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松
松滋市第二中学 湖北 荆州 434200
摘要:地理是和人们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生活中很多的现象如刮风、下雨、地震、火山、山川地貌甚至星辰运转等等,都可以用地理知识来解释。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将地理知识点进行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地理知识点,并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如何有效开展地理知识点生活化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知识点
引言:新课标对当前教育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将课本理论知识和生活常识、生活情境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应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从而引领学生发现自然的奥秘,感受地理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1]。
一、高中地理知识点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大多是单调地向学生讲述地理知识点,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由于地理知识点的抽象性,很多学生都理解得不够透彻,而且易错易混易忘,再加上教学过程比较枯燥无趣,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影响教学效果。而通过生活化教学,将地理知识点和生活现象联系起来,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学生就会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还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近几年高考各学科考验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比重在不断下降,而考验学生知识综合应用的内容、比重在不断提升,也就是说高考反映出社会越来越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所以在这种背景下,高中地理知识点教学生活化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2]。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课改已经推行了很长时间,也推动了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重重阻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还比较落后和传统,还在用口述板书的传统教学形式向学生讲解枯燥的地理知识点,学生会感到无趣,对知识理解的程度也不够深刻,影响了教学质量,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教师教学多是按部就班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讲述,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也忽视了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性,导致教学和生活脱节,学生学到的知识难以学以致用,而这也是社会上很多人“高分低能”的原因。这样的教学阻碍了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是社会教育的一大缺陷,所以教师应积极面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和完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生活化教学,提高地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1、利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实施生活化教学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自然现象和高中地理知识息息相关,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和利用这些熟悉的自然现象进行印证和讲解,从而将地理知识点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也更容易引导学生探究身边更多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比如:生活中最常见的太阳会东升西落、月亮有阴晴圆缺、生活中会有黑夜白天和四季变化,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当学习了《地球的运动》这些内容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些问题,学生就会真正明白原来地球一直在不停地运动,不但自转还会绕着太阳公转,地球的自转就会出现黑夜白天,绕太阳公转则导致了四季变化,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相对来说看太阳就是东升西落。又比如:生活中为什么夏天刮南风冬天刮北风,为什么南方多涝而北方多旱,有时候很明显看到一道雨线,一边下雨一边晴,这种现象又是如何产生的?在学习《地球上的大气》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思考,学生就能在书中找到答案,原来冷热不均会引起大气运动,而大气的运动会形成各种风向,不同的气团在不同的条件下相遇又会产生各种奇妙的变化,从而形成各种天气现象。这样不但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趣味,还会能联想到更多的自然现象。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记忆更深刻,理解更透彻,知识应用也更加灵活。
2、教学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知识比较抽象,如果只是单纯地讲解和记忆,学生就很难有效理解更别说应用了。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在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如:在学习了“中国地理概况”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绘制中国地图,标注出每个行政区的省会,标注出主要的山脉和河流;而学习了“世界地理概况”后,教师则可以鼓励学生自制地球仪,绘制出世界地图,标注各个国家的地形和名称。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学生会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地理都会有一定的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
3、合理安排课外作业增强学生生活体验
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生活化的课外作业,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比如:在学习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一项生活作业:向父母或周边人群了解本地区近些年的生态变化,以及采取了哪些生态环境建设措施。通过完成这项作业,学生就可以了解近些年社会的发展伴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人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之后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可以从自己学习的地理知识出发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样就更有实际意义,而这也是新课改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
结束语: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明确教学目的,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将高中地理知识点进行生活化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学习和成长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田志兴.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85):143-144.
[2]桑复辉,马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生活化案例的选取和设计[J].家长,2020(29):123-124.
[3]王海东.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地理情境教学的实践[J].试题与研究,2020(27):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