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教学在小学体育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下)   作者:万文龙
[导读] 体育课程是小学阶段教学中的必修课程,是对于孩子们来说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
        万文龙
        河北省保定市新秀学校  071051
        摘要:体育课程是小学阶段教学中的必修课程,是对于孩子们来说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小学的孩子们正处于身体成长发育黄金时期,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强健体魄,也对其未来的成长与发展起到良好辅助作用。因此,在小学体育的教学中,应该不断探索新的新型教学模式,注重提高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孩子们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与质量。本文首先简要的说明了趣味性教学的概念,随后列出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几点主要问题,最后笔者提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趣味性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应用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对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以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成为众多教学工作者和专家学者重点关注的课题。但是素质教育不仅要在文化课课堂教学中体现,也要在体育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来,由其是对于处于身体成长期的小学生来说,体育课是其锻炼身体、放松身心的机会,因此,老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注重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孩子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与热情,还能够有效提高孩子们课堂参与度,对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也能逐步提升其综合素质。
一、趣味性教学的概念
        顾名思义,趣味性教学就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转变科传统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引入科学的、新型的、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或方式,为学生们营造出积极有趣、引人入胜、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也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乐享其中,从而激发出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形成一种自主、积极学习的态度。基于趣味性教学的概念,我们对此进行提炼,可以将趣味性教学理解为:第一,趣味性教学其实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新型的教育理念。也就是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要将趣味性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并形成一种教学习惯。第二,趣味性教学是一种教学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让课堂被各种趣味性的观点、活动等充分调动起来。第三,趣味性教学最强调的是兴趣,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充分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养成积极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现阶段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育技能教学效果不理想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也提出了新的课程标准,其中对于体育教学理念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老师们在进行体育教学中以安全为基础,满足孩子们的个性发展需求。但现阶段还有不少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重视到这一教学理念,或者是对这一教学理念的理解太过片面并产生误解。在体育课上,一些教师会由于过度紧张学生的身体健康与安全,降低学生们的体育运动的强度与难度,同时,一些老师还会刻意将大部分时间都交由学生们自主安排,让孩子们满足自己的体育训练需求。但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体育课堂的大部分实践进行的都是学生们聊天、游戏等体育锻炼无关的项目,而具有一定难度、强度,对于学生锻炼身体有益的体育技能,如长跑、体操、跳远、篮球等经常缺席体育课堂,学生们并没有接受到标准、专业的体育训练,体会不到体育课程的开展的乐趣。


(二)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足
        大部分的学校老师、家长都不约而同都认为要在小学阶段学好文化课,这样可以为初中、高中文化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而体育课就是让孩子们放松玩耍的时间,从而忽略了小学体育课对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综合素质提升具有的重要意义。这样的思想观念就造成一部分学校将小学体育变成学校里可有可无的教学内容,不重视体育器械、设施、场地的维护与检修,一些文化课老师也会“借走”体育课,将原本教学时长就少的体育课一减再减。而家长们对于孩子的课后时间几乎也不会特意安排体育运动。学校、家长对于体育教学重视程度都严重不足,学生们也严重缺乏体育锻炼的时间,更体会不到体锻炼的乐趣,孩子们的身体素质难以得到全面提高。
三、趣味性教学在小学体育中应用的策略
(一)对传统的体育课程进行改革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在未来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如果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对现有传统的体育教程进行改革,丰富单调枯燥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游戏等容易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中,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跑步教学过程中,各种科目训练分为短跑、队列等同时,还需要穿插各个体育活动,也应该多样化,丰富化。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有助于体育教学的开展。
(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
        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主要前提是需要有足够的自信心,我每个学生成长环境各有不同,他们对于不同体育项目的接受程度也必定会不同。正如世界上不会存在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教师在面对这种客观差异,需要因材施教,也就是要在实际教学当中明确这一差异对学生体育运动可能造成的影响。这种客观差异是不可被消除的,因此,要鼓励学生接受他们之间的差异,激发他们的信心,鼓励他们参与运动,突破自我,并在这种不断的自我突破中取得优秀的体育成绩。例如在人教版体育课程“乒乓球”的实际教学中,不同学生在以前接受的乒乓球训练水平各不相同,教师首先要搞清楚他们对于乒乓球教学之间不同的的接受程度,把学生乒乓球水平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开展不同的训练,这样可以避免学生遇到更高层次的高手而有挫败感,从而激发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自信心,实现既定的体育教学目标。
(三)对学生做出正确的教学评价
        正确的课堂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体育课堂锻炼的是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仅如此,在锻炼身体素质的同时教师还需要保证每一个学生保持着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学生和老师之间应当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体育课堂上授课的同时,正确积极的教学评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的不足之处,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学习的肯定,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教师对于学生及时的做出正确的教学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是最好的激励和肯定,这样不仅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也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我国教育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到兴趣才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因此,如何做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孩子们的兴趣是值得体育教师们重点关注并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旨在探讨在小学体育中应用趣味性教学,以提高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乐趣和积极性,以此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笔者通过对自己多年执教经验的总结,提出趣味性教学在小学体育中应用的三点策略,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带个同行一些切实可行的启发,共同促进学生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并逐步提高其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惠晓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趣味性教学模式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16).
[2]李亚洁.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的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1).
[3]易娟.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语法趣味性教学的实践研究——学生问卷调查报告分析[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3(09).
[4] 康志成.趣味性教学在小学体育中的应用剖析[J].天津教育,2019,(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