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机场路小学 河北 唐山063000
摘要:小学低段数学是指小学一二年纪的数学,相对于高年级而言,小学低段数学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强调学生对于数字以及数学基础思想的认识,其本身的难度并不大。但是在实际的考试中,仍旧会出现学生成绩不好的情况,主要的原因在于,小学低段数学中,更加注重题目的审题,如果审题存在问题,很容易出现错误解答的情况。所以,需要小学生能准确的审题,才能更好的完成小学低段数学的考试。因此,本文将从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审题问题出现的原因入手,全面展开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审题能力提升的策略探究。
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审题能力;数学学习能力;数学课程教学;数学考试
一、引言
数学始终是教学中公认的具有难度的学科,在任何的年级,都会出现数学学习苦难的情况,在小学低段数学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审题,此阶段的小学生一般注意力不够集中,在看到了题目的时候,更加倾向于按照自己的主观思维去想象题目的内容,而不是仔细的阅读题目,导致了其在实际的解答中,往往根本和实际的题目不符合,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在小学低段数学考试中成绩不佳。事实上,并非是学生对于小学低段数学教学的内容不理解。所以,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需要强调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审题正确,往往就能得分。
二、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审题问题出现的原因
1.小学生比较顽皮不认真阅读
在小学低段数学考试中,大部分的小学生成绩不佳是因为自身比较顽皮,不愿意认真的阅读从而导致了相应的维内托,这是目前比较常见的现象。也成为了小学低段数学教学的最大阻碍。
2数学的题目具有逻辑思维强的特性导致阅读效果不佳.
相对于其他的学科而言,数学的题目都具有逻辑思维性,即便是小学低段数学中,也有这样的特征,所以阅读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阅读难度,小学生逻辑思维不强,所以就导致了阅读困难的情况出现。
3.不够自信或者过度自信导致身体问题出现
很多的小学生在进行小学低段数学考试的时候,总是存在不自信或者孤独自信的情况。不自信就导致其反复的阅读题目,但是仍旧存在主观性阅读的情况,从而导致了错误反复出现。而过度的自信就是完全按照主观来答题,根本不考虑题目的内容,从而导致了错误的出现。
三、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审题能力提升的策略
小学低段数学的教学难度并不大,题目的难度也不大,这种情况下,强化审题能力,就能让实际的教学效果不断的提升,从而更好的满足实际的需求,确保题目的正确率。这是其中最核心的部分,从本质上来说,也能代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成果。
1.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做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1)第一步:训练学生做到“三不”
在小学低段数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小学生的审题存在一定的问题,大部分的小学生在读题的时候都不够认真,从而直接导致了做题的失败,所以,从读题入手,才是关键,也就强调了读题的重要性,因此诞生了三不原则。“三不”是指读题不随意添字导致改变题意、读题不轻易漏字导致信息丢失、读题不容易读错字导致题干信息出现偏差。所以要求教师在学生审题能力部分进行有效指导。首先,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所以需要教师采取领读,带读的方式对题目要求及题干进行引导,学生需给不认识的字标注拼音加以识记和理解。
其次,学生在获取题目信息后,应自身再尝试读题,进以结合情境更清晰的了解重点要求及内容;最后,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多形式读题训练,可自读,分组读,男女生赛读等等,进而激发学生读题的兴趣,增加读题通顺程度,当大部分同学达到能够完整通顺地准确读题的要求时,教师再开展第二步骤的训练。
(2)第二步:训练学生做到“关键词勾画”
为了让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小学生的审题更加的谨慎,需要让其更好的养成习惯,也就是反复读题的基础上能够更加准确地抓住题目要求及题干中的重要信息,这就需要让其进行“关键词勾画”训练。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动作连续重复90天,就可以形成稳定的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一、读题时,强调出关键性词语,学生进行勾画,以此强化出题目及题干中的重点信息,很好的协助了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二、教师在带领勾画关键词语60天后,学生自身已慢慢形成勾画重点信息的读题模式,此时适当放手,给学生空间进行练习,教师检查指导,及时鼓励,可使学生建立读题的自信。三、学生独立勾画关键词语30天后,已经能够准确地抓住题目及题干中的重点信息,这时,就可以不再拘泥于勾画形式,读题时,大脑会浮现出要勾画的关键词语,从而大大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及答题正确率。整个练习的过程中,同样可以进行答题大赛,促进学生高效率审题后带来的成就感的生成,激发其学习兴趣。
2.读顺题目,理清关系,克服“一知半解”“思维定势”
在小学低段数学的教学中,小学生更加倾向于主观的描绘题目,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改变题目的意思,这是错题的主要方式,这种情况下,必须强调小学生能客服自己的主观心理,理性的看地题目,才能提升审题的实际效果。学生应在抓好关键词的基础上,反复读题,理清已知条件之间的联系、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连带关系,进而学会从问题及已知条件中的关键信息出发,思考好本题应该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理解题意,理清关系后再落笔答题,进而大大提升做题正确率,从根本上改变“一知半解”“思维定势”的答题弊端。
3.动眼观察,理性落笔,实现“胸有成竹”“落子无悔”
很多的小学生在阅读题目的时候,往往都会形成反复犹豫的情况,这是因为其读题的时候,第一次读题和第二次读题都不够认真,反复的读题出现了反复的错误,所以就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想要解决这个好问题,需要对本题进行理性的观察,缜密的思考。通过对题目信息的掌握,能够正确理解题意,在观察题目时,对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思考,提高对习题内容的分析能力。尤其是低年级数学题目,大多是图文结合,这样更好的结合生活实际,便于学生理解题意,但是由于属于情境题目,就必须把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做为前提,之后信息需要在大脑中进行整合,将图文信息整理清晰后,再进行解答,那么学生得答题感受会是自信的,是胸有成竹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小学生的审题问题比较严重,这个问题就是导致小学生在小学低段数学考试中难以获得高分或者难以获得满分的主要障碍。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小学生比较好动,在进行审题的时候,往往思维比较发散,一般不等全文阅读完毕,就按照自己的主观思想答题,从而出现了解答和实际题目不一的情况,是错题的主要原因。所以,为了更好提升小学低段数学教学效果,需要注重强化小学生的审题能力,确保小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总是能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这种情况下,本文提出了上述内容,详细的阐述了关于小学低段数学审题能力提升的策略,希望我国的小学低段数学教师能谨慎的参考其中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王永和.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四法”[J].甘肃教育,2020(06):116.
[2]孙玉萍.培养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审题能力之我见[J].新课程(上),2019(10):206.
[3]陶建梅.小学低学段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研究[J].名师在线,2019(28):29-30.
[4]张林丽.在审题中思考 在思考中动手——探讨如何提高小学低段学生数学的审题能力[J].学周刊,2018(12):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