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巧
远安县洋坪镇老君小学 湖北省宜昌市 444208
摘 要: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变迁、音乐文化的发展,音乐不单单只是简单的演唱、表演,越来越多的音乐元素与之融合,交织出愈发美妙动听的旋律。本文主要浅谈音乐中的打击乐器如何运用于小学音乐教学及其在课堂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奥尔夫打击乐器 小学音乐课堂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创造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中,奥尔夫打击乐器是很好辅助音乐教学的教具。它简单易上手的特征可以兼顾每位爱音乐但对打击乐器望而却步的同学,让每位同学都能感受它的感染力,由此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体验感、音乐审美能力、音乐创造力。
一、小学音乐课堂中常见的奥尔夫打击乐器
在小学课堂中,常见的奥尔夫打击乐器基本为无音高乐器,它们通过敲击发出声音,常用于给歌曲伴奏,一般常用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金属类
三角铁:又称“三角铃”,由一根弹簧钢条弯成首尾不连接的等腰三角形,另一根金属条敲击发出声音,有单敲、双敲、三敲、滚敲等奏法。发音清脆悦耳,适合给欢快地歌曲伴奏,例如:《春天在哪里》、《铃儿响叮当》。
(二)木质类
双响筒:是一种木制或竹制的圆筒形打击乐器,由一根小木棒敲击竹筒两端发出高低两种音高,发音清脆、结实,适合模仿马蹄声,给《放牛歌》、《我是草原小牧民》等歌曲伴奏。
响板:是一种碰奏提名乐器,产生于东方古文明地区和埃及,流行于西班牙民间。由两块手掌大小的扁木头碰撞发声,音色清脆、透亮,可发出坚硬的哒哒声,可模仿马蹄声。
(二)散响类
沙锤:是一种摇奏体鸣乐器,由木制、陶制、塑料制等封闭球体内装类似碎石子物质构成,手持摇动发声,发音呈短暂的沙沙声,多用于演奏有特殊风格的舞曲,或模仿沙沙的声音,例如:《理发师》、《小雨沙沙》等。
串铃:是少数民族藏族、蒙古族的摇击体鸣乐器。由实际个金属小铃系于塑料制成的圆环制成,用手摇动发声,常用于歌舞伴奏,也可模仿铃声,可给歌曲《调皮的小闹钟》、《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伴奏。
二、奥尔夫打击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案例
在现阶段我县实行绿色生本教育的大背景下,课堂以学生为主导,学生通过自我学习探究内化知识,这样的课堂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能,教师也需要提供更多的途径、给与更广阔的空间去让学生发现更多的知识。于小学音乐课堂而言,奥尔夫打击乐器的加入给了课堂很多的空间,每种乐器发出的不同声音在孩子们眼中就可以搭配很多种音乐,在了解各类乐器音色的同时,能很快分辨每首歌曲适合何种乐器;在看到拟声词的时候,能找出对应的乐器敲击;能根据敲击的速度控制演唱的速度,也能很好的给歌曲合作伴奏。
在我的音乐课堂,奥尔夫打击乐器于学生而言是很陌生的,当然,也有部分爱学习的孩子是了解过的,自然,对于新鲜事物,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合理的利用它是一堂课中很关键的。下面,我将通过两个案例分享一下我的做法:
案例1:唱歌课《春天举行音乐会》
.png)
这是人音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春天的歌》中的一首演唱歌曲。通过看歌词我们可以捕捉到这首歌曲有很多拟声词:“嘀嗒”、“沙沙”、“轰隆隆”、“哗啦啦”,类似这样的歌曲是很好用奥尔夫打击乐器来表现的,也可以考验学生对各类乐器音色的掌握程度。在执教这节课上我是这样运用的:1、按照四种拟声词分成4人一小组;2、每个小组分发三角铁、沙锤、铃鼓、串铃四种乐器,学生自己体会并尝试每种乐器适合模拟哪个拟声词;3、教师与学生一起交流探讨,形成统一搭配;4、分别对应“春雨”、“春风”、“春雷”、“春水”四句歌词,在演唱的时候加入乐器伴奏。
案例2:欣赏课《铁匠波尔卡》
这是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巧巧手》中的一首欣赏作品。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作于1869年。该乐曲为三部曲式:ABA’的结构。在执教这节课时,我充分利用了三角铁和打铁声音近似的特点,在A乐段和A’乐段中让学生用三角铁给乐曲伴奏,本着“大锤声大小锤声小”的原理,指导学生用三角铁敲击的强弱分别来表现大锤和小锤,将抽象的音乐具象化,尽可能的给予学生体验感,增加音乐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喜爱。
三、奥尔夫打击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奥尔夫打击乐器在课堂中能充分将学生的行动力调动起来,使学生能快乐的学习。在小学六年的不断熏陶中,可以逐渐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及音乐应用能力,使学生能简单感知音乐作品的音乐基本要素,将从音乐中感知到的良好品性运用于生活中,能区分不同音乐的风格并尝试在其他学科运用到,逐步使音乐的正能量传递到自己成长的方方面面。
(二)丰富课堂教学模式
过去的音乐课堂主要以演唱、表演为主,奥尔夫打击乐器的融入给课堂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空间,课堂有了乐器的声音,音乐课堂变的丰富动听,歌曲演唱有了乐器伴奏,欣赏曲目可用不同乐器分别来表现不同乐段,实现抽象音乐具象化。音乐作品的意境氛围多种多样,乐器种类也各式各样,不同乐器与音乐交织出的旋律也更为美妙。
(三)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
节奏感是音乐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大部分学生在最开始学习音乐时对“节奏感”是没有概念的,常见的奥尔夫打击乐器没有固定音高,仅仅通过敲击发声,是一种小学生很好操作的简单的乐器,恰恰是因为它本身无音高的特性,可将学生的注意力只专注在节奏上,在给音乐伴奏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简单的节奏,从而潜移默化的辅助音乐学习。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打击乐器引入课堂的目的更多的是在学生自己探索、玩耍乐器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音乐的思考。特别是在高年级的课堂中,学生都羞于表达,课堂往往缺乏活力,或者说仅有部分好学生愿意展示自己。奥尔夫打击乐器给课堂添加了更多的新鲜感,让学生愿意带着乐器去感受音乐。不同学生学习音乐的需要不同,奥尔夫打击乐器种类和音色的多样性给更多学生提供了更过学习空间,在一次次发现新的碰撞时,学习兴趣逐渐提升,音乐理解能力也逐渐提升。
(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代新时代衡量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奥尔夫打击乐器在音乐课堂中的创新有着无限的可能。学生的发现能力不可小觑,从乐器使用方法的创新到乐器组合的创新,乐器在不同音乐中演奏的不同效果。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引导到生活中,自制打击乐器或者慢慢发现生活中的音乐,并大胆的在课堂中展示,用音乐去引导学生创新,用音乐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结语
奥尔夫打击乐器是小学阶段学习音乐应用范围最广、最受学生喜爱的乐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也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探索欲、培养对知识的创新思维,这种极具感染力的乐器给老师及学生带来的体验感也是震撼的,伴随由之带来的对音乐的喜爱感,相信也会逐渐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