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芸
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小学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加快落实下,学校的课程发展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了现阶段教育改革的重点项目。本文旨在探讨小学体育校本中的课程内容开发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希望能为小学体育教育工作发展提出些许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可行性和必要性;校本开发
引言:新课标是国家对课程深入研究后,对改革发展提出的建议发表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针对学校教学中课程的提出的基本规章与教学要求。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是追随于新课标的改革的方针进行的,是以学校为基础的,针对具有地方性与特色性的课程内容进行的全面的开发。它是如今小学教育框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行素质教育要前提下,体育教育对锻炼学生身心健康起很大作用,再加上体育的教学方式以及学习内容和其它学科不相同,体育教学是学生的身体直接进行身体运动的学习,所以,这种方式对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很大的效果。与此同时,结合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现况,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有可行性和必要性的。
一、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宏观探讨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以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前提的基础下,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校的课堂教学内容更高效率的展开,最大化的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多样化发展。在我国实施统一的全国的体育教育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我国国土面积辽阔,民族种类繁多,各民族文化发展水平差异大,这就让这个方案的实施有了很大的挑战。因此,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体育教育在受到各地区环境文化发展的影响下,体育教育校本的开发综合了地方环境以及地方特色文化,加之学校教育中的特色,其学习方法更加广泛丰富,更加适合学生发展。与此同时,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发扬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特色体育事业,加强学校教育工作的人文情怀,影响思想进程以及传统文化的发展。
体育校本课程的整体开发的进行必须与体育课标的具体要求相符,与地方规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一致,与本校的体育教育特色理念及办学思想相符合,确实掌控学校教育的能力以及对学校体育教师师资力量的有效分析,保证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能够落实到教学的实践中去,把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为体育教学增添时代意义。
二、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校本开发之必要性
(一)能够落实新课改的实际效果
新课改的目标就是要进行深层次的进行教育改革,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为目标的改革。自从一九四九年以来,我国课程的管理是在党中央的统一的管理模式下进行的,在全国各地的学校教育问题的调整上,缺乏各地区之间的灵活性,不能着重体现各地方的体育教学内容的特色,同时对课程的开发者和实践者之间没有一个紧密的链接纽带,开发者用理论化的教学体系来设计体育课程内容,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课程的执行者因为没有进行课程的设计参与,不能完全理解教育的意图与宗旨,这就使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出现了滞后性。如果要将以上问题切实解决,那么开发体育校本的课程就是我们必然要做的事情,校本课程的开发弥补了国家体育教育课程中的缺憾。
(二)小学体育校本的课程开发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
1.校本开发体现学校体育教学的特色
学校是体育课程实行的载体,而体育教育的内容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内容。校本课程对深化学校体育教学,促进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有很大的意义。将学校体育教学的特色之处与地方性特色之处结合起来,整体考虑学校中的教学环境、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等等因素,在完成学校的教学目标后,彰显学校体育教学的特色。
2.有助于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水平及能力的提高
小学体育校本课程是小学教师依据其经验进行编排的课程,而学校依据教师的专业程度也给予了体育教师开发课程相对应的权利,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和其他教师的工作相结合,不仅要求掌握学生对体育课堂要求实际情况了解清楚,更是为了对学校校本课程进行创新。同时,教师还要将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特色结合起来,所以校本的编排对小学体育教师知识存储量和综合素质要求相当高,与此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也扩升了小学体育教师的能力水平,这对促进体育老师的整体发展提供了平台。
3.有助于促使学生提升个性化发展空间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心思想就是依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围绕学生的未来整体的发展方向,设计出符合学生个性化要求的体育校本课程。现代社会需要具有创造性和想象性的人才,现代社会中,身体的体能运动又和周围环境以及地方性的人文素质及个人喜好密切相关,因此科学化对体育校本课程进行设计能够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三、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校本的课程开发之可行性
1. 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可行性的基本保障
我国以中央集权的管理模式对可开发课程进行管理,就是说地方、学校是没有课程开发的权利的,但是自从二零零零年国家开始进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的推广中,确立了以国家地方学校三级分层的管理模式,将课程开发的重任交给了国家、地方、学校三部门,这最大程度的保障了深化校本开发的方针,同时也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与此同时,现代《体育健康课程的标准》的确立是基于学生的发育特点和实际运动中的情况及体育课程学习的特点,设置出不一样的体育教育课程,放宽了体育教学的要求。这种课标的设定为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更深远广大的平台,为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制订了基础。
2. 为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实施,确立切实且可行的发展方向
为了保证小学体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切实实施,就必须要以学校中体育教学的目标、特色、教学资源以及场地和器材的完善度、体育老师的专业能力及其综合素质、学生在运动方面的身体能力等方方面面综合性的考虑,以准确的确定出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是以哪方面为开发方向。比如,为响应国家大力要发展校园的足球教育,要综合考虑教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问题情况,开发以校园足球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同时教师要积极的对学校足球文化进行情境创设,教师要完善足球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健全学校足球场地的设施,提高学生在其中参与性和积极性等问题,这样才能行之有效的将国家要求的教学目标和学校的教学目标合二为一,才能确保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大力开发。
3. 确立小学体育校本课程评价的机制
要想对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就需要有一个完整健全评价机制,它可以直观的体现出校本课程的缺陷和优势。系统化的校本课程开发的体系,必不可少的要有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根据学生的评价反馈,评估校本课程教学的质量及继续研发的方向。这对于新课改的落实及加强学生体育教育的深化发展有很大的意义,对于推动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强化体育教学的改革、综合提高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建设性意义。
四、结语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伴随着小学体育校本开发工作的逐步扩展,落实小学体育校本开发是十分必要的。其中三层课程管理的模式、体育教学结构合理化的布局要求、行之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方向及完善的校本课程评价制度保障了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的可行性,它起到了推动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深化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全方位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课程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蓝迎春.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小学体育教学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4):153-154.
[2]黎伟伟.新课标标准下的小学体育和健康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2020(4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