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隆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核心素养受到了教师的普遍关注。核心素养在教育行业被广泛热议,尤其是在基础学科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是学科教学目标之一。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必须摒除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形成自主性学习意识和数学学习热情。本文就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展开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
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社会对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效结合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渗透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锻炼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数学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有效推动其核心素养的提高,培养学生成为高科技人才。
1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
立足于教育教学逐步发展下,社会经济体制不断革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求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中心,建立新型教学课堂,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处于主体性地位、知识学以致用、形成数学创新思维,以满足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数学能力以及素养的要求。为实现核心素养培育,教师需要围绕学生个性以及核心素养内涵建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其一为贴合生活,编制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确立教学目标,并组织学生参与相关性教学活动,保证全过程教育活动均以学生为核心进行创新性思维的培育。依据新课程标准及现代化教育任务,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方案和组织教学活动,打破原有教育思维,结合实际生活,促使学生在实际学习中除掌握数学知识外,亦能锻炼生活实践力。其二为结合学科特征,激活学生学习欲望。小学数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之一。对小学数学而言,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基于掌握数学思想,构建创新思维基础上,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因此,建立在数学课堂中培育核心素养,能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领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环节,锻炼问题观察力、分析力及应对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核心素养。
2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2.1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非常强烈的,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学生会在自身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分析。教师在运用智慧课堂开展教学工作时,也完全可以采取设置悬念、翻转课堂等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以“方位的识别”一课为例,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解清楚东、西、南、北以及东北、东南、西南、西北等各个方向的内涵,使其明确方向的区分要以什么为标准,使其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视频与图像资料的展示,让学生在地图上辨识北、南、西、东,且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在此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对知识加以运用,并且通过观察生活作进一步探讨。例如,在生活中,北斗星永远在北方,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等。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强化了知识点,也提高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2.2因材施教,采用分层教学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校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每个学生对已学知识接受程度不同,在教学中,对不同学生产生影响的论据不同,教师要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论据,进行因材施教。除了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之间,有的数学教师同时担任两个班的教学任务,还应该考虑到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差异,主动去发现学生的兴趣特长,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在数学上的个性发展。教师要以学生的真实情况为抓手,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学习状态、兴趣爱好等特征,将学生进行分层,针对他们各组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但目的保持相同,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3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有效地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需要他们掌握扎实的信息技术知识,而且要以此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和改进。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从多个方向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锻炼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可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小组内的成员根据教师分配的任务,翻阅书籍,找到相关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这种方式不仅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而且由于每一个学生的解题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思维进行有效碰撞,学生就能从多个角度、多个解题方向进行思考和分析,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能让课堂教学的效果不断增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4重视评价,助力学生发展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找准方向进行努力。建立健全合理的、规范的教学评价机制是使小学数学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根本取向,也是必备的条件。在评价内容上,不能片面重视学科知识,要对数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习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进行考查评价;在评价标准上,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兼顾不同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用不同的标尺去衡量不同的学生;在评价重心上,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利用档案袋等方式,全面客观地进行评价。应利用评价的激励、导向等功能,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落实数学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养成数学核心素养
结语
随着素质化教育理念的提出,教育教学就要从小学教育做起,应偏重于培育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在具体的小学数学授课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应该依据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及理解能力,编制适宜、有效的教学目标,建立丰富化教学教育活动,使其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互动,形成数学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蔡文昌.明确学习目标,构建高效课堂——浅谈学习目标在高效课堂建设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8(17):49-50.
[2]周启玲.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7):119.
[3]罗俭瑞.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9(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