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低段数学教学的几个要点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下)   作者:黄东升
[导读]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作为小学生与数学正式接触的初级阶
        黄东升
        广西梧州市苍梧县狮寨镇思丰希望小学
        摘要: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作为小学生与数学正式接触的初级阶段,小学低段数学教学更为重要,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认知,以你研究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从“培养兴趣为主,做到寓教于乐、动手操作实践,做到自主探究、思维意识培养,做到循环渐进、突出坚持学习,做到持之以恒”四个方面入手对小学低段数学教学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教学;教学目标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第一要点笔者认为应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教学方式上应做到寓教于乐,面对小学低段的学生应以“玩”的心态去教学,降低数学课程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第二点则是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数学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生活化的课程学习能够极大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也能够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第三点则是进行思维意识的培养,通过循环渐进的思维意识培养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后一点则是突出坚持数学学习的兴趣导向,应围绕学生认知情况做到持之以恒,让学生更好的学习。
        一、培养兴趣为主,做到寓教于乐
        数学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学习,小学低段也不同与其他学段两者都有明显的特殊性,特殊化的属性就需要特殊化的教学方式,因此笔者认为小学低段的数学教学应重点做到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做到寓教于乐,更应引导学生认知数学学习的魅力,结合学生学习特点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根据低段学生年龄特征,他们易受周围事物的影响,注意力较难集中保持。如何让学生主动地把注意力转移到教学中来,唯一的办法是以趣导学。“趣”绝不是讲几个笑话,重要的是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教学中,向学生提供新信息刺激,使它与原有知识结构产生矛盾,并及时抓住学生在渴求知识,渴求解除困惑之时,使学生在心理上由好奇到产生兴趣,进而发展到有求知欲望、学习的需要,从“要我学”转变为“我想学”。 一位老师在给一年级做发展题:“长方形有4个角,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教学中,老师先讲述一个故事:“昨天晚上,王老师给邻居的小孩子出了一道数学题:4-1=?,孩子们连忙迫不及待地回答:“4-1=3”,小明稍稍皱眉说:“4-1=5”,孩子们都很奇怪。于是王老师问小明为什么4-1=5?经小明解释,王老师夸他真聪明。“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这样,一节数学课就在趣味中开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培养学习兴趣,创造生动愉悦的学习气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二、动手操作实践,做到自主探究
        数学学习需要动手实践操作,针对小学低段数学学习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实践,也只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才会有所提高,也才会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例如,动手操作实践,做到自主探究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方法,更要围绕学生实际成长来进行。学校方面可围绕数学教学的具体内容来设置自制教具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自制教具来创新数学学习,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自制教具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整理、巩固、强化,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制教具所需要构思、设计、加工、实践等环节,尤其是对于实验操作而言,它不能只是单纯的能用不能用的问题,它涉及的更改、外观等很多那问题,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的要求特别高,尤其是在创造思维方面。可以说,自制教具的过程是提高学生创造思维,帮助学生巩固创造思维的关键步骤。
        小学低段学生年龄小,好观察,爱动手,而自制教具和利用生活中常见材料进行教学活动所用材料大多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寻找,教师可主动引导学生完成创作,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展示,步骤要详细,以引起学生动作操作的欲望,使学生产生创造动机,激励学生开动思维,发明创新;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选择和寻找合适的材料并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教具变得更加适用,最后要通过适度的引导和学习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周围环境中的事物,从而更好的巩固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另外,数学上低年级的口算是今后计算的基础,要养成快速、正确口算的习惯,还要在掌握一定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多练习。要引导学生采用有效的具体的记忆方法有针对性地多记、多练、熟记。课上课下也可以用扑克牌游戏的形式练习连加、连减或乘法,经常练习,熟能生巧,口算速度自然就提高了。
        三、思维意识培养,做到循环渐进
        思维意识的培养是提高数学教学的关键,无论那一阶段的数学教学都应围绕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来构建相应教学方法,以循环渐进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动力。学数学就是为了用数学,小学的数学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更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积累,孩子们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质疑、猜测、结论……整理在积累本上,学生由思考而生的独到见解,对于学生的终身都有益。
        例如,低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准备好数学错题本以及引导其进行阶段性的学习整理,错题的整理、好题积累对于孩子的数学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时间坚持下去会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质量、夯实学习基础、创造优秀成绩的重要手段,使得学习重点更突出、复习更具针对性、学习更有高效性。
        数学阶段性的知识整理,不仅仅是对已学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更是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对原先学习过的数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再学习。它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进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扩大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更能帮助学生揭示数学规律,总结数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各种优秀的思维品质。小学数学一开始可能是加减乘除等基础的东西,但随着学习的加深,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就越来越显现。因此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就应该从小抓起,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虽然是一个漫长且枯燥的过程,但是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而言也是核心内容。
        四、突出坚持学习,做到持之以恒
        任何学习只有做到持之以恒才能迈向更高的山峰,尤其是对于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数学学习而言,数学学习是一个呈螺旋上升式的学科,从一年级开始就极具连续性,每个知识点紧扣下一知识点,而数学学习的关键在于要把握好么一个学习环节,因此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而言,培养起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其持之以恒的学习动力才是根本。
        数学是完全不同于语文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更讲究逻辑和推理,表达上也要求更规范和严谨;而且数学有大量的计算,必须养成精确的习惯。因此,在开始“1+1”阶段就应培养学生相关良好习惯,做到持之以恒。如计算思维的培养,小学数学思维怎么培养?掰着手指头教孩子学习加减法确实是培养计算思维的方法,但是这还不够,在算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去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  比如,你有5个苹果,爸爸有2个苹果,你比爸爸多了几个苹果?如果你把你的2个苹果分给爸爸,那你还剩几个?虽然都要用到减法,但是前者是比较型,后者是剩余型。家长要帮孩子去理解两者间有什么不同,而算出最后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
        总之,小学一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学更应注重教学方式与教学目标的预设,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围绕一年级学生实际特点采用寓教于乐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逐步的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思维,让小学低段的学生认知到数学学习的魅力后,才能帮助学生打下数学学习基础,也为未来成长打下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芳.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08):53.
        [2]李文英.浅析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J].当代家庭教育,2020(20):150.
        [3]彭美珠.基于数形结合的小学低段数学教学策略探讨[J].学苑教育,2020(16):71+73.
        
        黄东升
广西梧州市苍梧县狮寨镇思丰希望小学
        摘要: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作为小学生与数学正式接触的初级阶段,小学低段数学教学更为重要,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认知,以你研究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从“培养兴趣为主,做到寓教于乐、动手操作实践,做到自主探究、思维意识培养,做到循环渐进、突出坚持学习,做到持之以恒”四个方面入手对小学低段数学教学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教学;教学目标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第一要点笔者认为应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教学方式上应做到寓教于乐,面对小学低段的学生应以“玩”的心态去教学,降低数学课程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第二点则是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数学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生活化的课程学习能够极大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也能够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第三点则是进行思维意识的培养,通过循环渐进的思维意识培养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后一点则是突出坚持数学学习的兴趣导向,应围绕学生认知情况做到持之以恒,让学生更好的学习。
        一、培养兴趣为主,做到寓教于乐
        数学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学习,小学低段也不同与其他学段两者都有明显的特殊性,特殊化的属性就需要特殊化的教学方式,因此笔者认为小学低段的数学教学应重点做到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做到寓教于乐,更应引导学生认知数学学习的魅力,结合学生学习特点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根据低段学生年龄特征,他们易受周围事物的影响,注意力较难集中保持。如何让学生主动地把注意力转移到教学中来,唯一的办法是以趣导学。“趣”绝不是讲几个笑话,重要的是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教学中,向学生提供新信息刺激,使它与原有知识结构产生矛盾,并及时抓住学生在渴求知识,渴求解除困惑之时,使学生在心理上由好奇到产生兴趣,进而发展到有求知欲望、学习的需要,从“要我学”转变为“我想学”。 一位老师在给一年级做发展题:“长方形有4个角,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教学中,老师先讲述一个故事:“昨天晚上,王老师给邻居的小孩子出了一道数学题:4-1=?,孩子们连忙迫不及待地回答:“4-1=3”,小明稍稍皱眉说:“4-1=5”,孩子们都很奇怪。于是王老师问小明为什么4-1=5?经小明解释,王老师夸他真聪明。“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这样,一节数学课就在趣味中开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培养学习兴趣,创造生动愉悦的学习气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二、动手操作实践,做到自主探究
        数学学习需要动手实践操作,针对小学低段数学学习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实践,也只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才会有所提高,也才会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例如,动手操作实践,做到自主探究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方法,更要围绕学生实际成长来进行。学校方面可围绕数学教学的具体内容来设置自制教具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自制教具来创新数学学习,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自制教具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整理、巩固、强化,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制教具所需要构思、设计、加工、实践等环节,尤其是对于实验操作而言,它不能只是单纯的能用不能用的问题,它涉及的更改、外观等很多那问题,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的要求特别高,尤其是在创造思维方面。可以说,自制教具的过程是提高学生创造思维,帮助学生巩固创造思维的关键步骤。
        小学低段学生年龄小,好观察,爱动手,而自制教具和利用生活中常见材料进行教学活动所用材料大多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寻找,教师可主动引导学生完成创作,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展示,步骤要详细,以引起学生动作操作的欲望,使学生产生创造动机,激励学生开动思维,发明创新;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选择和寻找合适的材料并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教具变得更加适用,最后要通过适度的引导和学习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周围环境中的事物,从而更好的巩固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另外,数学上低年级的口算是今后计算的基础,要养成快速、正确口算的习惯,还要在掌握一定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多练习。要引导学生采用有效的具体的记忆方法有针对性地多记、多练、熟记。课上课下也可以用扑克牌游戏的形式练习连加、连减或乘法,经常练习,熟能生巧,口算速度自然就提高了。
        三、思维意识培养,做到循环渐进
        思维意识的培养是提高数学教学的关键,无论那一阶段的数学教学都应围绕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来构建相应教学方法,以循环渐进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动力。学数学就是为了用数学,小学的数学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更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积累,孩子们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质疑、猜测、结论……整理在积累本上,学生由思考而生的独到见解,对于学生的终身都有益。
        例如,低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准备好数学错题本以及引导其进行阶段性的学习整理,错题的整理、好题积累对于孩子的数学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时间坚持下去会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质量、夯实学习基础、创造优秀成绩的重要手段,使得学习重点更突出、复习更具针对性、学习更有高效性。
        数学阶段性的知识整理,不仅仅是对已学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更是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对原先学习过的数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再学习。它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进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扩大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更能帮助学生揭示数学规律,总结数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各种优秀的思维品质。小学数学一开始可能是加减乘除等基础的东西,但随着学习的加深,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就越来越显现。因此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就应该从小抓起,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虽然是一个漫长且枯燥的过程,但是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而言也是核心内容。
        四、突出坚持学习,做到持之以恒
        任何学习只有做到持之以恒才能迈向更高的山峰,尤其是对于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数学学习而言,数学学习是一个呈螺旋上升式的学科,从一年级开始就极具连续性,每个知识点紧扣下一知识点,而数学学习的关键在于要把握好么一个学习环节,因此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而言,培养起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其持之以恒的学习动力才是根本。
        数学是完全不同于语文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更讲究逻辑和推理,表达上也要求更规范和严谨;而且数学有大量的计算,必须养成精确的习惯。因此,在开始“1+1”阶段就应培养学生相关良好习惯,做到持之以恒。如计算思维的培养,小学数学思维怎么培养?掰着手指头教孩子学习加减法确实是培养计算思维的方法,但是这还不够,在算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去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  比如,你有5个苹果,爸爸有2个苹果,你比爸爸多了几个苹果?如果你把你的2个苹果分给爸爸,那你还剩几个?虽然都要用到减法,但是前者是比较型,后者是剩余型。家长要帮孩子去理解两者间有什么不同,而算出最后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
        总之,小学一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学更应注重教学方式与教学目标的预设,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围绕一年级学生实际特点采用寓教于乐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逐步的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思维,让小学低段的学生认知到数学学习的魅力后,才能帮助学生打下数学学习基础,也为未来成长打下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芳.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08):53.
        [2]李文英.浅析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J].当代家庭教育,2020(20):150.
        [3]彭美珠.基于数形结合的小学低段数学教学策略探讨[J].学苑教育,2020(16):7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