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荣
泸县云锦镇云锦初级中学校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對于学生的德育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内容,并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以及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有责任通过高质量的德育指导,让学生学习到正确的内容,并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在传统教学观念的深入影响下,当前的初中德育教学工作开展仍旧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影响着德育效果的落实。因此,为了改善教育教学效果,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分析德育工作中的问题,并分析解决的办法,已经成为广大初中班主任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课题。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实施策略
当前,教育环境及教育机制不断改变的环境下,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以及社会等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在初中生的心理教育以及道德教育方面尤为重要。班主任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除了在课堂中教书育人之外,更要在生活中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使学生能够在校内、校外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协助初中生能够在各个方面协同发展。
一、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德育教育方法不当
若想在初中阶段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教师便需要采取富有针对性的、科学有效的措施。从目前形式来看,部分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仍存在方法不当的问题,这些问题均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部分班级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不够深入,仅停留在管理、教育的层面,没有做正确积极的引导工作。还有部分班主任平日事物繁多,对于班级管理工作有些应接不暇,进而在德育教育层面投入的精力便有所下降,难以真正有效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二)德育教育忽视了学生自主性
在初中班级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还存在不足,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没有聆听学生想法的意识,部分班主任没有设立适合班级管理的针对性方案,而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单一性的口头教导或奖惩机制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学生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很难有表达自我的机会。另外,部分教师在讲授德育教育知识时,讲解的出发点过大,学生很难在实际生活中切实感受到教师讲授的德育知识,进而便不易深刻体会到德育素养的重要性。
二、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一)以学生为本,做德育观念的渗透
学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服务对象,在实际调查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学生的实际问题,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成长需要,进行德育观念的有效渗透。在不断规避社会不良信息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教育实践活动,班主任的创新德育教学观念,逐渐与学生的学习目标相结合,用与时俱进目光为班级带来更加具有发展性的德育教育环境。并能够从自身出发,做好德育教育的创新理念渗透,例如班主任要带领学生意识到德育学习的重要性,并能够转变学习行为和学习思想,逐渐能够让德育教育作为完善自身素质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在与班主任的共同合作下,实现了德育学习的良好效果。
(二)以己为由,亲身感化学生
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一个对世界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的阶段,他们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对一切信息和事情缺乏正确的是非判断力。所以,身为初中年级的班主任,会接受全部学生的关注,他们认为老师是无所不能的,会注意老师的一言一行并对此加以模仿。因此,班主任可以把学生这种现象作为一个教学途径,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自己的亲身行动证明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行为是错的。还要通过自己的言语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哪些话是不能说的,是很容易伤害到人的。老师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把生活中的道理告诉学生,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而养成良好的德育行为。例如,在疫情期间,老师无论去做什么都戴着口罩,每做完一件事就认真洗好手。通过自己的行为告诉学生,疫情是可以防范的,平时出门要记得带口罩和勤洗手。
(三)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维护学生自尊心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无论是学习较差的学生还是学习优良的学生,其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班主任的赏识与重视,每名学生内心都是渴望被夸奖被鼓励的,对于处在青春期阶段的初中生而言则更是如此,该时期学生的自尊心较强,对于班主任的表扬加以鼓励,能够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自觉性,使班级管理效果逐渐攀升。在开展班级德育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当对本班的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不断发现学生内在的优点,并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同时对于学生在学习生活出现的问题也应当及时地纠正,并给予有效的帮助和指导,而对于学生的缺点同时也不要过于挑剔,积极鼓励学生、激励学生,使其能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信心。对于班级内的“学困生”而言,其内心是最为渴望得到班主任的认可,而这些学生学习较差的原因往往并不是自身智力因素,更多的是自己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或者是对学习缺乏一定动力,而对于这样的学生,班主任则应当更加具备一定耐心,努力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积极进行鼓励,使學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地发展,学生自然也会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加倍努力。
(四)完善班级管理方案,营造学习氛围
初中生虽然处在叛逆期,但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情况,因此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结合本班的实际和特点来制定方案。班主任要想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可用投票的方式进行班委会组建,班委会成员由民主投票的方式确定,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其次,班主任要组织本班学生确定管理班级的具体内容,这时班委会成员一方面要维护良好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班委会成员无论是学习上还是道德品质上都要起到表率作用。当然,班委会成立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班级干部在协助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同时也受到学生和班主任的监督。整个班级的学习和生活氛围活跃了,班级管理中的德育工作才能更好地进行。
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要着眼于学生身心发育,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解决学生的心理、情绪困惑;关注学生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开展感恩教育,让学生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带领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提升班集体精神风貌;实施德育量化考核,提升德育工作实效,为初中生健康、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黄幼娥.新时期提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方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7(5):90-90.
[2]莫翠英.敞开心扉,让心灵洒满阳光-对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8(5):166-166.
[3]吴克来,谢小波.浅谈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建议[J].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2019(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