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攀
贵阳市花溪区溪南高中550025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核心素养。建议加强地理实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在室内、野外和社会的真实环境下,通过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获取地理信息,探索和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活动策划、实施等行动能力。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实地考察,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问卷调查分析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地理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学校有必要组织专业的地理野外考察活动且很期待能在高一高二参与,并通过野外考察加深地理知识的理解、学会野外生存常识、动手操作团队协作能力、克服困难的意志。然而,由于学校家长对安全的考虑、考试不重视、缺乏合适的考察地点、教师教学中缺乏野外考察方法的指导、学生缺乏考察的知识技能等因素制约,真正参与过地理野外考察的学生极少。导致学生在收集数据的多样性、权威性、精确性方面不足,记录数据的方式多样但内容局限,对地理信息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观认为教学是教师设计活动帮助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学不应是教师向学生灌输信息的“填鸭式”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思考学生如何“学”。教师应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结合青岩古镇的实际调查,让学生到真实环境中去调查、感受、体验。教学设计内容包括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环节。
1.教学目标分析
前期问卷调查掌握学生的认知能力基础,并设计教学目标。学生已掌握纸质地图、手机软件查询位置的能力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在线地图比例尺缩放、图层切换等功能计算时间、距离、选择合适交通线路,并从不同尺度描述区域地理位置,进行区位分析的能力。学生已有百度、谷歌等网页搜索引擎查询资料的能力基础上,提高专业文献数据库、政府规划年鉴、纸质图书专著等多种渠道收集调查区域的相关数据及文献,并进行分类、筛选、整理的能力。根据前期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选取典型考察点结合地图设计考察路线,提高手机APP记录考察路线、野外工作笔记、摄影录像、速写素描与草图、录音、实物收集等野外数据收集记录的能力,进而对自然和人文景观作分类描述,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后,在成立兴趣小组、制定调查计划的既有基础上,提高景观观察记录、访谈、问卷调查等野外数据收集能力,学会对收集数据进行初步整理与分析,发现问题,提出措施,撰写调查报告。
2.情境创设
选择距离学校较近,兼具安全性和典型性的区域作为实地调查区域,确定调查人员,拟定路线、时间、内容、器材组织安全准备工作。创设与教学目标吻合的真实情境。青岩古镇作为贵阳市第一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其600多年的历史文化、明朝屯兵建镇的军事文化、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多元宗教文化、抗日战争时期革命家属曾居地的红色文化、清末赵以炯成为贵州历史上第一个文状元的状元文化、寺庙宫殿城墙石牌坊的建筑文化、各类特色小吃的饮食文化等闻名。
3.信息资源设计
指导学生组合运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查询调查区域的官方网站、图片、文字信息。告知学生常用的中文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并指导学生文献检索方法,如先进行多种资料类型的检索,然后逐步增加检索关键词、缩小检索范围;或逆时序检索尽快掌握最新研究动态。让学生到当地的图书馆、书店、杂志社查找地方志等专著。将查找到的所有信息按历史沿革、地理环境、建筑特点、主要建筑、文化特色、美食特产、交通门票等进行分类、筛选、写阅读笔记。除期刊专著外,还可以收集政府统计公报、统计年鉴、政府规划等,掌握近年发展现状和规划,获取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级名录及文物保护名录。
4.自主学习设计
若有调查区域的VR全景,先让学生通过虚拟游纵观调查区域全貌、查看区域内部景观,为实地调查提供辅助参考。然后在地图上标注考察点,设计考察路线。路线设计以景观类型的典型性、多样性、线路本身的高效性、安全性为原则。初步设计为:青岩古镇东门→东街→青岩文化广场(字葬塔)→横街与南北街交叉点→万寿宫→慈云寺→背街→天主教堂→西城门→外城墙→南门(定广门)→赵理伦百岁坊→邓颖超母亲曾居地→基督教堂→迎祥寺→赵公专祠→金必轩→状元故居→龙泉寺→北门(如图1)。教师带领学生实地考察进行初步的现场体验,并指导每位学生使用手机APP如“两步路户外助手”、“GPS工具箱”等现代地理技术手段记录考察点及路线的位置信息,撰写野外工作笔记或填写野外考察记录表,对典型景观拍照录像或速写素描。
.png)
5.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按感兴趣的主题(最好是研究较少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内容)组成调查小组,整理前期收集的主题相关文献数据,制定调查工作指引,进行景观观察记录、访谈、问卷调查。景观观察记录需小组商量确定观察目的、对象、路线、分工、记录内容分类、记录表编制、记录资料整理。访谈需要讨论确定访谈目的、类型、对象、问题、困难及解决办法、资料整理,此外,调查小组可集体开具介绍信到档案馆、政府机关询问获取统计数据及规划文件。问卷调查需小组商讨分工完成调查目的、对象、时间、抽样方法、设计问卷、发放问卷、整理统计等内容。
6.学习效果评价
小组学生合作撰写数据分析调查报告,交流展示。教师根据学生观察能力目标并关注学生调查的全过程编制学习评价量表,综合学生自评、组长评价、教师评价,最终评定成绩,给出评语。人文地理野外调查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据收集能力,野外信息记录能力和数据的初步分析能力,制定小组调查成果的评价如表1:
.png)
地理教师开展野外实践活动少,无论学校层面还是家长层面,关键在于学生的安全问题。因此,地理野外考察要付诸实践,需要自上而下统一部署,教育管理部门出台切实的政策文件支持学校开展并保障学校活动经费,学校重视并开展校际合作整合优势资源,选取附近典型地区建立合适的野外考察基地,结合地理课程标准制定成熟完善的野外考察方案,聘请专家为地理教师做野外考察培训,教师团队合作提前踩点熟悉路线并做好安全预案,召开动员会取得家长的支持,组织学生分批次分小组进行野外考察,保证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2] 孙竞航,刘恭祥. 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6, (21): 22-23.
[3] 何克抗.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05): 7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