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三数学复习中激活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下)   作者:林燕飞
[导读] 初三的数学教学主要对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九年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林燕飞
        福建省仙游县度尾中学
        【摘要】初三的数学教学主要对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九年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以更好的学习心态、应试姿态面对地区统一的中考。而中考作为学生人生的第一个分歧点,对学生的各科知识进行综合的考核。通以往学校的期中、期末等阶段考核目标不同,主要针对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进行综合的考核,以分辨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三数学;复习教学;有效策略
        初三数学复习指的是对初中时期学习的全部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掌握并应用,从而逐渐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优化学生的数学解题方法,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数学学科素养,让初中生在面对数学考试更加得心应手,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为了提升初中数学复习的教学效率,教师应结合初中生的实际学习特点,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搭建系统化的数学知识系统,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初三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类型单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初中生面临升学压力,很多数学教师会理所当然的认为初三复习课只要将知识点梳理讲完再进行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任务就完成了。几乎不去考虑根据学生学情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设计教学过程,或者采用一些科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积极性[1]。甚至为了应付考试,有些教师会拓展知识难度,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使得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呈现出不均衡状态。
        (二)采取“题海战术”
        将初三的复习课变成依靠数量而非质量取胜的战场,将中考看做“题海战”,用同一种模式对待不同课型,而非区别对待。复习课按照答案讲,做不完的卷子,讲不完的标准答案,都让学生身心疲惫,苦不堪言。
        (三)教师不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
        大多数的数学复习课堂教学与新课程标准有偏差,一方面,教师不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有些数学教师往往将理论知识作为考量的重点,只将考试重点传达给学生,不反思自己近期的教学是否需要调整和改正,不会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收获和体会。另一方面,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教学思想进行教学,不针对有不同需求的各个层次学生进行辅导,必然会影响后续的学习。
        二、初三数学复习教学策略分析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师生心理相容,老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生活中的朋友,学生是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发展自己的。初三的学生是存有压力的,长期的压力对复习起负面作用,而如朋友般的老师是可以为学生创造舒适、放松的学习环境的。这样学生才会信任自己朋友般的老师,向教师打开心房,把教师当作自己的朋友。再者,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课堂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性高,接受知识也快,学习的效果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最后,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增加学生对学习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增强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成绩。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初三数学复习中激活课堂教学的关键,提高复习效率的有效策略。


        (二)在复习阶段设计可行计划。
        有了良好的计划,是我们事半功倍的前提。所以教师们在开展复习工作时。要做好充分的计划和准备。让学生们的复习能够有序的进行。首先教师们要观察每个学生的复习水平。根据学生们的情况,合理的设计每个阶段要进行的内容。其次。许多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都会产生一种心态。感觉自己什么都会,但又仿佛什么都不会的情况。这种现状很容易导致学生们在复习时感到迷茫。所以教师们要在课程进行中不断的引入新的内容,将课程内容进行升华,不断的引导学生们去学习。再者,复习时间很长,且内容都是老旧的,新鲜感不够。这很容易让学生们产生烦躁心理。这种状态不利于学生们去回忆和复习。老师作为引导者应该及时察觉和制止这种现状。帮助学生们做心理疏导。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适当的关心。让他们能够在复习阶段稳定,积极的去学习。
        (三)关注学生,因材施教。
        学生是学习的主角,关注学生是做好教学的前提,这样才能做好有针对性地教学。首先要分析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学生千差万别,学习能力各异,如何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就要采取分层教学,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水平上不断提升。要特别关注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有针对性地为他们设计适当的题目,确保他们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解决问题,这也是分层教学的意义所在,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体现因材施教的本质。其次,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学习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的心理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沉着考试能力,稳定学生考试情绪,是学生安心迎考的保证。同时,培养学生考试的非智力因素,提升学生考试的心理品质和意志力,沉着、果断、坚持等也是支撑学生完成考试的重要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保持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主动性的保证。初三复习面临中考压力,没有很好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动力得不到保证。通过创设情景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学生掌握到问题的解决方法,锻炼了解题思维,提升的學习效率,获得了良好的心理体验,增强了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建立错题本,查漏补缺
        错题本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东西,学生们在每一次考试或者做题的过程中将自己错误的或者是没有解题思路的题目在错题本上进行整理,并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注,写出解答方法和思路,之后回过头来进行翻阅,以便学生查漏补缺。
        例如,在我所执教的班级中,从复习的一开始我就要求每一个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将自己的错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并不断地进行翻阅,保证在自己错题本上的题目之后遇到的就不会再出错。这种查漏补缺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在初三数学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重视错题本的作用,充分利用好错题本。让学生对自己的复习有一定的掌握,知道自己接下来将要复习的方向,进而优化学生复习效果。
        提升初三学生的复习效果、效率是初中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现阶段依然面临一些问题。同时也需要教师优化、改良实践教学方式,有针对性的面对一位不同的学生,结合教材历史考试内容,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复习结果,并提升在未来发展中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邹钊.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有效策略[J].广西教育,2017(25):101-101.
        [2]潘明极.提高初中数学总复习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8(3):72-72.
        [3]冯晓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17):164-165+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