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友静
贵州省荔波县第五小学 558400
摘要:为解决我国贫困问题我国在各个方面做出努力,其中也包括组织倡导异地扶贫搬迁。易地搬迁学生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心理素质及教学水平的差异性等特点,解决这一群体的数学教学问题成为我们此次研究的重点问题。因此通过探讨小学阶段的易地搬迁学生的数学教学现状,分析所存在的问题,运用教育经验和创新的方式,对数学教学的方式和内容改进提出有效措施建议。
关键词:易地搬迁;小学阶段;数学课堂
引言:
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可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协调发展经济和社会以及生态环境。[1]但这一部分学生由于生活、学习的环境发生改变,对其心理和学习状态产生一定影响。数学教学是目前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尤其小学阶段更是需要打好基础的时期。因此,如何走进这些特殊学生群体,如何使数学课堂的方式内容成为学生所需要的,是教育者担忧的重要问题。
一、易地搬迁学生的数学教学现状
(一)易地搬迁学生的特殊性
易地搬迁是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过实践证明了的有效措施,在改善学生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改善了学习环境。但这些学生大多数是来自偏远地区和贫困乡镇,在面对新环境时并没有很强的适应性,对于城市的繁荣喧嚣时很难抛开自己的经济条件和学习水平,也难免会遭到其他学生的排挤。因此这些学生面临着无法融入其他学生、赶不上学习进度等挑战。同时这些问题也影响着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心理成长,营造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是极其需要的。
(二)学生数学水平的差异性
易地搬迁的学生来自不同地方,由于教育水平的不同导致了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尤其是中途插班的学生,面对与大家不同的学习进度学习起来是十分吃力地。小学是数学启蒙阶段,教学要求这一阶段需要奠定数学基础、掌握运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等,这些能力的掌握对后期的方程函数的学习是极其重要的。一些学校对于口算心算也有专门的训练,会使学生们有较高的基础水平。易地搬迁学生虽然不全是贫困地区的孩子,但也跟当地学生具有一定的差距,数学基础会相对薄弱,水平参差。
(三)教师水平和能力的不同
除了学生们的水平不同,教师们的教学水平也是不同的。一个班里一般只会有一两个易地搬迁学生,老师并不能每节课都能顾及到所有学生,也不能因为一两个学生而非耽误整个班级的学习进度。由于学生们的不同水平也不能完全进行因人而异的教学,师资力量也不足够,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
一些地区由于教学质量落后,教学环境艰苦,因此对于小学教师的水平并没有较高要求,这些学生与较快程度的班级便很难融合,也很难完全适应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内容。
二、走进易地搬迁学生的数学课堂措施
(一)转变教育方式,线上线下结合课堂
要想走进易地搬迁学生们的数学课堂,首先要注意教育方式的改变。数学课堂是教学的基础科目,小学阶段的孩子并不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学习内容的难度也并不是的大,因此就要求教育者选择更亲近学生的教育方式,通过改善教育方式让学生们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要不拘泥于课本示例,通过列举生活中常见问题进行讲解数学公式和计算,例如在讲解计算时可以选择学生们最常运用的买东西例子,通过这样的实例让学生们更能掌握公式。随着当前手机电脑的大量普及,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采取“线下授课,线上辅导”的方式,让学生们在家也不用担心作业不会做。
(二)加强对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要结合学科特点,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2]小学阶段需要学的内容其实并不多,因此是要求运用这一阶段掌握数学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简便计算题,掌握口算心算等计算方法,能快速得到答案,节约做题时间,也对后期的函数方程的学习奠定运算基础。“鸡兔同笼”问题是从简单的方程开始学习,虽然方程问题是这一阶段学生较为困难的问题,但都离不开对运算公式掌握的熟练度。因此在小学低年级就应当要掌握好这一基本内容。而面对易地搬迁的学生更要加强对其基础内容的培养,才能逐渐缩短差距。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素养
作为教育者应该严格要求自身,讲好有质量的数学课,成为有素养的合格教师。教师们应当对自己每一堂课负责,从备课开始要对选择的案例反复斟酌,选择适合学生们,让学生们可以理解的内容,让学生们愿意主动亲近课堂,并产生兴趣。此外,作为教师不应当轻视程度较差或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对待学生应当一视同仁,不能让学生们产生差异感。但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程度的帮扶,但不可以过于关注,这对于其他学生也不公平。
四、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数学虽然并没有太大难度,却是数学入门的重要阶段。对于易地搬迁的学生其实并不难学习,但新环境和新同学的挑战对他们的学习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是教育者们应当注意的问题。这些学生在未来依旧面临众多挑战,引导学生们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思想观念,端正学习态度才是教育者给予的最大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姝.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7):58-59.
[2]丁树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学周刊,2021(07):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