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体育教学游戏的选择和应用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4期(下)   作者:陈俊霞
[导读] 体育游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相较于传统教学能够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陈俊霞
        安徽省庐江第四中学   安徽合肥   231500
        摘要:体育游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相较于传统教学能够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既能够改善学生的训练氛围,推动快乐学习;同时又确保了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体育教学课前准备活动,课中基本活动,课后结束活动这三个环节中科学合理有效运用体育游戏教学,让学生从上课开始到教学结束的整节课中,都有兴趣进行体育活动,促进初中生的健康全面成长。
        关键词:初中体育;游戏教学;实践应用
        目前初中阶段的体育课程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学生无法产生自我效能感,参与积极性低。体育游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相较于传统教学能够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既能够改善学生的训练氛围,推动快乐学习;同时又确保了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游戏,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体魄。
        一、初中体育教学游戏的选择和应用
        1.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合理选择和应用
        初中阶段是学生们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该阶段学生的身体生长速度很快但在耐力、力量的方面还是比不上成年人,也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的心理。因此在初中阶段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肌肉训练不是该阶段体育教学关注的重点,而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在利用体育游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合理安排活动和休息的时间,避免让学生长时间参加高强度的游戏项目,而且在进行活动前要对学生进行基础体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体育游戏。一般来说青少年的心脏重量和血液容量都比不上成年人,且心脏收缩能力较差,而参加体育活动就必须增强心脏收缩次数、增强心脏血流量,这是学生的心跳就会加快,人也容易疲劳。所以教师要控制体育游戏的强度和量,不能过多的选择力量型和憋气式的运动。此外青少年的肺活量也比较弱,在选择时尽量选择时间不太长且强度不太高的不需要发挥耐力作用的游戏,比如有氧类的活动。青少年比较容易兴奋但是注意力也容易不集中,容易出现动作不协调不准确的问题,所以教师应该选择一些有趣生动的游戏内容,并采取直观多样的教学方式,选择强度和时间都始终的游戏,这样学生可以保证锻炼的强度和时间也有利于活跃他们的思维,学习基础的体育技能知识,还利于他们思想品德的培养。
        2.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和应用游戏
        体育游戏必须和体育教学内容有关,应根据体育课程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难度适中且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比如教师开展一些分组竞赛活动,不仅可以综合锻炼学生的技能,而且也能发展学生多方面的体育技能。比如在进行球类运动基本动作和战术策略教学时,利用移动的篮筐、运动接力球等游戏开展教学。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适当进行高强度小组训练,比如利用推小车的游戏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感和学生的耐心、协调性。
        二、初中体育教学游戏的应用
        1.体育准备阶段
        在初中体育课堂上,准备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部分,这个环节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热身练习来帮助学生进入体育活动的状态,避免身体出现损伤或者不适等情况。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在准备环节大多是采取慢跑、热身操等相对死板的热身形式,这样的热身活动不够灵活,如果每堂体育课都采取这种单一的热身方式,学生很快就会感到厌倦,从而可能在热身时偷懒,导致热身效果不佳,反而影响了后面体育活动的开展。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将体育游戏与热身训练结合起来,赋予准备环节以生机,这样既能够尽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让学生在热身活动中身体得到充分伸展,激发学生身体的肌肉活性、加快血液循环以及获取充分的氧气供应,提升学生身体灵敏度、柔韧性和肌肉力量,由此逐渐进入最佳的体育活动状态。例如,在教学篮球课时,首先在准备阶段设置体育游戏,教师可以根据篮球训练的内容灵活选择篮球游戏,组织学生进行“带球蛇形跑” “传球比快”等趣味游戏项目,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往往表现得更加积极踊跃,相互之间的运动沟通得以加强。体育游戏在准备环节能提高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所感受到的趣味性,为后续的体育环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体育教学期间
        游戏在体育教学环节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尤其在正式的体育教学中有着正向作用。体育教师根据当前的学情和教学内容,设置科学的教学目标,从而设计有效的体育游戏,符合教学设计的体育游戏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心理层面奠定喜欢体育课程的基础,又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训练强度,切实将学生的身体锻炼好。此外,体育游戏还是培养学生将体育生活化、日常化的重要导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体育课堂中感知到体育锻炼的乐趣,从而自觉迁移到日常生活中的锻炼,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在足球训练的教学环节中,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比较单调,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攻堡垒” “三抢三”“射靶子” “二过一” “四过二”等足球专项游戏,让学生在这些体育游戏中感受到挑战性和竞争性,在学生之间引起良性竞争,激发学生本身就有的较强的好胜心,这样就能满足学生的积极意愿,让其在同伴合作、对手竞争中感受足球竞技的乐趣,同时鼓励学生相互讨论战术,增强对足球战术的理解、对足球运动的掌握。如此一来,体育教学通过游戏教学法实现了体育教学与学生人格素养培育的有机结合,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协同化发展,符合当前的教育背景。
        3.课堂结束环节
        在体育课程的尾声,由于学生进行了强度较高的一系列训练,身体处于一个疲劳和轻微损伤的阶段,此时教师需要适当地降低学生的活动强度,放松学生的身体。但是由于传统的整理活动不受重视,教师大多数直接放任学生自由活动,或是回班上休息;导致学生没有体育训练过后进行伸展活动的意识,这就使得教师在开展时学生无法把精力投入到舒展环节中。这时,体育教师可以借助小游戏来刺激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紧张的身心和肌肉在相对平和的体育游戏活动中逐渐放松,保障学生在接下来的其他课程活动中的状态。例如,在初中排球课堂的教学尾声,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中的成员站成一圈,引导学生在这个圈子的范围内进行颠球,看看哪个小组颠球时间最长,然后将各个小组的结果进行比较,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这种通过游戏形式进行体育整理和放松的形式,既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及时回归理论课的学习状态,又避免以往体育整理活动的单调和无趣,提高体育教学的安全性系数,可谓一举多得。
        三、结束语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成长发育的时期,但是伴随着学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学生们可以自主支配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的时间越来越少,体育课教学就成为了学生们实现身体素质发育、舒缓学习压力的最主要手段。体育教师应当不断地提升课堂的利用率,借助于体育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养成终身运动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段玉洁.游戏教学法在初中体育田径教学中的应用之我见[N].贵州民族报,2020-06-17(B03).
        [2]胡晓洋.运用体育游戏教学手段,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J].学周刊,2020(16):143-144.
        [3]潘宝华.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作用和方法[J].科技资讯,2020,18(08):94+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