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陈花
浙江省龙泉市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浙江龙泉 323700
摘要: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才能够让学校得到良好的发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学校应改变管理策略和方法,顺应时代发展、满足社会需求,这要求小学学校管理者要了解和掌握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解决,以使学校正常运转,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基于此,文章从小学学校管理现状出发,探究在多维视角下实现小学学校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小学学校;管理创新;教学改革;教学管理
加强小学学校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在新课改的影响下,现阶段诸多小学的管理均存在诸多漏洞,需要进行调整与优化。事实上,优质学校管理是小学教育取得成绩的必备条件。因此,学校只有牢牢抓住管理的重点所在,落实管理的科学化以及专业化,才能够助力于学生管理质量的提升,也为学生的成长铺平道路。
一、小学学校管理的现状
现如今部分学校管理者依旧秉持着“旧”的管理概念,主要表现在管理工作中只重视文化科目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出现了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且大多数小学过度依赖过往“不成功”制度延续管理,如果长期如此将严重阻碍校园的发展。而当前小学学校制度的制定速度较慢、效率较低,继而致使小学学校的管理者严重缺少工作制度的约束,从而降低了其对工作的热情。开展管理工作时,由于没有计划性的去实施,难以给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以及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很难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去开展教学的工作,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且给学校的运营带来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小学学校管理的策略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教师的管理能力
(1)加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教书育人,先学做人再做学问,因此,小学生的道德思想和文明礼仪教育应置于首位。学校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班级板报、过道橱窗、校园网站等做好思想道德教育,让小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第二,组织开展多种校内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领悟待人接物之道,并最终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第三,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制度,促使学生形成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提升教师的管理能力。小学教师的行为和品德修养对学生具有非常直接且重要的影响,所以提高教师个人修养和管理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针对前文提及的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年长教师思想观念守旧的问题,学校应积极开展多种教学培训,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养与教学管理能力。学校还可创设年长教师帮带年轻教师的模式,促使两者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以免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对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奖罚分明,但原则上以激励教育为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维护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管理方面,学校要加强班主任培训,促使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中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把工作做细做实。
此外,小学还应要求班主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创建良好的班风、学风,规范学生行为;及时与其他任课教师交流合作,共同管理好学生;同时联合家长共同教育,使家庭与学校形成统一教育战线。
2.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增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管理人员的工作即服务的工作,学校管理人员应自主形成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家长的意识;应充分发挥全校师生在学校中主人翁的精神,群策群力,听取群众的意见,集思广益,以便于学校领导正确决策,避免走错路、走弯路;要全面发挥带教会参加民主管理的所有权利,依法审议决策权、建设权、通过权以及对全校教职工的评价监察。学校提到的改革方案、规章制度与教职工奖惩方式等,均与教职工的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皆应通过教代会进行审议并且通过才可实行,摒弃传统一刀切的形式,全面发扬民主,充分激发教职工的自主能动性,使其积极投入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有助于校领导把友好意图转变成学校教职员工的意愿,在学校管理进程中组成强而有力的协同力与聚集力。学校是师资团队成长与发展提升的基地,师资团队创建的成败重点在于校长,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提出不规范;对中年教师,应要求在教学变革上进行改进;对经验丰富的教师则主要要求总结教学经验,整理成系统的教学理论。
3.为教师与学生建立激励机制
(1)激励教师的教学热情。由于班级规模过大,学生人数过多,小学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工作压力较大,如果学校对这一问题不重视,将会挫伤教师的教学热情。因此,学校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使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质量。一方面,学校可以建立畅通的晋升渠道,给年轻教师广阔的上升空间,激发他们的奋斗意愿。另一方面,学校要给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一定的物质奖励,促使教师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从而推动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2)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加强学生管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增强管理的有效性。在物质激励方面,可以设置奖学金或奖品,刺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奋勇向前的力量。在精神激励方面,可以在班级中评比“红旗手”“学习标兵”“劳动楷模”等,促使学生向他们学习,也可采用口头表扬、班级表彰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语言上的激励,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信和积极性。每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要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充分挖掘他们的发展潜能,促使他们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力。另外,激励机制的实施还需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即教师要和家长相互配合形成一致的教育理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管理工作的完善与否、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校园的的发展与否。因此,小学要优化校园管理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还能够给师生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教学氛围与学习的环境。即使当前的小学学校的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同的问题需要去完善,但是只要根据不同的问题去探讨出相应的策略,以科学的管理概念开展管理工作,就能够有效发挥小学学校的正常运作,有助于小学生学习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南京.新时期小学学校管理之我见[J].才智,2019,(21).
[2]覃粞.小学学校管理的优化建议及重要意义略述[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5).
[3]葛莉,赵丽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小学学校管理工作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