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学段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中的自主发展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4期   作者:吴莉莎
[导读] 数学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
        吴莉莎
        江阴市大桥中心小学 214400
        摘要:数学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在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小学数学中蕴含的逻辑思维对小学生今后适应难度更大的教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及时更新传统教育观念,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汲取新的教学方式与内容,以核心素养为主要出发点关注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并且重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小学低学段教学总如何落实核心素养中的自主发展问题提出见解。
        关键词:小学低学段;数学教育;自主发展
        引言
        数学核心素养在近年来的数学教育中受到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关乎到学生数学学习的状态和效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至关重要,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小学生正是形成良好意识和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
一、积极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低学段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在理解问题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小学生主要借助具体的实物或是生活情境进行,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小学生认知方式的特征和规律,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加以实践。[1]具体可以表现为运用实际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可以为学生创设出与生活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利用真实的生活经验理解知识。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的同时,需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需要考虑创设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情境,以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相关知识。另一方面,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初期就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往后的数学学习是非常有利的。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的教学中,教材中主要涉及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四个平面图形,在此阶段只要求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认知找出这些图形即可。教师在帮助学生认识图形时,为了让学生形成更直观的表象,可以借助教室中的物体进行说明。如:同学们眼前的黑板四四方方的,摸到边缘会有尖锐的角,黑板是长方形物体。类似的还有粉笔盒的不同面、窗户等。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适合于小学低学段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应有意识地加以应用。


(二)运用多样的教学模式
        小学低学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多来说缺乏一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他们的自控能力低下,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利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进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过于关注教学既定目标和教学目的的达成情况,从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的情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觉得枯燥,甚至是对数学学科不感兴趣。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应用更多丰富的教学方法。基于低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合作学习法、讨论学习法、自主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学生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思维处于开放状态,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正确把握,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后,应当着重引导学生区分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在这一教学环节的设定中,数学教师可以采用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区分出教师出示的图形,并从中把平行四边形挑选出来。每一位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吸收不同的理解和学习方法。同时,这也符合新课改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加强与学生的有效互动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中不断地向学生传递知识,教学成为了单向的传递知识的过程,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状态比较被动。[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在教学中根据实际状况调整教学进度和对学生的要求,获得更加高效的课堂。
        例如,教师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时分秒》的教学中,在这一部分教学中,要求学生明确时分秒的含义,并能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换算,为认识钟表部分教学奠定基础。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不能用说教的方式,单一地向学生讲述什么是时分秒,而是要让学生在了解时分秒后,主动地站起来用语言表达钟表中对应的时针、分针、秒针是哪一个,以及具体的换算问题。利用此种方式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利于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积极落实和培养小学低学段学生的核心素养下的自主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中融入对学生自主发展意识的培养,并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并在教学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给予学生有效的教学和帮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黄益萍.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合作学习[J].教师,2019(06):64-65.
[2]夏洁.小学数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自主发展的路径分析[J].新智慧,2019(0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