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下)   作者:王振国
[导读] 将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运用到初中历史课堂中,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王振国
        新安县石井镇初级中学
        【摘要】将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运用到初中历史课堂中,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们的知识实践和应用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学生在课堂上的小组中进行分工以及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努力去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并且也给予了历史学习的成就感。在交流中也完成了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促进了对课堂知识和内容的吸收,有利于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小组合作;教育教学;方法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全国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取消了许多传统的教学方法和不符合要求的教学方法,并采用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课上运用小组学习合作教学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历史文化素养,这对于促进和鼓励中国教育和培训改革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一、小组划分要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明确组内分工
        为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将小组科学地划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首先,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将小组内的学生分为4~5个人为一组较好,能够保证组内的学生都能够有发言的机会;其次,在划分小组时,历史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避免小组内的同学由于性格不合而发生矛盾冲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然后,历史教师在划分小组时,可以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带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学习,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小组内的同学可以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实现优势互补;最后,历史教师可以让组内较有权威、表达能力较强的人担任小组长,带领大家一起进行探究学习。
        比如在学习初中历史《秦统一中国》一课时,历史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组内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找出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来说秦朝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在中央和地方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思考,秦为什么能够兼并六国并且实现统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看法和感受,让每个小组轮流回答问题。通过这种形式,能够保证全体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的参与感,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
        在创建有效的历史教室时,教师应在教室中营造和谐轻松的氛围,以便学生学习探索和思考。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研究热情,并通过加强学生的学习观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能力。教师可以在实践中为学生创造有凝聚力的课堂教学氛围,有效地满足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并增强学生的探索和思考的积极性,以帮助每个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在独立思考和研究中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以便学生可以在研究过程中运用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把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活起来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整个课堂教学应该是活跃的,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因此教师要放手课堂,把课堂交给学生。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整个课堂教学可以分成预习自学、分组讨论、精讲点拨、以及巩固拓展,不管是哪一个环节都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将合作学习的本质凸显出来。比如,在分组讨论环节:课堂讨论是一个让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的过程,小组内的同学共同对问题进行讨论,并且深入的思考,对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行不断的巩固。经过之前的预习自学环节,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的思想得到了碰撞,从整体上培养了学生们的创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多种教法丰富有趣,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的吸引住,使得他们在这样的互动学习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他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同时,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使得学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例如,初中生现在有好多都热衷于角色扮演,因此上课时,教师不妨用设定角色的方式,让其分组编排历史情节剧。在学习自主和平外交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再现一下当时我国外交的困境,使得历史重现,学生扮演的历史人物也因此栩栩如生。通过合作学习,更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理解。
        此外,教师也可以结合翻转课堂的教法,即学生在课后先分组总结、统一知识点,临下课前,按顺序安排固定的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就这样通过翻转课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结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善于思考的能力,提高其历史学习的综合水平。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小组合作
        初中生正处于对世界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的阶段,同时也很容易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扮演者着监督者与指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指导。教师要主动对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行分配,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对于上课不积极的同学,教师可以下课找他们谈话。并且从学生中获得信息反馈,不断完善小组学习模式。教师也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讨论过程中,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小组和学生提供帮助。教师也要制定适当的激励机制,对于班级内部表现较好的小组进行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奖励。
        在历史教学中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合理地运用,能够充分体现出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等综合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制定相关的学习目标设置一些知识点问题,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以团队的智慧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小组之间进行知识的相互交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并且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把学生当作重点,让学生做教学中的主人,给学生学生充分的发挥思考力和表达力的空间。同时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运用趣味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赟.小组合作背景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8):102.
        [2]曾文怡.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才智,2018(07):138-139.
        [3]赵春林.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才智,2013(33):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