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章
湖北省潜江市张金镇张金中学 433140
摘要: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课堂的高效性不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也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提高学生素质的今天,如何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呢?我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入手,寻求如何优化数学课堂,以起到投砾引珠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优化课堂
引言
初中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期,数学作为三大主科之一,对学生的整体成绩有重要的影响。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采取讲授法向学生灌输间接知识,学生的学习十分被动,欠缺独立学习的数学能力。另外,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生成绩,教师过于侧重知识技能,而忽视学生思维品质、模型观念、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等素养的发展,这很容易造成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识出现偏差。为了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教师必须要立足教学实践,完善和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全面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内容脱离实际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在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促进其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与应用等。因此,只要教师能够做到教学工作围绕着这些关键点展开,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教师工作量较大,很难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做好教学准备。再加上课堂时间有限,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将重心放在课本知识的讲解上,导致课堂教学长期处于对理论知识的填鸭状态,教师所教内容与实际相脱离,无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学生缺乏数学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知识抽象、复杂,且学习过程十分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所以在课堂上存在趴着睡觉、走神、交头接耳等不良现象。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想办法将枯燥的数学知识以一种趣味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
(一)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
首先要让学生们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有效的课前预习对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是非常有帮助的。学生只有做好了充分的课前预习工作,在课堂上他们才能更轻松地听讲,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要把自己能理解的知识记牢固,对于自己不理解的,课堂上老师讲的时候要认真听,从而使课堂效率得到提高。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给学生提前布置好预习目标或者准备好导学案,方便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例如:在学习七年级《走进图形世界》这个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前布置好课前预习目标,让学生自己学习简单的内容,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重点讲学生不理解的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在学习第四节内容《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时,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好预习内容,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图形,并且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主视图等自己动手画出来。所以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动手操作的作业,给学生一个指定的图形,让学生自己制作小正方体进行摆放,然后通过观察把物体的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画出来。
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学会了如何观察物体,对于比较难的还可以自己摆放,这样课堂效率就可以提高,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讲重难点内容。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还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多样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充分地备课后,对于在课堂上如何将知识讲解出去才是关键。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对学生少一点束缚,多给学生留一点独立思考的空间。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让学生产生了抵触感,因此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要根据新课改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学生讲解知识,然后让学生以练习为主,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和机械性,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将具有特色探索的、有趣的数学教学课堂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兴趣,充满好奇心,让学生对学习更加有动力。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只是让学生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对于不懂的学生来说只能靠死记硬背了。长期这样,使得学生对学习数学就有了一个惯用的模式,只会死记硬背,然而数学最忌讳的就是不会举一反三了,在数学里,学习数学知识就是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学会一个数学知识就可以解决许多问题。所以教师应该让自己的数学课堂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理解的情况下吸收数学知识,从而让学生牢牢地记住数学知识,并且拥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师在组织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切入点,做好教学情境的设置工作,为后续学生高质量的数学学习的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从学生已有的数学学习经验入手来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出发来考量以往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而发现新的数学问题。教师在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重视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在此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相关知识的过程中,由于计算过程比较繁琐,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不感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尝试联系现实生活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能够进入到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中去,进而使学生能够被相关的教学内容所吸引,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学校要组织春游,某学生有80元零花钱,在这80元零花钱中,有20元纸币也有10元纸币共计6张,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思考,某学生共有多少张20元纸币?有多少张10元纸币?由于这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因此,很多学生都很感兴趣,进而使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实现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四)有效的课堂提问,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中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提问。但是提问必须要注意方式和所提问的问题。好的问题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不停地用语言提醒学生,注意即将提出的问题,如“我提出一个问题请你思考”“我提出一个问题,看谁答得好”“看着我的眼睛,请回答下面一个问题”在随时引起他们注意的同时,激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思考活动中去,最终做出正确的回答。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课堂优化,远远不止这些,还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不断地去总结和思考,进而不断进行尝试和改进,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习海珍.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A].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新教育时代教育学术成果汇编[C].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1.
[2]何文辉.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69):60-61.
[3]史海霞.新课标下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9(08):6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