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课堂如何融入思政教育的初探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下)   作者:范章婷
[导读]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
        范章婷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十二中学  安徽马鞍山  243000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是以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个人素养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要加强对思政教育的重视,通过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是在高中地理教学,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重点进行授课,通过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从而促进高中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思政教育
        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处在道德品质和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抓好这一教学契机,以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为核心,通过融入思政教育来实现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以此来提高高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因为在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包含的能力和技能较多,比如有对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思维的培养等等,这些能力都是高中学生在未来发展和成长中需要具备的技能。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础,通过融入思政教育来实现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
一、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教学观念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
        通过对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现状来分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观念陈旧,比如有些高中地理教师认为只要学生学习好课本上的知识就足够了,没必要对其进行拓展教学,也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这就导致在具体的教学中盲目的进行知识的灌输,结合考试重点和教学大纲进行授课。而对于学生来说,长期的处在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中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并且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也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在具体的教学中该教什么内容以及用什么方式去教都是教师个人的决定,完全没有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进行授课,因此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不到凸显,更别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了。
(二)学校和教师对地理学科缺乏足够的重视
        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除了教师采用的教学观念陈旧之外还有就是教师和学校对地理学科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在课程安排上和教学计划的设置上忽略了对地理学科的重视。比如有些高中学校每周只有一节或者两节地理课程,甚至个别学校每周只有一节地理课程,在这种课程教学时间缺少的情况下很难开展高效的地理教学。此外,对于高中地理教师而言,处在教学时间缺少的教学模式中不仅无法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甚至还会打击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思政教育的融入和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更无法有效的开展,最终影响了高中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课堂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这些内容正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方向,也是实现现代化教育和文明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同时,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包含的内容较多,并且地理也是一门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而思想政治教学的目的正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所以两者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起到的作用和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此外,高中学生正处在行为习惯和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而高中地理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正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效方式,由此可以看出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课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对高中学生的未来发展还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三、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课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想要在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育资源来发挥教材的优势和作用,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和个人素养。这样既可以通过思想政治的融入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同时也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在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例如在开展人教版高中地理《乡村和城镇》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在本节课程教学中教师和就可以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授课。比如我在开展本节课程教育的时候通过乡村和城镇内容的教学引入到了城镇和乡村的经济发展以及全面小康的实现,通过讲述乡村和城镇因地制宜的发展和相互促进的发展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树立建设加强和国家经济的思想,同时还可以达到培养高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从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通过落实这部分的内容教师可以有效的渗透人地观念,实现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融入思政教育
        地理是一门和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尤其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很多内容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较强的关联。因此,想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师需要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进行教学,以此来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地理学科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和思想政治学科的关联,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促进高中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开展生活化的地理教学,以此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在开展人教版高中地理《自然灾害》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在本节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就像我在开展本节课程的时候通过讲述生活中一些自然灾害的故事来渗透保护环境意识的培养,这既体现出了思想政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同时也开展了生活化的高中地理教学,以此来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让学生的环境意识得到提升,从而培养高中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三)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渗透思政教育
        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探究性是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也是开展地理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因此,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探究活动,通过开展实践探究活动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都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以此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就像我在开展人教版高中地理《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在本节课程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到学校周围进行走访和调查,让学生们通过实践活动来调查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的价值。当然,实践的开展并不是学生一个人可以完成的,需要同学们之间进行协调和合作,这样才能完成实践、提高学习效率。而学生们开展实践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过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途径,并且在团队的合作和努力下完成了高效的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结束语:
        总之,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课堂融入思政教育既是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高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的有效方式。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重点进行授课,并且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从而促进高中学生当中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彩霞.地理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中文信息,2018,(11).149.
[2]刘威亨.地理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8,(10).28.
[3]王伟.地理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7,(1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