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钰浠
福州市温泉小学 350000
摘要:数学模型思想已成为了当代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加强学生数学模型思维的建设与培养,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模型思想;培养策略
针对课堂中学生的实时表现以及对模型思想的需要,教师需即时的创造环境,培养学生对数学模型思想的认知,并加强训练,通过数学语言解答数学问题,不断推进学科教学活动的创新与发展。
1.数学模型思想的概述
建立数学模型的目的是,在描绘一个实际现象时可以更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客观性[1]。运用独特的数学语言和符号来刻画问题,通过抽象、简化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如著名数学家欧拉,在哥尼斯堡七桥的解决过程中,将七座桥抽象的看作是七条线,最终通过一笔画数学模型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对数学模型的分析结果需要与实际情况进行比对,来检验模型的合理,适用与准确性。如若吻合度较高,则要赋予计算结果实际意义与阐述[2]。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仍需以解决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推进数学结构化的进程。其中:方程模型,计算模型等都体现着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现实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模型的方式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
2.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策略
2.1通过理论模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数学模型思想在实际课堂中处于很重要的位置,教师需在课程设计中增加对学生模型思想培养的部分。帮助学生推导验证基本模型,理解数学模型的本质与背景,从而能够更加灵活的运用模型来解题。建构理论模型,首先需要从问题情境出发,从中抽象得出要回答的数学问题,以此为基础,通过特定的数学符号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与相关规律提炼出来,得出最终的结果并进行细致的讨论。在具体应用中掌握方法,如在小学阶段的乘法教学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有: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如:一个篮球的单价是120元,买5个篮球总共需花费多少钱?给学生购买文具盒,每一套文具盒的价格是20元,总共需购买5套,总共花费多少钱?尽管这是两个不同的题目,但在实际解题时,需从本质出发,每一件商品的单价与数量的乘积之和就是总价。学生可以通过单价与数量乘积求得总价的关系来建构数学模型。理解这种模型思想后,在解决类似数学问题时学生就会更加自信。
2.2设置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建模兴趣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设置一个情境,从中可以形成生活化的数学教学问题。情境以数学建模为基础,将理论具体化。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需要结合实际生活,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仔细分析题干,逐步运用模型思想解决问题,增强建模学习兴趣。
如在低年级阶段加减法课堂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中展开教学。如:A同学去超市买了一把红色的尺子花了4元,买了一个橡皮花了2元,请问A同学总共花费了多少呢?尺子比橡皮贵多少元?橡皮和尺子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文具,此问题贴近生活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掌握简单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和思路,逐步建构模型,不断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产生兴趣。
2.3优化实践指导,培养模型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很重要。教师设置不同种类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归纳、总结和应用数学规律,用数学模型解题。如教师可带领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模拟购物,通过对商品的统计与计算来构建模型[3]。在实际运用中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学生的数学学习模型进行思维也能得到我们进一步的发展。如在模拟购物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将所购商品与其价格相对应进行总价计算,使用数学模型的思想。如一盒饼干是6元,3盒饼干需要花费多少钱?学生在解题时:抽象得出数学模型:总价=单价*数量,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4教师引导学生养成建模习惯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小学阶段学生年龄普遍偏小,接受知识的速度较慢,在课堂中需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差异性,要因材施教。可以提出一些有对比性及判断性的思考题,学生通过建构数学模型,在对比、判断的题目中找到解决方法[4],拓宽学习数学的思路。如,教师在讲授平行、相交知识点时,多媒体设备作为辅助,屏幕中可以先展示一根小棒,启发学生回想此前学过的线段、射线、直线等知识点。教师通过屏幕展示线段与射线的关系,或者是在小棒的附近再画一条直线,可以鼓励学生猜测下一条直线的位置与可能性通过几何模型来回答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几何模型进行探索,正确理解直线的平行与相交特点、规律。
2.5增强师生交流,发挥模型作用
实践活动中须增强师生互动,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以讲授法为主的局面。面对一个新的数学问题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探讨。如,教师在讲授加减法时,可以从集合模型思想出发,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组内讨论以下问题:全班共有20人去书店买书,5人买了《十万个为什么》,10人买了《安徒生童话》,已知有3人同时购买了这两本书,那么请问还没有购买书籍的同学有几人?
结语:
教师培养学生通过建构模型来思考问题,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也能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掌握了这种思考方法以后,在学习其他课程时也能应用其中,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激发学生兴趣,寓教于乐,通过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来寻找到数学问题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庞茂达.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0(01):149-150.
[2]凌欢,张若璇.小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121-122.
[3]陈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思考[J].新课程,2020(48):149.
[4]王颖.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模型思想的培养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16):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