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优化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4期(下)   作者:林碧毕
[导读]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德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林碧毕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扶大中心小学   514700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德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班主任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管理者,肩负着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职责。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优化策略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优化策略
引言
        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随着应试教育的不断推进。目前我国小学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并不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只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相比于其他年级,小学德育教育对小学生整体重视程度不太理想。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德育教育渗透小学班级管理中,有以下几个意义。第一,增强小学生分辨是非的意识。小学生年龄小,阅历少,缺少明辨是非能力。简单来说,小学生不知道什么行为可取,什么行为不可取。多数学生虽然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做,比如打架斗殴、说脏话、撒谎等,但不明白为什么不能做。这就是小学生经常犯错甚至“犯罪”的原因之一。如果教师把德育教育渗透到班级管理中,那么就能够增强学生分辨是非的意识,他们就能清楚地认识到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不能。例如说脏话,小学生知道说脏话是不好的行为,是因为这是没有素质的体现。这样的教育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分辨是非,避免学生走上错误的道路。第二,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当今,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时有流行,尤其是在如今这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对阅历少、心智不成熟的小学生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如果教育工作者加深对德育教育的理解,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远离这些不良思潮的影响和诱惑。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将德育教育渗透到班级管理中,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拥有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等各种传统优良的道德品质,还能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二、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2.1班主任缺乏相应的德育理论
        在小学阶段,班主任往往都是由任课教师担任,而他们有着较为繁重的课业压力,这也导致他们在备课之余没有时间去分析德育理论,更不知如何去开展德育教学工作。也有一部分班主任存在着不明确德育工作重要性的问题,他们在没有接受到正规班主任德育工作指导的情况下,对于学生只能通过其他任课教师以及最终考试结果加以评价,最终导致学生对于个人道德品质的培养不够在意,难以达到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预期目的,对德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阻碍。
        2.2德育内容设置不合理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站小学主要利用每周一次的课堂会议和每周两次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对学生开展德育建设。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班主任通常利用这些时间让学生独立学习或完成作业。这种德育模式不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实施的。德育的内容是固定的,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和不同性格的学生之间存在一些差异。为了获得最佳的德育效果,有必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异同来设计德育的目标和内容。
        2.3在小学班级开展德育工作受限
        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日常德育教学,大部分都是班主任对德育知识进行乏味的理论教授,并没有将德育教学与学生随年龄变化的心理特征相结合,进行有针对性、有趣味性的讲解,学生对于这方面知识的理解变得非常困难,同时也使得他们丧失了聆听德育知识的兴趣。此外,因小学生的生命安全一直以来都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重在降低其受伤害的风险。德育教学实践部分内容很少,甚至完全没有,这导致小学生接受的德育教学的范围被局限在了课堂,在实际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三、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点
        3.1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对小学生的成长有重要作用。学生是班级的一部分,热爱和维护班集体是学生最基本的职责,但从当前的班级管理实际来看,学生存在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如破坏公物、欺负其他同学等。所以想要让学生热爱集体,我们一定要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让他们热爱集体,并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从而使学生身心愉悦。班主任可以张贴爱护公物、团结同学的文明标语,还可以奖励最近做好事的学生,并批评不好的现象,尝试通过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来帮助学生建立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荣誉和耻辱。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在区分对与错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弊端,因此在这一阶段,科学有效的德育渗透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2提升班主任的德育素养
        从目前来看,班主任德育理论水平不理想是阻碍相关工作开展的关键所在,而这也就要求了学校能够对这方面给予必要的重视,有针对性地组织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开展相应的德育培训活动,为各个班级班主任传递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班主任也应该从德育工作的本质出发,探寻自身工作之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入更加灵活高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班主任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关心,并深入调研每一个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优化德育教学方案,使学生能够在德育教学之下健康成长,达到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为学生与教师构建有效交流平台的目的。
        3.3德育融入实践活动
        德育融入实践活动就是要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品德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在现代教育指导下保持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和理解,发挥学生活动主体的作用,班主任在各项活动中引导并指导学生,鼓励乐于参与的学生,使得学生们能够在德育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更强的积极性。实践活动不仅仅要在课堂上展开,更要在实践活动中推进,有效满足学生个性成长需求。实践活动的开展对班主任的活动策划与组织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活动要能够有效激活学生,实现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另外班主任在实践活动中要根据学生们的兴趣与生活做出适当选择与优化。
        3.4家校合作,全面影响
        很多家长工作繁多,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目前,很多小学下午三点左右已经放学,加上周末和其他假期,家庭教育其实占据了启蒙教育的大部分时间。因此,班主任应该督促家长尽量花费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如班主任可以设计一些亲子活动,鼓励父母和孩子共同完成。另外,班主任应该提高家长对孩子德育的重视程度,告诉家长不能仅仅关注孩子的成绩,还要表扬孩子个人品德方面的优秀表现,并且重视孩子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班主任还要提醒家长在生活中做好表率,通过良好的言行影响孩子。只有家校密切合作,全面影响学生的道德教育,才能培养学生优秀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结束语
        德育工作已经引起教职工作者的重视,德育教育对现代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直观重要的作用,德育教育应该有效渗透于日常教育教学之中。因此在小学班主任工作范畴中,还需增加德育教育工作任务量,自小学阶段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使其在未来进入社会后能成为一个具有较高道德品质及文化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肖宏岩.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64.
        [2]窦成成.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探讨[J].新课程(上),2019(12):224-225.
        [3]黄巍.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漫谈[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1):182.
        [4]程琴.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J].家长,2019(04):68+70.
        [5]丘明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8(09):153-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