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下)   作者:田亚玲
[导读] 有效教学是教育工作者一贯追求的目标,是指引教育工作者开展各项工作的
        田亚玲
        吉林省敦化市教师进修学校 133700
        摘要:有效教学是教育工作者一贯追求的目标,是指引教育工作者开展各项工作的“方向盘”。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呢?它需要多环节的相互搭配。只有让信息技术课堂的整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都带有有效教学的色彩,有效教学课堂才得以构建。文章从课堂导入、知识讲解、情境创设、资源补充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具体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对策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早已成为21世纪人才的必备技能。为了深化人才培养,信息技术学科被纳入到了各学段。初中学段作为学生能力形成发展的“转折期”,是教师开展课程教学的重点时期。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应当抓住这一关键期,采取有效对策推进有效教学,这样才能够符合人才培养要求,达到教育目的,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能力。
一、在导入处留白——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在新课开始前教师根据本节课所要教学的内容进行巧妙留白,将导入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导学前——预习,和导学时——引学,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和场所,让学生趣学、善思,从而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先行感知、先行感趣,从而为后续有效教学做好铺垫。
1、导学前——预习
        为了让学生们率先对所学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在后续学习时能够及时跟上步骤,进行有效理解。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就要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们先行对所学知识做到初步理解、初步认识。当然,布置预习作业必须任务单明确,指向性清晰,这样能够利用学生的自由时间,引导学生先行感知。
        如在学习《网络安全》时,教师可以布置如下预习任务:
(1)通过预习,了解病毒、防火墙等相关知识;
(2)通过预习,知道保护网络安全的措施,能够提高防范意识;
(3)...
        任务清晰明了,给学生的自学以方向,让学生在留白处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学习。
2、导学时——引学
        在上课伊始,教师应当采取多元化的导学方式,如话题导学、游戏导学、情境导学等让学生们对后续所学知识充满期待,让学生的内心能够快速从课前放松状态转移到课堂认真状态。这样后续教学才能够顺利开展,学生能够在先行感趣的基础上实现有效学习。
        如在学习《网络安全》时,教师就可以播放电视剧《家有儿女》的片段进行动画导入,片段中小雪要去约见网友,妈妈刘梅、弟弟流行极力反对。这样的电视剧十分有趣,能够立刻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教师也能够根据这一现实案例顺利引出后续的网络安全相关知识,教学可谓是“顺水推舟”,十分顺利。
二、在讲解处精简——为学生提供一片海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色彩相对浓厚的课程,教师讲得再多都不如学生实际动手练一练。在过去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更注重教师讲解,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参与信息信息技术学习时“纸上谈兵”,无法有效应用。为此,教师要在讲解处精简,做到“少将多练”,为学生提供自由自在学习与应用的海洋。


        精简讲解需要教师做到合理安排、突出重点、适当把控。
        即在进行新知识讲解时,教师可以将一节课45分钟分为15分钟讲解+示范,20分钟实操+指导,10分钟展示+突出重点+评价。在合理安排的基础上,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每一个环节中的角色,第一环节为教学者,第二环节为监督者,第三环节为评判者。这样教师角色能够对位,学生的实操时间足够,学习体验丰富。
        如在学习“计算机的硬件知识”时 ,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各种硬件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且对其位置放置明确。教师可以在第一环节15分钟中进行各种硬件的展示性讲解以及组合讲解,然后在第二环节让学生们进行“接龙操作”,将各种硬件设备组装在一起,第三环节让学生们就自己的硬件组装进行意见发表,教师及时监督。这样实现了学与做结合,能够做到理实一体化,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信息技术知识的印象,在合理划分课堂结构、精简讲解的过程中实现有效教学。
三、在情境处创设——为学生打造真场所
        除了要精简讲解、合理划分课堂结构外,教师还应当优化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模拟创造一个又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空间,吸引学生参与其中,鼓励学生体验、感知与创造。
        教师要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选择各种各样的情境创设方法,包括动画、图片、语言、实物等,力求利用情境创设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增色”,让课堂教学变得趣味多彩,生动直观。
        如在学习“网页制作”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网页制作方法,能够制作出一个相对完整的网页。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小组合作,创设小组情境。让学生们分别在小组内部划分工作,有的进行资料搜集、有的进行图片制作、有的进行文字组合等,大家合力制作出一个完整的网页,属于自己的网页。这样的合作情境给学生充足的空间,且为学生打造了一个合作的场所,能够让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更到位且更有效。
四、在资源处补充——为学生开辟多世界
        信息技术所囊括的之事绝不是教材上所呈现的零星一点,它其实内容丰富,在生活随处可见。为了让学生正确的看待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认识各种软件、各种现代化科技。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就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做课程内容补充,将各种数字化资源引入到课堂上,补充教学,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
        这样能够给学生新的学习机会,同时丰富了学生对所学课程的认知,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别有用处。
        如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可以将网络微课视频、多媒体课件带入到课堂,可以让学生们登录数字化图书馆进行资料搜集、利用几何画板进行学习创作等。这都能够拓展补充课堂内容,实现数字资源的灵活利用,进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结束语:
        为了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发挥信息技术学科的工具性特征,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实现有效信息技术教学。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就必须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要在教学中采取多面措施,打开多扇信息技术学科的大门,开展有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这样才能够打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僵硬色彩,注入生机、注入活力,建构高效信息技术课堂。
参考文献:
[1]王永江.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06):06-07.
[2]彭少霞.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探究[J].福建电脑,2019(03):225-2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