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涛
重庆市南岸区茶园新城初级中学校
摘要:数学不仅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而且是学习难点与重点,受限于以往“填鸭式”、“灌输式”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严重缺少数学学习兴趣,怎样在网络环境下环节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打造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数学核心素养。对此,本文将对具体教学路径加以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网络环境;教学路径
引言: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应及时改进教学手段,顺应网络环境发展,寻求网络资源和数学教学有机结合的路径,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料,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一、提出探究性数学问题
数学建模的基础就是提出探究问题,处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相关数学情境提出探究问题[1]。以“相似三角形”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泰勒斯测量金字塔的趣味故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同学们,试想一下泰勒斯采用这样测量方式的依据是什么”,由此水到渠成地引出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相关知识。通过合适的教学情境可以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而且提出的问题内容也更具探究性。在教学情境创设后应通过网络引导学生以观察、实验、分析、类比等方式进行探索和研究,从而将数学问题及时处理。作为研究参与者的教师,也需主动投入到探究活动。在进行“相似三角形”教学过程中,在屏幕上呈现以下几个探究问题,例如全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是相似的吗?两个等腰三角形或是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以此引发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必要时可利用几何画板展示分析过程。另外,在探索例题编制时不需单纯依靠教材,应有意识地培养其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基于此,可采取“一题多模”编拟例题的模式。
二、利用好丰富的网络教学素材
基于我国所建立的课程资源库,随之而来的是初中数学教学资源的进一步拓展。因为课程资源库在网络环境下的类型、层次、深度等存在差异,且包含着丰富教学素材,在一定程度上为课堂教学提供便利,例如在腾讯云有很多免费观看的名师课程视频,教师可依据需讲授的知识点、教学要求和视频中的可取之处相融合。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客观学习能力与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素材,从而提高教学设计质量,提升教学效率。
三、增强师生问答互动
在线下课堂教学中因为学生拥有各自的性格特点,一些学生愿意主动和教师进行互动,课部分学生因为性格内向畏惧直面交流。可进入到网络世界,很多学生便能放下原本的课堂拘谨,用于表达个人的看法与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消除师生交流障碍,特别是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利用钉钉可以为师生有效的问答互动搭建平台,降低对教师提问的畏惧感。例如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中,学生可针对“传递性”、“对称性”等不理解的性质及时和教师进行沟通,从某种角度来讲突破了原来的时空限制,提高了师生问答的时效性。
四、进行分层施教
依托大数据实现分层施教。被广泛应用的互联网能产生海量的数据资源,其也是定制个性学习计划的重要基础。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整合学生实际学习信息,互联网陷阱的功能可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存在的知识盲区,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以《反比例函数》为例,通过大数据分析设计课后练习题,让处在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均能学有所得,学习能力较差的应通过习题夯实图像与性质的基础知识,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应以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训练为主。
五、提高备课效率
虽然网络空间具备资源丰富、高度开放的优势,可也存在很多弊端,因为其中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若是数学教师为对其进行提前的详细了解,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难以将网络教学优势发挥出来,因此备课显得十分重要。以“平行线判定”这一知识为例,课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flash动画的教学资料,在课上播放模拟运动员跳高时动作动画,依托相应的教学课件,能独立设定横杆高度、支架高度关键数据,之后引导学生观看flash动画演示进行深入思考,比如,怎样才可以确保运动员在每次跳高时均可以成功越杆?通过观察,很快便有学生提出这样的观点:当运动员维持其身体最低位置与横杆之间是平行的,便能顺利越杆。与此同时,教师还能把横杆位置设定成倾斜角度,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导学进行独立自主探究,主题为怎样才可以让横杆维持在横平状态。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
结束语: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有效初中数学教学,改变的不仅是授课方式还有学习模式,更重要的是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进入网络时代,针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均产生巨大影响,在初中数学课堂上需适应网络时代,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计算机设备,调转以往的教学体系,建立拥有完善体系、丰富教学资源的数学课堂,通过相应的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指导,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小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数字课程资源库建设[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7):156-157.
[2]陈修芳.网络环境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数字课程资源库建设[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5):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