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视角下初中教育管理与德育的融合发展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4期(下)   作者:陆国敏
[导读] 过去的教学形式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教学的指标,对于学生的培养过于注重智育
        陆国敏
        广西贵港市覃塘区蒙公镇第一初级中学537126
        摘要:过去的教学形式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教学的指标,对于学生的培养过于注重智育,却又在智育的教育上具有片面性,不仅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更是局限了学生智育的有效发展。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则是以“人”和“德”为准则的教育思想,以要求教师在教学期间围绕学生的学习发展展开教育,并在此基础上以“以德为先,德育先行”的理念落实学生的培养教育。
        关键词:以人为本;初中教育管理;德育教育
        引言:
        本文通过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内容部分,将“以人为本”与“德育”的融合发展作为探究的主要方向,通过对于两者概念的剖析,进而针对于其相互间的教育发展意义作以研究,以促使德育的教育能够充分渗透至初中生的教育管理之中,并立足于“人本理念”,构建具体的策略,进而将此教育目标得以有效实现。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人本理念的教育观从根本上转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使得教育的形式逐渐以更加理性且科学的方式呈现。这一理念的形成使得学生的地位得以提升,在学校的管理层面亦是逐渐重视学生的发展,使得教师与学校进一步明晰了各自的角色与定位,以从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与角度,构建有效的教育培养方式。在此教育理念下,教师亦是需要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展开教育,以促进学生个性得以有效发展的同时,贯彻落实人本教育的观念。例如,在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各自呈现出不同的优势劣汰,教师则需要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依据其综合特点,通过深度的分析,进而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以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此过程得以有效且全面的发展。此外,在教学管理以及德育结合的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则能够有效提升这一环节中,教育管理的有效性,使得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德育并进行管理,有效避免了这一阶段学生心理因素的不良激化。
        二、以德育人的管理观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逐渐形成一定的自我意识,因而传统教师“崇高”的“威严”式教育已不能适用于这一阶段的学生,稍不注意则可能会引起反向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在教育管理时应当将“生本理念”全面落实到教学以及班级管理之中。在态度上,应以宽容、和蔼的方式进行沟通,降低自身的姿态,与学生建立友谊式的交流关系。当学生犯错或产生问题时,则应以宽容、理性的态度对待学生,倾听事件的来龙去脉,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源头,从而实现有效教育。在此过程当中,宽容与耐心亦是一种优良的美德,长期以往,亦能够有效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这一思想意识[1]。因此,作为教师,在对于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同时,亦需要以身作则,以德服人,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形象,并在生本理念的基础上,加强对于学生德育的教育,以提升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三、有效融合的发展研究
        (一)将德育渗透至各个学科
        在目前的教学中,现代教育的理念虽已普及,但并非所有的教师都全面且有效的学习其内容。在大部分学科教育的教师中,对于学生德育的培养,并未形成正确的教育认识,而是认为德育的教育有其专门的教育指导老师与课程,与自身的学科知识毫无关联,从而在教学时仅仅教授专业内的知识内容,导致德育的教育并未有效的普及至所有课程的教育。而事实上,即便是传统观念的教育之中,教书育人亦是其教学的根本目标,况且除政治之外的学科内都或多或少含有一定的德育元素,其并非是政治教师与班主任个体的教学任务[2]。因此,学校应加强对于学科教师教育观念的培育与转变,将德育充分深入至各个学科之中,以做到全员共育的教育效果。促使学生在学习专业学科知识的同时构建德育思想。
        除此之外,在学科教师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的同时,还应当树立生本教育理念,创设以生为本的教学课堂,从而将德育的教育充分实现。例如,在语文课程德育的渗透教学中,教师则可借助主题演讲的方式进行教育;在数学德育教育中,则可让学生查阅数学家的历史资料,开展分享交流活动;化学教师则可透过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等等。
        (二)在课堂教育中引进生活案例
        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教师在进行课堂教育德育的过程当中,仅依靠口述的方式则是远远不够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将生活中的具体事件作为案例内容进行教育,以将德育的教育生活化,促进学生的有效理解,以使得学生能够在案例中分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帮助初中生构建良好的德育品质。事实上,德育存在于生活中的现象随处可见。例如,教师可结合时下发生的热点新闻,将其引入至课堂的讨论环节中,以透过讨论,让学生分辨其中的是与非,感知正负能量的具体行为,进而帮助学生明确道德价值观念,从而通过这些现实事例,促使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再如,教师还可将生活中日常发生的社会现象,利用多媒体展现出来,比如消防员扑火救民、大学义工到敬老院照顾老人...等等。在此基础上,亦可以鼓励学生分享其身边发生的事,并促使班级学生都能够了解更多关于德育的真实故事,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四、结束语
        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尤为重要,是现代教育发展中被重点关注的教育核心任务。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大的心理变化,亦是心理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在此过程当则需要教师加以有效的引导教育,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进而针对其展开德育教育,将德育全面落实至教育管理之中,以促使教育管理的效果得以有效实现。
        参考文献
        [1] 刘赞峰. 以人为本视角下初中教育管理与德育的融合发展研究[J].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0(5):31-31.
        [2] 王小贤. 以人为本的初中德育教育管理策略[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