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顺法
福建省南安市向阳中心小学 362323
摘 要:基于新课程改革之下,核心素养逐渐被教育工作者们所提及和重视,针对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需要对小学生进行全面的核心素养培养和增强,致力于成功培养一个个具有优良数学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小学生,并且促使小学生实现终身发展。因此,需要有更加明确和清晰的教学方法作为基石,为小学生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学习兴趣;思考能力;教学情境
基于数学学科之下,一个拥有优良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生,需要能够实现良好的个体发展,并且能够拥有一定程度的知识储备,具备各种相关技能,更为关键的是,小学生能够在正确数学思维的引领下,不断学习和生活,进而实现自身能力和素养的综合性发展。
一、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应试教育的影响依旧存在,过于重视数学成绩,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教学情况还有很多,想要促使教师思想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1]。在目前,部分学生的思维还是比较固化的,面对灵活性极强的数学知识,学生难以充分散发思维,也就无法有效实现数学能力提升,数学知识掌握的再牢固,也只是一堆“死知识”,无法进行多元化的使用,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小学生能够具备足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便能够乐此不疲,进而实现学生不同程度的能力提升。由此可见,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基于兴趣之下,数学教师利用贴合小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方式,引导其对相关数学知识进行自主分析和积极探讨,进而促使学生成功发现数学知识,自主解决相关数学知识,实现兴趣对学生产生的良性循环。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先进行情境的创设,促使学生对圆进行初步的认识,具体来说,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体,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些物体的共同点,可以发现这些物体都是圆形物体,那么,学生们又会想到哪些其他的圆形物体呢?学生们又想不想自己亲手画一个圆呢?此时可以引入工具---圆规,通过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并能够自主展开接下来的学习,由此实现画圆的独立操作,对圆的特征进行全面了解,进而实现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显著提高[2]。
(二)建立平等的课堂关系
基于新课程改革之下,对课堂关系进行了重新认定,新型的课堂关系更为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性,促使教师进行平等观念的建立,这样的课堂更受学生欢迎,学生更愿意在这样的课堂中表达自己的需求,抒发自己的想法,进而通过更为顺畅的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薄弱之处,进而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促使学生实现全方位进步。
(三)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依托于素质教育之下,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重点关注,此时,作为数学教师需要紧紧围绕着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和增强,促使学生能够逐渐脱离教师的指导自主解决相关数学问题。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线与角”时,如果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关于“线与角”的知识,讲一些概念性较强的内容时,学生一定会感到枯燥和无聊,记住的知识也只是短期记忆,时间一长,学生就会产生厌倦的心理,甚至无视数学知识。对此,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图片,其中,对于图片中的一条无尽延伸的笔直的高速公路以及流星来说,它可以被看作是射线;对于图片中的人行横道以及琴弦来说,都可以被看作是线段,而直线没有具体的端点,也无法进行测量,因此在生活中很难找到相关的直线例子。通过现实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将这些知识与生活更好地联系在一起,进而运用自己的话术将直线、线段以及射线的主要特征进行准确的描述,达到真正理解的目的[3]。接着,教师可以准备相关的教学工具,如若干个小木棒等,然后引导学生利用这些小木棒摆出不同的图形,根据对这些摆出的图形的认真分析和研究,可以初步对相交的概念有所认知,而在这些不同的图形中,学生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个比较特殊的角,即直角。那么该如何验证直角呢?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运用一个正方形的纸张进行折叠,然后出现两条折痕,接着促使学生运用三角尺进行测量,由此得出相互垂直的观点。学生全程进行自主探索,由此能够更为牢固的掌握相关知识。
(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针对小学生来说,为了促使其快速融入数学课堂,并能够对相关数学知识进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情境创设这一环节能够有效帮助和引导学生产生学习自主性,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其他方面的启发,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实际目的。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观察物体”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显示出一个不规则的立方图形,其是由一些相同的小正方形垒成的。此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和研究,画出它正面的平面图,并且再画一个侧面的平面图,同时再画一个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由此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同时,实现其核心素养的不断提高[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之下,最为关键的是促使学生能够逐渐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增强。而目前我国的小学生核心素养水平还有待提升,作为数学教师,需要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出发,进行不断地更新和优化,进而实现其实施的动态性和制定的明确性。教学方法的使用具有一定程度的复杂性,需要教师正确对待并认真分析,从而促使其不断朝着科学有效的方向发展,实现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兵.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5):3-4.
[2]季冬梅.立足核心素养优化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浅谈[J].读写算,2020(35):203-204.
[3]董翠艳.试论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方略[J].文理导航(中旬),2021(01):29+31.
[4]朱洪凤.探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前置教学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3):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