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未来教育,让生命更灿烂绽放——学校创建三大空间探索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下)   作者:沈建华
[导读] 现代教育走向开放与智慧,学校必须打破传统的空间设计理念,
        沈建华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丁蕙实验小学  
        现代教育走向开放与智慧,学校必须打破传统的空间设计理念,以一种全新的理念走向未来教育。作为一名校长,创办一所新的学校肯定要从整体上进行谋划,重点就是创建三大空间:文化空间、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
学校建设——文化空间创建
        作为校长,我们都知道,文化空间包括很多方面,比如理念文化、课程文化、校园文化、地域文化、制度文化等。但是,我认为文化空间建设依托物质层面,而指向精神层面。以一个词来表达,那就是“文而化之”,以一个字来表达,那就是“化”。“化”是一种感化,是文化空间建设的重要所在。
        文化空间创建——理念文化建设。理念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根”和“魂”。任何一位校长创办一所学校,尤其是创办一所新学校,都应理念先行。我们将家长和孩子的需求组合在一起,提出我校学生的五大核心素养,为了配合这五大核心素养,我们又归纳出教师成长的四大核心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校的办学理念——三生教育,即生命、生态、生长。
        文化空间创建——地域文化建设。地域文化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的地域文化很丰厚。大家都知道西湖有白娘子,但是鲜少有人知道皋亭。其实,皋亭文化先于西湖文化而存在,自古就有“西湖赏月,皋亭观桃”之说。我校毗邻皋亭千亩桃园,这种地域文化虽难以和老北京相比,但是在杭州确是众人向往的地方;同时,我校又地处丁兰街道,丁兰是古代24孝子之一,丁兰街道拥有悠久浑厚的孝道文化。通过把这种宝贵的地域文化与学校发展紧密融合,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所在地域的文化一脉相承,根基深厚。
        文化空间创建——课程文化建设。课程文化遵循办学理念,是对办学理念的落实。目前,我校开设了三生课程、茶道课程、孝廉课程、王蒙课程、古运河课程等。诚如习主席所说:“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是我们中华的根和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地域的越是国际的。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上,学校既要继承又要发扬优良的传统文化。我校虽然开办只有六年,但是浙江省已将它作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学校,有很多外地的校长被丁蕙丰厚的文化底蕴所打动,对我校交口称赞,我想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我们不断地在传承和发扬地域文化。
学校建设——物理空间创建
        第一空间是传统意义上的物理空间。我去过一些国家的学校,比如澳大利亚地广人稀,他们的学校和大自然紧紧地连在一起,浑然一体;再比如日本的一些学校,虽然可用地很少,但是地尽其用,融合自然,学校空间建设很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尽管我们的学校没有这样的条件,但作为校长的我们应该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在物理空间布局上,至少可以进行三个方面的创新。


        第一,固定教室的创新。就像多数学校一样,丁蕙学校教室面积是6070平方米。这看似固定不变,没有创新空间的教室其实也存在创新的余地。如,我校教室配置的是环保幕墙,可实现随手“乱贴”;教室里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柜子,学生一天甚至一周的学习材料、用具等都可以归置进去,可实现“乱放”;学校引进了“水写材料”这种新材料,孩子可以在上面乱涂乱画,随手涂鸦,实现了“乱涂”;还比如,每个教室里都有白板,孩子可以在白板上“点戳”,实现了“乱戳”。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孩子才能够真正自由自在自主地学习,自然地成长,这也是我们希望实现的效果。
        在教室里开展了此番创新后,我们还将创新拓展,将教师的办公室尽可能地逐步取消,移到教室里去。我们希望老师和孩子在一起学习成长,将教室变成老师和孩子们共度生命历程的殿堂,也成为师生依恋的家园。
        除了在教室里进行创新,我们还对走廊的作用进行重新定义。教室外面的走廊,我们称之为“学廊”,每一条走廊都是孩子们自由自主学习的地方。除此之外,我们也将教室周围的功能区做了一下调整,使得单一空间变成多元空间,可进行单人学习或多人学习;我们甚至还将攀岩、拳击等活动场地布置在教室周围,并将此设为“性别差异空间”。因为目前小学校园里,男女教师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男教师太少,男孩子缺少阳刚之气,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
        除此之外,我们还建立了很多类似的大空间,比如将两个班、三个班甚至一个年级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上课的大空间。我们倡导既要注重个性化的学习,也要注重集体化的学习。我们要避免进入一个思维的极端:认为孩子个性化的学习一定要创建个性化的空间。
        第二,标配功能室的创新。刚刚接管这所学校的时候,学校仅仅只有等同班额的36教室,现在通过无边界的教室整合后,常规性功能室从之前的五十多已经扩充到了72个,以后还要继续扩大到100个,并且鼓励每一个功能室都由老师们自己创建。除了常规的功能室设计以外,我们重点创建了特色功能室,这是根据学校的“三生理念”而设计的一栋特色教学楼,每个楼层依次创建了动漫科技馆、艺术馆、生命体验馆、智慧生态馆等场馆。
第三,校外空间的创新。物理空间的第三方面的创新,是将社区功能室纳入到学校建设中来。比如,我校有25亩的土地可供学生进行自由耕种;杭州的孝道馆风景优美,与学校比邻而居,可以直接引用到学校建设中来。
学校建设——网络空间建设
        第二大空间建设就是网络空间。虽然我校只有六年的历史,但是在网络空间的建设方面已经获得了多项荣誉。我校是杭州市第一批网络示范学校,是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学校,是杭州市智慧教育示范校。很多人问我,如何理解智慧化的学校或者网络的学校,究竟如何去定义?我不是教育理论工作者,我从自己办校的经验上简单提三个关键要素和五大平台。三要素为物联网、软件应用系统和云计算服务系统;五大平台为管理服务平台、智慧学习平台、教师成长平台、多方联动平台和公共资源平台。这都是建设网络学校的重要抓手。
        总而言之,作为校长,我们要明确,学校空间的创新始终是为了我们的孩子,套用一句话就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