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路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4期(下)   作者:张丽霞
[导读]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与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中,教育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张丽霞
        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李溪小学  510890
        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与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中,教育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注重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讲授,更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优化学生思想意识,渗透德育教育。学校是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而小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关键时期。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必须从认知、途径、策略等各个方面出发,以创新为主要原则,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性格特点实施个性化培育,与学生认知世界建立充分联系,关注自主精神、创新精神和思辨思维发展,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道德品质。但实际教学中,无论德育管理目标、内容,还是德育管理方法与评价上,都与新时代发展存在一定差距。为此,探究基于新时代背景的小学德育管理有效途径尤为重要。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德育;开展路径
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渐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在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下,小学教育除了应重视知识性教育外,还应给予德育教育充分的重视,提高小学生德育水平,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使其养成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小学德育教育实践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则是推动小学德育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工作中的问题简析
        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以及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德育工作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学校开始重视德育,并提出了相关的德育工作规范与标准,为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却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具体分析如下:首先是随着大环境的改变,很多教师教育理念、教育思想都有了很大变化,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是以学习成绩为重,而是开始关注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但整体德育工作持续向好的同时,也有一小部分小学教师依旧未能转变教育思想以及教育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却不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不关注学生情感、心理变化,不注重对学生思想观念以及思维能力、创新创造意识等优秀思想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对德育工作思考得不够、准备得不充分,德育实效性不高。其次是当前小学的德育教育方式仍旧相对单一。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必须紧跟形势变化,立足实际学情,结合学生个性特征以及学习能力,积极探索实施新型教育方式,创新德育模式,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培养。但现阶段,小学德育教育仍旧以传统的口头教育、文章教育为主,教育方式落后,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对德育活动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德育教育效果不显著。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工作开展路径探究
        (一)在校园活动中渗透德育
        在学校中,开展德育工作的途径与渠道是比较丰富多样的,如除了将德育工作与各门课程有机结合、在课堂上落实德育外,还可充分利用各类校园活动向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身体素质发展特点以及道德品质发展需求,组织学生开创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通过具体的活动教给学生相关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如学校可组织学生开展运动会、书法比赛、写作大赛、校园辩论赛、校园手工节、健康节等,利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方面充实学生的校园生活,另一方面促进学生身体、心理、思想以及文化素养、艺术素养的发展。如在校园运动会中,学校可通过篮球赛、足球赛、跳远、跳绳、接力赛等各种竞赛活动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同时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有一个较好的心理抗压能力、调节能力,能够形成坚持不懈、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等美好品质;在书法赛、辩论赛、作文大赛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做思想上的巨人;在手工类校园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创造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能力素质全面发展。同时,这类活动能让学生广泛涉猎文化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二)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
        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是德育教育和管理的重点内容。教师在进行德育管理的过程中,如果一味地使用单调粗暴的教育方式,就不可能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积极融入德育教育活动的主动性,不能使小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因此,优化开展小学德育管理工作,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智慧,创新应用灵活多样的德育管理模式,使德育教育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逐步强化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基本道德是小学生德育的基础内容,是小学生在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加强基本道德教育,就是要教导学生如何学会做人,逐步养成正直、诚实、勇敢、仁爱、公平、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等优良品质,不断激扬学生的自信、友爱、欢乐等内在情感。
        例如,在对小学生进行“讲文明、懂礼貌”道德教育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播“公交车让座”“爱护公共卫生”等视频或图片,把学生生活中周边的小事与德育管理相融合,进而使学生加强生活思考,从生活细节中深入体会到要讲文明、懂礼貌,提高道德品质。接着,教师又要求他们针对“讲文明、懂礼貌”德育主题,召开主题班会活动,相互分享心得体会,促进道德品质的共同提升。行为规范教育是小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是德育管理的常态化形式和重要内容,有助于促使学生在学校、家庭或公共场所等环境中自觉遵守文明行为规则,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展现出小学生应有的修养和风采。
        (三)开展德育主题班会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德育教育,就需要教师时刻牢记“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为学生精心设计德育教育方案。因此,教师要抓住一切德育教育的时机,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主题班会作为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环节,所以教师可以开展德育主题班会,设计一些具有特色的班会活动,让学生在班会活动之中进一步收获良好的德育知识。这样一来,既能保障德育教育的趣味性,为学生营造出宽松、愉快的范围,又能强化学生的德育水平和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比如教师以“明礼为先,诚信为本”为主题,教会学生学会明辨是非,能够投身于道德建设之中,以实际的行动去展现新时期小学生的道德风采,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鄙视不守信用的行为,能够对自己的不诚实行为感到愧疚。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诚信银行”的方式串联班会活动,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诚信元”,活动结束评选“诚信富翁”。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去讲述《曾参杀猪取信》《司马光诚对买马人》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之中能够认识到诚信的可贵之处,促使学生学会实实在在做事做人。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围绕诚信进行小品表演、做游戏等,让学生在活动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从而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小公民。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视野下,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积极优化德育教育形式,丰富德育教育内容,有效突出小学生在德育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将核心素养贯穿到小学德育教育的全过程中。同时,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制定完善的德育教育目标,建立规范的小学德育教育体系,从而推动小学德育教育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玉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德育策略初探[J].甘肃教育,2020(17):34-35.
        [2]陈明珠.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德育策略探讨[J].吉林教育,2019(48):51-52.
        [3]韩毅,孟文哲.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进行小学德育[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3):82.
        [4李广宜.核心素养时代下的小学生德育策略探究[J].新课程(上),2018(10):224.
        [5]黎锦才.基于核心素养的德育管理工作研究[J].成才之路,2018(2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