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体育课堂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下)   作者:冯标
[导读] 随着我国教学模式步入素质教育阶段,教育者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共同发展
        冯标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瑶上中学514786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模式步入素质教育阶段,教育者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共同发展,体育学科在小学教学体育中不再处于可有可无的位置,其重要性越来越被教育界所肯定。因此,小学教学针对体育课堂展开了全面的改革,在改革探索中发现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体育课堂创新教学方式。而本文就小学体育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方式进行了具体探究,希望能够进一步激活小学体育课堂。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小学;体育教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的完善与改革教育领域,一直致力于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从而培养出更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而在探索过程中,教育者越来越发现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更加重视学生身体与心理的健康成长。而体育课程也在教育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小学阶段,体育课堂能够帮助学生的身心共同成长,而利用体验式教学能够使学生真正沉浸在体育活动中,带领学生获得更强烈的成就感与愉悦感,强化体育教学的效果。
一、促进学生参与意识,提高身体素质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整体身体素质在近几年内呈明显下滑趋势。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小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少,而这也导致小学生自身缺乏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而体验式教学的关键就在于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只有当学生对体育教学充满兴趣并积极参与时,才能够在体育课堂中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既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体育锻炼机会,还应重视对学生体育运动参与意识的激发,从而使小学生拥有更加健康的身体素质。
        例如,跑跳训练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跑跳能力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从而消除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懒怠心理。教师可先行组织学生进行师生或生生间的跑跳比赛,当学生挑战失败时,求胜心理会驱使其主动进行跑跳技巧的学习,而在学习欲望的带动下学生会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跑跳训练中。长此以往,学生将会形成主动参与体育训练的意识,积极参加体育课堂的教学活动,并养成运动的习惯,其身体素质自然能够得到提升。
二、明确教学目标,营造和谐课堂环境
        体验式教学需要在具体的教学目标引导下开展,在展开教学活动支出,教师应向学生传达学习目标,但教学目标的传递方式是相对灵活的,教师可选择供容易被学生接受或更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目标传递。另外,在体育课堂中,师生间应处于平等的位置,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才能够形成更加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不断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性。而和谐的教学氛围也更加有利于学生进行思维发散,更积极地对教师进行提问,而在问答与讨论,中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握体育知识与体育技巧。


三、重体验,获得运动技能的提升
        实现运动技能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体育教师也不可能因一节理论课的讲解就让学生掌握运动技巧。运动技能的掌握需要学生经过长久的运动训练,实现运动经历的积累和知识技能的理解后,再通过教师的事实教学辅导和反复技能训练才可获得。但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因小学生的心理压力承受能力较差,所以大多数都会在反复训练中失去对技能学习的耐性。因此,为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一定要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以此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
        举例说明,在对学生进行足球运动的训练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体验机会,尤其是在引导学生学习一些枯燥无味的基本技术时,多给予学生自由尝试的机会,可以提升学生的战术灵活利用能力,而随着学生该种能力的提升,其自我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有效提升。与大多数运动一样,足球运动也需要学生拥有扎实基本功,而这些基本功的效用需要学生积极的参与并持之以恒的训练。基本功的内容有很多,在足球运动方面,传球、控球、投球等都属于基本技巧,只有让学生掌握好这些技巧,才能确保其未来的足球技能应用灵活。若教师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必定难以激发学生的嗯,学习兴趣,因此,应用激励的教学策略,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足球运动的训练中。分组竞争是很好的引导学生参与训练的方法,学生们可依靠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足球技巧的应用竞争,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学生既实现了对基本功的深入练习和应用,也能激发学生产生竞争意识,而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也能在交流互动中增加情感。教师只需要在学生的训练和实战过程中仔细观摩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给予适当的教学指导,就能够让学生们在体育技能方面实现进一步提升。
四、借体验,获得学生健全的人格
        小学时期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阶段,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忽略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培养。体育运动本身就蕴藏了努力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所以体育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价值观引导,能有效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三观。因当前大多数小学生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所以他们在家中受父母溺爱,性格自我,对父母的依赖性强,很难独自面对困难,而体育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品行教育,以此增强学生的自觉性,规范学生行为。举例说明,在学生们艰苦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流汗的学生给予鼓,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鼓舞学生积极面对困难,从而增强他们的耐性,坚定学生的信念,从而在无形中培养学生坚毅人格。
总结
        总结上的内容可知,体育教师可以应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快乐,在运动中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感悟内心,在逐渐掌握体育运动技巧的同时塑造优秀人格,促进身心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兆海.谈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9(19):119.
[2]柏枫.浅论体验式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7(23):203-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