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英语阅读理解复习课“导”的内涵及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下)   作者:聂小芳
[导读] “导”在高三英语阅读理解复习课中既包括了课前的导读
        聂小芳
        四川省广元中学 628017        
        【摘要】 “导”在高三英语阅读理解复习课中既包括了课前的导读,课始的导入、课中的导思、导议,还包括了课中、课后的导练。“导”贯穿于英语阅读复习课的始终,其重点是如何导。
        关键词:导读;导入;导思;导议;导练
        “导”,本意指“引”也,即“给不知方向的人引路”。如“虞人导前,鹰犬罗后。”现在常常指“领路,指引,启发,教育”。?然而,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导”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一、“导”的内涵
        “导”即导入、引导、指导。
        “导入”即引入,指教师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出本节课所学内容。如,提问式导入,问题讨论式导入,交谈式导入,游戏法导入,情景法导入,听说模仿法导入,学生讲演式导入等。“引导”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适时对学生的学习引发诱导。如,当教师是组织者时,控制、调节教学活动向教学目标靠拢;当教师是启发者时,引导学生向知识深度、广度探索;当教师是学习激励者时,给学生以激发与唤醒;当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在学生求“知”而未得时,给学生以答疑解惑。“指导”即运用教学原理、规律、抓住重点、难点,突破疑点,教会学生学习,并进行点拨指导。
        “导”包括导趣——激发动机,引起兴趣;?导向——揭示目标,引导方向;导思——设置疑问,引发思考;导法——指导方法,授以技能:导馈——引导反馈,及时矫正。
        二、英语阅读理解复习课“导”的内涵
        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何为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包括阅读和理解两个方面。理解是阅读的目的,但要通过阅读才能理解,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而理解分“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表层理解”即知识层面的理解,指读者对阅读材料字面意思的理解;“深层理解”即运用层面的理解,指读者通过文章表面文字信息,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主题等。因此,阅读的过程就是教师培养学生利用上下文获取文章主要信息,理解作者观点、态度,把握文章主旨大意的能力。
         其次,英语阅读理解复习课“导”的内涵。
        “导读”指教师在阅读课前对学生的指导。如,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阅读内容的背景知识,介绍不同文体的阅读方式、方法,以及不同问题的设问方式等。
        “导入”通常称之为“导言”“课始”,指教师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适当方法引出本节课所学内容。它是教师给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的一座桥梁,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建立的预期。“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起着集中注意、渲染情绪、渗透主题、将学生带入良好学习状态的作用。导入的目的在于为阅读做好准备,引起学生阅读兴趣,激发学生阅读动机。
         “导思”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思考理解的方法。
        “导议”指教师在阅读课结束前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
         “导练”指教师在阅读课上,或课后指导学生所开展的积极、主动、有效的阅读活动。“练”包括听说练习、阅读练习、检查评估和训练思维等。即让学生在课堂上养成动脑、动口、动手、动眼的良好习惯,使其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深化巩固,并能得到运用和发展,使知识、技能转化为能力,同时也可使信息及时反馈,以利老师及时补救。
         三、英语阅读理解复习课“导”的策略
         (一)“导读”的策略
                1、介绍文章类型,把握阅读重点,提高理解能力。
        (1)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以叙述某个人物的生平事迹、趣闻轶事、生活背景、成长或奋斗历程为主。其特点是以时间先后或事情的发展为主线展开。阅读这类文章应抓住时间线索来获取有关信息,然后通过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等方法,达到理解的目的。
(2)短篇故事
        短篇故事主要是描述一件具体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人物、时间、地点和过程。这种阅读理解题设问旨在考查学生对细节的辨认及推理能力,题目主要涉及故事情节、人物、作者态度、写作意图和故事的前因后果等。
(3)幽默小品
        幽默小品是对社会生活、人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中某些可笑的特点进行喜剧性的描绘。文章对事情本身的描写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但文末处往往会点出其违背常理或不符合逻辑的结果。阅读的重点在于仔细揣摩事情发生的背景,作者的意图,找出文章的“幽默点” 。
(4)说理小品
                说理小品是根据一些普通的事实,推出的一个具有普遍性或引导性的观点。此类文章命题重点在于从事实相关细节、作者表达意图和文章主旨等入手,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5)科技小品
        科技小品主要介绍科普知识、科技动态及科技成果的开发、用途、特点等。此类文章科技词汇多,句子结构复杂,大多数内容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因此,突破重点在于运用所学词法、句法知识依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理解难句,把握文章主旨大意。
(6)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主题突出,文章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就是整篇文章的高度概括,以下内容即是细节介绍。突破重点是对五个“W”(when, where, who, what, why)的理解。
2、介绍阅读理解考查题型,掌握命题规律。
        (1)考查细节理解,命题方式主要有:
         ①由According to…引出题干的关键词。
         ②举例说明
        原文中的例子在考题中一般都会涉及,考题可能是考查例子中的细节,也可能是考查例子的作用或目的。 例如:
        With the example of basketball players, the author shows_______.
        ③筛选正确答案
         这类题目要求从选项中找出在某方面与其他三个选项不同的地方。
         ④根据数据理解
        对数字的考查有运算型、选择型、转换型、最高(低)型等。


(2)考查主旨大意,常见设问方式有:
         ①主题类, 例如:
        The main idea (central idea) of the passage is _________.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________.
         The passage mainly discusses _________.
         The passage is concerned primarily about_________.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best expressed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②标题类, 例如: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might be ________.
         Which of the following titles best summarize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③作者意图类, 例如:
         The author’s main purpose in writing the passage is to_________.
         The passage is meant to _________.
         The author’s purpose is to show ________.
         The purpose of the article is to ________.
(3)考查词义猜测,常见设问方式有:
                The underlined phrase most probably means ________.
        The underlined word in the …paragraph refers to ________.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in Paragraph… mean?
        In the … paragraph, the word “________” means (refers to) _______.
(4)考查推理判断,这类题目题干中一般有infer, imply, conclude, know, learn等词。主要考查方式有两种。一是对细节的推理和判断;二是综合性的推理和判断。
3、介绍阅读材料中连词的作用,掌握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提高理解力。
        阅读材料中常见连词有:
        概括型:例如?so, thus, therefore, finally, in short, above all, as a result, in a word
        因果型:例如?because, so, for this reason, thus, for, as, since, therefore, as a result?
        转折型:例如but, or, although, however, yet, otherwise, on the other hand, on the contrary, in spite of, all the same, still, in fact, as a matter of fact?
        增补型:例如?and, also, in addition, what's more, for example(instance), in other words, second, besides
        时间型:例如?first, second, then, next, last, finally, in the end?
(二)“导入”的策略   
1、问题讨论导入法
                在阅读训练前让学生进行讨论式回答,引出本节课训练重点。这种形式由于有自由发挥的机会,学生一般很感兴趣。如,根据阅读目的和考题类型提出问题,再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导入阅读复习课。
        (1) What’s the purpose of reading?
        (2) How do we know the types of reading questions?
        (3) What are the solutions to the different questions?
(4) How do we get information from the passage quickly?
2、提示导入法
         根据不同文体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提示方法,导入阅读复习课。如,
(1)当训练说理类、新闻类等主题鲜明的文章时,提示学生采用略读(skimming)的方法,快速寻找文章的central idea或topic sentence。
(2)当训练广告类、时间表等类文章时,提示学生采用扫读(scanning)的方法,不需阅读全文,只需根据问题在文章中寻找具体事实或所需信息即可。
(3)当训练人物传记类、短篇故事类、幽默小品类等文章时,提示学生一定要注意把握文章细节、理清文章中的事实或观点,理解作者的态度及意图。
(4)当阅读遇到生词时,提示学生要根据构词法,上下文的近义词、反义词或上下句关系,猜测生词的意思。
(5)当阅读遇到难句、长句时,提示学生要利用所学语法、句法知识,分析句子结构,理解文中的难句、长句等
(6)在阅读训练时,提示学生要学会略去文章中的无效信息,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
(三)“导思”的策略
        根据《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理解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层面和运用层面的能力,具体考查题型主要有细节理解题、推理判断题、主旨归纳题和词义猜测题等。在阅读复习课上,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考查题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掌握不同的命题规律,提高解题能力。
        1、细节理解题分为直观细节题和非直观细节题。直观细节题主要考查一些具体的事实、数量、人物及地点等。解题策略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握文章中具体细节,注意排除干扰信息。非直观细节题能在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但它不是做题所直接需要的,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解题策略是弄懂题干的意思;读懂相关细节内容。
        2、推理判断题是在理解原文表面信息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推理和判断,得到文章的隐含意义和深层意义。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1)推理题的目的是考查识别能力,并不涉及复杂的判断和推理,它实际上是对原文某一句话或某几句话作同义改写,即paraphrase,或综合。(2)推理必须要有依据,不能做出在原文中找不到文字根据的推理。
         其次,推理判断题的解题策略:(1)如果题干中有具体线索,依据线索找到原文相关句,然后做出推理;(2)如果题干中没有线索,先查看四个选项,排除不可能的选项,然后根据余下选项中的关键词找到原文相关句,做出推理;(3)如果与文章主旨有关的推理题,推理线索应定位在文章central idea所在位置;如果是与文章某个段落有关的推理题,推理线索应定位在topic sentence所在位置。
        3、主旨归纳题是测试学生对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的深层理解程度以及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抓文章主旨大意,具体策略有:(1)读首句抓主旨。主题句出现在文章的首句,这种写作方法多出现在说明文、议论文、科技文章及新闻报道中。(2)读尾句抓主旨。主题句出现在文章的结尾。这种写作方法是先摆出事实依据,层层推理论证,然后归纳要点、得出结论,或提出建议等。(3)读首尾段抓主旨。有些文章为了突出中心思想在段落开头和结尾都出现了主题句,但它们在句子结构和用词上有所不同,在内容上,前后句也不重复。(4)从段落中抓主旨。有些主题句在文章中间。这种写法常常是在主题句之后,通过举例陈述细节或继续论证。其结构一般包括三个层次:引题——主题——解释。
        其次,要求学生在抓文章主旨大意时千万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过于宽泛,要恰如其分。
        4、词义猜测题是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和所学知识推测词义的能力,包括生词词义,熟词新义,短语的引申意义或某个句子的含义。主要解题策略有:
        (1)根据文章中定义线索猜测词义。如,以be, mean, refer to, that is, be known as, be called, be defined as等为线索;或者以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等为线索。
(2)以同义词、近义词为线索猜测词义。如,文章中出现像or, like, as…as, the same as等可知前后的意思基本相同。
(3)以反义词和对比关系为线索猜测词义。通过文中出现的像but, yet, however, while, whereas, otherwise, in spite of, even if, although, though, unlike, instead (of), on the other hand等关键词,可知前后意思相反或相对。
(4)以列举的句子为线索猜测词义。表示列举的信号词,如like, for example, such as, especially, include, consist of等。
(5)根据构词法猜测词义。如像un-, im, in, il, ir, dis, -less等可知是同义词还是反义词。
(四)“导议”的策略
        1、阅读策略
        (1)顺序法。即先读文章,再做试题。当解题时间充足、文章篇幅较长、需要获取的信息较多或需要对全文进行整体理解时,常用此方法。
        (2)逆向法。即先看试题,再读文章。当解题时间较紧、文章篇幅不长、需要获取的信息不多、试题与文章联系紧密、不太需要做深层次的理解时,常用此方法。
        (3)摘录法。即在阅读文章的同时把一些重要信息,特别是一些重要数据按照解题要求摘录下来。其优点在于剔除了大部分无效信息,使原先杂乱无章的信息或数据简洁化、明朗化。
        (4)标注法。即在通读文章和试题后,标注中心句并把与试题相关的词、句、段标注相应的题号,便于对照分析和复查验证。
         2、理解策略
        (1)先看题干,再读文章。其优点在于,第一,便于了解、掌握考题类型:知识层面考查或是运用层面考查。第二,加强了阅读的针对性,提高了做题的准确率,节省了阅读时间。
        (2)速读全文,了解大意。
        (3)详读细节,理清文章思路与脉络。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分析、归纳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如,记叙文一般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展开。议论文一般包含论点、论据、结论三大要素,通过解释、举例来阐明观点。
        (4)利用语境,猜测词义。
        (5)分析推理,做好深层理解。在一些文章中,作者并没有把自身的意图说出来,读者要根据字面意思,通过语篇逻辑分析,推断作者的态度,理解文章的寓意。当然,推断必须要以文章中提供的事实和线索为依据,不能凭空想象,随意揣测,也不能就事论事,以偏概全。
        (五)“导练”的策略
        1、导为辅,练为主。“导练”重在练上,必须体现学生的自主发展,通过练习,让学生对新知加深理解,逐步巩固内化,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通过练习,让学生在掌握的基础上,形成技能技巧;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练”必须体现层次性。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基础的不同,学生在学习上必定表现出差异,出现好、中、差层次,因此,“练”必须从这种差异出发,做到因材施教。
        3、“练”应体现巩固性和拓展性。“练”应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选取、设计基础题、技能题、创新题等不同层次的题目对学生所学知识开展有针对性的练习,从而达到巩固、提高、拓展、创新的目的。
        总之,教师的“导”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需要,掌握内容的难易,合理设计,科学地分配时间。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知识上、能力上和心理上的准备,在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搭起一座人人能过的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愉快地进入到阅读复习活动中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