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新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秦皇台乡中心学校 256659
而今,核心素养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研究议论的热点话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转变学习方式,而深度学习正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重点内容。小学数学学习是学生整个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在不断调整数学教学方式的过程中要积极渗透核心素养教育,深度推进数学课堂教学,在培养核心素养的良好氛围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优化深度学习的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通过小学数学的学习,必须习得一定的数学素养,方能立足于未来。当然,这样的数学素养由于要伴随人的一生,一定得是基础的;而且是人人必须的,所以具有普遍性;还要通过数学,通向生命成长,所以这样的素养也务必具有高度关联性。那我把这样的数学素养,界定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即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指的是:通过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为了满足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备的数学思维与数学文化。
数学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阶段性和持久性。综合性是指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数学思想和数学态度等的综合体现,基于“四基”的数学教学就是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可以看作数学核心素养的外显表现。核心素养总是基于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实现的,并且外化于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核心素养也促进数学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数学基本能力的提升力。数学思考与数态度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内隐特质。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对数学内部和数学外部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深入理解和综合运用,在这个过程中,数学的思考能力和思考方式以及数学态度起着重要作用,而这种作用往往不是直接看到的,是内隐于解决问题过程之中的。阶段性是指数学核心素养表现为不同层次水平、不同阶段。数学核心素养的水平和层次划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同的核心素养也有各自的特点。持久性是指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还是伴随学生进一步学习,以及将来走向生活和工作的历程。
一、了解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具备的品质,通常是在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二,我们在提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时候,要全面地、辩证地看问题,不能脱离知识的传授和建构孤立地谈论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核心素养与传授数学知识不是分离的,更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融合的。数学核心素养虽然是教学中的精髓,但是不能脱离知识“肉体”而存在。核心素养一定是以知识为载体传授的,而且不是在讲授知识时生拉硬扯、牵强附会地传授的,而是融入其中、因势利导、水到渠成地传授的;也不是摆开架势、长篇大论地传授的,而是潜移默化、画龙点睛地传授的。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是一门最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因为大家认为学习数学,不仅获得数学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培养和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数学教学必须以思维培养为基础,这样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才能得到提高。所以一定要让学生看懂题目意思。题中的“看到”与“看了”是不是同一个意思,需要学生认真读,这其实就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一个步骤。这个题目并不难,观察一下题目,看看这些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想想我们可以怎样算得更快,还要让他们想想这是根据什么定律来思考的。
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自然也就会从直观的思维到抽象的思维过渡,懂得归纳。
。那么,这些核心素养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呢?
首先,必须明确培养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是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发展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的素养;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发展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的素养;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发展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的素养。
第二,我们在提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时候,要全面地、辩证地看问题,不能脱离知识的传授和建构孤立地谈论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核心素养与传授数学知识不是分离的,更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融合的。数学核心素养虽然是教学中的精髓,但是不能脱离知识“肉体”而存在。核心素养一定是以知识为载体传授的,而且不是在讲授知识时生拉硬扯、牵强附会地传授的,而是融入其中、因势利导、水到渠成地传授的;也不是摆开架势、长篇大论地传授的,而是潜移默化、画龙点睛地传授的。
第三,为了数学的严谨性,现代数学逐渐走向了符号化、形式化和公理化,但数学的教学过程却应当反其道而行之,给学生创造直观思维的机会,给学生的“悟”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虽然概念的表达是符号的,但对概念的认识应当是有具体背景的;虽然证明的过程是形式的,但对证明的理解应当是直观的;虽然逻辑的基础是基于公理的,但思维的过程应当是归纳的。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过程,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更多地关心学生的思维过程,抓住数学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提出合适的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或与他人进行有价值的讨论,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思维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这就是基于“四基”的数学教学,这也是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
改变数学教学的方式
(一)引导学生喜欢数学学习
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启发式教学更侧重学生的积极思考和主动的学习。教学实质上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当寻找能够很好地适应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学方法,然后构建数学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例如小学数学中使用线段图进行相向而行的数学问题的教学,总长100公里,小明时速12公里,小王时速8公里,问多久小明和小王可以相遇,这个问题的确很好玩,但是学生却无法摸清楚其中的逻辑关系,所以刚接触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是一筹莫展。但是教师可以先画一段长度为1米的线段图,然后左边是小明,右边是小王,让学生去对着线段图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很快就有学生开始采用笨办法从两端一段一段的画线,结果得出需要五个小时的结果,他们的答案被证明是对的后,更加有信心,继续深入研究,最终明白其实相向而行只需要将两个方向的速度合在一起看做一个速度就可以了,这时候,他们的学习兴趣相当的浓烈,也可以达到相当好的教学效果。
(二)帮助学生主动去思考
由于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除了具备海量的知识的同时,还想要拥有很好的思维能力,所以,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够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所培养的思维能力也将会帮助学生在未来成就更高,素质水平更高。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在教师的启发下,提一个好的情境、好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让他自然而然的学会思考是很难的,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要他学会思考,敢于思考,善于思考。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知识技能,感悟数学内容的本质,积累数学思维的经验,也就是课标说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老师要帮孩子积累经验:一个是思维的经验,会想问题;二是做事的经验,会做事情。这样的话就三件事情,第一就是让孩子们掌握知识;第二是提高能力;第三个发展素养。素养是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