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
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头道镇中学134211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自觉地参与课堂,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呢?结合近年的教学实践,在此我谈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几点感悟。
一、读懂课本,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用心看书,认真思考,大多数物理知识都能自己学会。如何读懂课本呢?
(1)课前略读,就是预习,明确目标,对重要的语句和不理解的段意要在阅读中用笔勾画出来。
(2)课中精读,弄清确立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依据,明确由这些现象、过程提出了哪些问题需进一步研究,在研究中采用了什么方法,得出了什么结论,这些结论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是什么。其步骤是:首先阅读课前问号,了解问题的提出。其次阅读概念或公式的产生、内容和条件及其应用等知识领域,进一步强化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加深对公式的掌握和应用。最后读例题,由题意找出已知,同桌讨论,明确解题的关键和格式。
(3)课后复读,利用自己的笔记和课本,理解熟记那些必须记忆的东西,如定义、定理、公式等,也可以用记号醒目地在书上标记出来,然后回忆课堂上的讨论和分析,弄清每个论述或式子的意义,研究每个命题可能的变化,把命题尽可能地推广或引伸,最后离开笔记和课本默记一遍并及时作好学习小结,从而进一步明确本节、本章的重难点。
二、多鼓励,客观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会超出教师的预料。教师对回答不出的问题有责任刻苦攻坚,给学生以答复。
例如:有的学生学过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后问道:站在汽车里的人齐心协力向前推汽车,汽车纹丝不动,但是站到汽车外面来推就能推动,都是有力作用到物体上,为什么前者运动状态未能改变,后者却能改变?还有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走路中脚与地面的摩擦力就不阻碍自己运动呢?有的学生学过简单机械后就问教师:是不是越省力的简单机械它的机械效率就越高?有的学生学过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后就问:电流表为什么不能并联到被测电路的两端?电压表为什么不能串联到被测电路中?如果电压表串联到被测电路中,电流表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有什么现象?能不能达到测量的目的?为什么电流表的电阻就非常小,电压表的电阻就非常大?在学了电磁波之后,因为在生活中对电磁波了解不多,所以提出的问题也更多,为什么电磁波能传递信息?为什么光速会等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多鼓励,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讨论,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也会有学生知识储备量多,能通过讨论回答出问题,这样更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客观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加强演示实验的教学
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做演示给学生看的实验,它在物理教学特别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物理的学科特点决定了物理教学中必须加强演示实验教学。初中学生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其中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抽象思维正在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学生仍习惯于靠经验材料判断分析事物,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推导。利用身边的物体做好演示实验,更用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疫情期间,利用酸奶研究二力平衡实验,在卡片的两端挂上相同或不同数量的酸奶,让学生研究二力的关系;研究压强实验,在面粉上放矿泉水瓶,观察面粉上的凹痕等。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认识事物存在着知觉优先的倾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和活动机会,加强演示实验。
初中生心理的另一个特点是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自然的奥妙,兴趣广泛、强烈,但缺乏深度和稳定性。如果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实验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和献身科学的精神。例如我在《大气压》一节的教学中,首先演示瓶子吞鸡蛋的实验,将剥了皮的鸡蛋放在瓶口处,然后提问:若将瓶口朝下会如何?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鸡蛋会受重力而掉下。然后实验,将瓶子中先装入热水摇晃一下,再将热水倒出,将鸡蛋放在瓶口处,并倒置。学生惊奇的发现鸡蛋不但没有掉下,反而缓缓上升,感到疑惑不解。这时教师及时点拨:是什么使得鸡蛋缓缓上升的呢?是大气压。学习了《大气压》这节课我们就可以解释这一现象。一个有趣的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整堂课学生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四、利用简单问题激发学习自信
物理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生活实例,充分利用生活实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多多少少会遇到学生能够回答的例子,利用他们的这一点,适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抓住机会鼓励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物理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生活实例,充分利用生活实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多多少少会遇到学生能够回答的例子,利用他们的这一点,适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抓住机会鼓励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上述几点感悟是笔者近年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些尝试,还不够成熟。在此,愿与广大同仁不断交流与学习,以求达到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