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田径训练的分析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下)   作者:李颖娜
[导读] 在我国近几年来,新课标不断创新改革,而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等综合能力发展。
        李颖娜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浦阳镇中心小学  311200
        【摘要】在我国近几年来,新课标不断创新改革,而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等综合能力发展。而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受到应试教育及其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小学生的体育兴趣以及体育积极性都不能够被激发出来。尤其是在田径教学当中,短跑、长跑以及投掷这些方面都需要一定的技巧。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差,枯燥的训练和抽象的理论讲解也会慢慢地让他们失去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兴趣。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之下,要更好地进行小学体育田径的教学创新。
        【关键词】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教育教学;方法策略
        田径训练主要是说老师在体育课堂上按照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和田径训练的大致内容来让他们参与进一连串的训练活动中,进而增强其自身的田径技能,培养其形成良好的竞技精神。小学生属于一种特殊的群体,其身体和心理正处在逐渐发展的关键时期,柔韧性非常好,但是却有着耐力不足等等弊端,所以,在课堂上怎样辅助学生自发控制好在训练时产生的惰性,引导他们在合理的训练环节中,知晓田径训练的有效方式,是小学阶段体育老师一定的着重探究的首要问题。
        一、小学体育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生的参与积极度不高
        体育课中的田径运动基本都需要在操场进行,而非在室内进行。但是由于如今“00后”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没有吃过什么苦,而运动场夏天热,冬天冷,学生对参与田径运动的积极性大打折扣。且在操场活动时,小学生又生性活泼不受管教,散漫自由,不喜欢受教师管教参与田径教学。
        (二)体育设施、设备的老旧
        学校的体育设施、设备由于使用人流量大,部分设施又是裸露在空气中经受风吹雨打,因此容易受到人为破坏和风雨侵蚀,造成体育设施设备的损耗和损毁,小学生在使用这些已经老旧的设施参与田径游戏时,很容易出现问题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同时参与的体验感也会大打折扣,不利于田径教学的开展。
        (三)教师对体育田径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国的体育课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一类课程,但其重要性还是比不上传统的语数外等科目,在教学中,大部分体育老师自身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如语数外等科目的老师,备课做得少,教学的游戏内容也比较枯燥老套缺乏创新,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3]。
        二、小学体育田径教学策略分析
        (一)课前做好安全准备与设施准备
        田径运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若教师在教学之前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也没有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那么,学生很有可能在课堂上受伤。
        如在进行赛跑比赛时,一些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好跑步的方法,很可能出现摔跤的情况。因此,在运动之前,教师要提前准备一些创可贴和药水。这样一来,如果学生出现意外状况,教师也能及时处理,确保学生的安全。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保障整个课堂的安全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感受温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考虑设备与运动场地的安全,避免各种器材对学生造成威胁。又如在教学“标枪”时,教师可以事先做好准备,考虑并及时移除操场上的各种障碍物,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意外状况。从这一方面来讲,这样的教学也更加安全有效。
        (二)注重拉伸运动,完善课堂环节
        为了能够确保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体育教师还需要注重运动过后的拉伸环节。由于小学生的身体成长正处于关节、筋膜较为脆弱的阶段,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后拉伸习惯,对身体进行排酸。这种拉伸的环节,体育教师也同样可以进行趣味化的处理。
        举例说明:通常来讲,体育教师会针对课上训练的内容,让学生针对腿部、手臂、胸部和腰腹进行拉伸,然而这种拉伸的环节很多学生都不认真遵守教师的要求,整体拉伸效果不佳。这种程度的拉伸不仅无法起到相应效果,甚至还会影响学生后续的上课状态。为此就需要教师能够利用趣味化的拉伸环节,让学生能够进行相互之间的配合,比如在拉伸大腿的过程中,让两个学生相互配合,用一只手搭在对面同学的肩膀上,另一只手拉住自己的脚踝向臀部靠拢,在此过程中还需要两个学生尽量保持稳定。这种拉伸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拉伸效果,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营造更好的教学氛围。
        (三)制定目标,为田径训练进行指导
        授课目标不仅是一堂课的良好开端,并且还是一堂课的最终归宿,其始终贯穿在整个课堂授课环节中。在对学生开展田径运动训练的时候,小学体育老师一定要按照如今小学生的实际接收能力和认知能力,并联系田径运动的授课内容制定出完善的授课目标,真正为田径运动的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比如,老师需要制定出以下的授课目标:首先就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的目标,借助不断地学习,学生就可以知晓田径运动的诞生过程与发展情况,并且明白田径运动有着怎样的优势及特点,了解到田赛、径赛和全能比赛的差异,同时可以利用举例来作出说明,可以掌握起跑的各种小技巧,明白进行田径运动的有益之处。其次就是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借助锻炼,让学生能够了解基础的田径运动技巧以及技能,真正掌握在进行运动时的具体呼吸方法。最后则是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目标,利用本堂课知识的讲解,来让他们感受到田径运动所具有的关键性,进而形成良好的运动理念,慢慢养成优质的运动习惯。由此可知,以上授课目标当中不止涉及到对学生基础技能以及基础知识方面的要求,还对学生在进行训练时所逐渐产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内容都制定出了严格的要求,老师根据上述授课目标让学生参与进训练活动中,就可以有效增强最终的训练效果和训练质量,让学生真正达到老师所制定的授课目标。除此之外,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开展田径运动训练的环节中,老师还需要把田径运动的相关内容和如今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起来,制定出全面具体的授课目标,真正为后续的教学铺垫坚实基础。
        (四)善用趣味游戏,促进习惯养成
        小学生由于意志力与心态的缺失,不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很难养成体育运动上的习惯,而长时间的训练也容易导致学生的反感,降低其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在田径这种需要大量的项目去培养学生的耐力与爆发力的项目,简单粗暴的训练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的流失。因此,教师可在日常的田径训练中增加游戏的固定项目,把游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上的训练,用游戏的趣味性保证训练的后续开展,以此来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通过每周数次的游戏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期待与参与热情。在这一方面,教师也应明确游戏应用教学的基本目标,针对学生在田径训练中的现实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利用学生对游戏的适应来逐渐养成其运动的习惯。
        例如,在田径训练中,教师可以先教授呼吸的节奏与步伐的调整,然后让身高、腿长差不多的同学进行组队,开展“两人三足”游戏比赛,追求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使学生能够快速调整自己的步调与频率,把握好跨步的节奏。并对比赛的冠军给予积极的奖励,进一步引发学生的积极性。而教师还可以进行“负重赛跑”“障碍越野”等游戏方式,或者模仿跑酷运动,让学生能够在田径训练的过程中找到乐趣,激发出体育活动的娱乐性。经过长时间的游戏活动,学生能够在定期开展的田径游戏中掌握更多的技巧,提升自己的耐力与平衡感。这也让学生养成了定期运动的观念,对习惯的养成具有更好的作用。可以说,趣味体育游戏的存在给田径教学提供了更良好的环境氛围,最大化限度地激发了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田径学习投入更大的热情。而游戏的趣味性也在促进教学不断优化升级的同时,还能使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体育运动态度,逐渐培养出优良的运动习惯,使学生体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采用多种模式,锻炼学生技能
        在开展趣味田径教学中,教师要对趣味田径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教学场地和教学设施等来确定教学项目,并在原有的趣味田径项目上进行合理的改革和创新,不断丰富教学模式,激发小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和欲望,更好地锻炼小学生的体育技能。在确定好趣味田径教学项目后,教师要对小学生开展详细的、系统的项目训练方法的教学,将不同的项目规则、训练过程和相应的方法技巧教给小学生,让小学生对趣味田径项目和规则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掌握相应的方法和技巧,并明确整体的训练过程,从而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提升对训练的期望度和积极性。然后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开展趣味田径项目的训练,先对小学生进行示范,让小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进行实地演练,熟悉和掌握场地和规则,锻炼小学生的技能。最后教师可以合理开展趣味田径教学项目,让小学生根据规则进行训练和竞技,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跑、跳、投等体育技能进行训练和提升,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提升师资力量
        结合时下小学田径教学内容不合理的突出问题,相关教学人员一定要积极拿出应对措施。一方面,教师在实际的体育教学工作中要始终将终身体育作为其指导思想,用田径这一运动项目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挖掘其潜能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投入到相关教学活动中;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会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到田径教学工作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开发,将田径运动的价值彰显出来,这对提高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有一定的帮助。除此之外,学校要不断打造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尽量多向田径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和进修的机会,这样不但可以使其创新教学模式,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不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体育田径运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基础,以因材施教为理念,通过更加丰富的教学活动来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田径运动学习当中来,并且要赋予田径运动更多的意义,更好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曹骏.如何提高小学体育田径训练的科学有效性[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6).
        [2]梅鹰.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田径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中外交流,2017(022).
        [3]张黎能.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教学策略[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22):159-160
        [4]陈海疆.论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田径训练展开措施[J].读与写,2020.17(03):241
        [5]戴居华.基于提升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水平的措施分析[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10):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