、发展化学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可以很好地把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出来。因此,传统化学教学“重理论、轻实验”的观念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变,我们要充分重视组织开展实验教学,并在时间上向化学实验倾斜,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自主操作实验仪器、记录实验数据等,在实验过程之中处于主体地位,激发自己的学习主动性,树立创新意识,在实验中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钠、镁、铝单质金属活动性强弱研究》一课的实验中,老师可以采取一边讲课、一边做实验的教学模式,首先把课程的内容讲授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把实验方案独立设计出来。首先,师生进入实验室,相关的试剂和仪器要提前准备好;接着,鼓励学生自主开展化学实验,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通过实验把钠、镁、铝的活动性强弱顺序排列出来。在本节课的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被激发了出来,按照自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来对实验进行设计,不仅深化了对化学知识理解,同时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被树立了起来。由此可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通过老师引导实验探究,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起到有力地促进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是当前高中教育的重要课题,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同时还强调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就需要深入了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通过构建教学情境、重视核心知识讲解以及化学实验等方式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并以此来促进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建设,实现持续提升化学教学效率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辉寅.高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策略研究[J].才智,2020(29):167-168.
[2]李艳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A].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期座谈会资料汇编[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3]刘茜茜.对高中化学教学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关系的思考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9):172-173.
[4]王文娜.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措施分析[J].新课程(下),2018(11):211.
[5]鲍十姐.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探究[J].考试周刊,2018(9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