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红仁
珠海市第三中学 519000
[摘要]
实施可持续发展德育,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人才是智能信息时代对人才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然要求。构建可持续发展德育体系的关键途径在于将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个分系统按照时间和空间进行合理的配置,进而形成能够产生整体效应的德育体系。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德育体系
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当今世界遭遇百年未有之变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社会高度信息化,国际社会,经济的竞争更加激烈。可持续发展是联合国在全球竭力推进的一个重要的生存和发展理念,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为各国家、各领域所认同。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各国各民族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的冲突更加剧烈,青少年的思想意识更为复杂多变,学校德育教育将面临更多更新的挑战。在教育领域,由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懈努力,“可持续发展教育”已在各国普遍开展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联组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德育为先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德育已经从校园内的“单一德育”发展为全社会、全人员参与的“大德育”“体系德育”,研究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德育体系,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人才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和现实意义。
国内研究认为,可持续发展德育是在坚持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德育的核心原则,批判继承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的德育资源,并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发展创新,从而赋予德育本身以可持续发展性,并使受教育者形成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道德水准和道德规范,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人。要把可持续发展的德育变成现实,就必须构筑可持续发展的德育体系。可持续发展德育体系是一个德育体系本体各要素之间层次分明,比例协调,与外部社会各系统之间内外呼应,和谐发展,并追求持久德育效应的动态发展体系.这是德育本身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教育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广东省正强力推进大湾区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的发展培养更多未来的栋梁之才。珠海市通过“提质创优建高地”方案推进珠海教育大发展,即提高珠海教育质量,争创广东省教育现代化标兵示范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高地。将注重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校特色化办学、内涵式发展。探索富有学校特色的德育体系,成为学校特色化办学中的重要环节。
构建德育体系 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
德育体系的构建,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渠道:
(一)培育一流德育队伍,为“绿色德育”夯实人才基础。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联组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要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一支有信仰、高素质、高能力、负责任的一流教师队伍。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少数,也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人员。通过班主任培训、班主任经验交流、举办班会课比赛、举办班主任工作能力大赛、评优评先等方式促进班主任的成长,努力建设一支肯思考、爱学习、懂方法、会沟通、讲实效的一流班主任队伍。
(二)加强德育工作的制度建设,为“绿色德育”夯实制度基础。
德育工作要对标先进,向优秀学校看齐,实施依法管理、规范管理、制度管理。学校要成立德育工作管理委员会,制定班主任工作聘任和管理办法,对班主任的聘任、培训、待遇、管理等事宜,作出细节性的安排,切实落实班主任待遇,提升责任感、事业心,让干事创业的人受到充分的尊敬,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奋斗者的乐园、拼搏者的阵地,让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正能量成为德育工作的主旋律。
(三)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培养和管理,为“绿色德育”搭建发展舞台。
继续做好团委、学生会各项工作,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指导。制定学生干部培训计划,对班干部、学生会干部进行分类培训,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为学生搭建发展特长、展现自我、培养能力的舞台。
(四)提高学生文明素养,将立德树人落在实处。
文明是一生的修行,关系学生终身发展。要确保“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德育思想落实到实处,重点在做好学生行为规范(仪容仪表、出勤、卫生、晚修纪律等)的基础上,突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在学生文明素质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每月文明办、文明宿舍和校园之星评比,努力提高学生的集体、责任意识,努力促进良好的班风、级风、校风的形成。
(五)加强三结合网络育人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育人体系。
健全和发挥好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开展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工作探索,邀请优秀家长来校开展家庭教育主题讲座,让家长走进课堂、走进校园,参与学校管理。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体系。
(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成熟人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指南。要加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心理知识宣传,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个体心理辅导、心理社团活动、心理健康宣传周等途径,促进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书目】
1、《学校如何运转》 教育科学出版社 李希贵 著
2、《名校长谈教育》 北京教育出版社
3、《教育管理学》 北京市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联系电话:13172653517
邮箱:2816006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