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全方位育人视域下思政教育融入中职语文课堂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4期   作者:杜永微
[导读]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具有基础性、工具性和人文性,

        杜永微
        湖南省长沙财经学校,湖南长沙410000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具有基础性、工具性和人文性,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本文基于素质教育视野下的全民政治教育进入课堂的理念,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全方位教育,对思政教育进入语文课堂进行了研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了思考。
[关键词]  语文课程;全方位育人;思政入课堂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文化教学的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母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人文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具有基础性、工具性和人文性,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一、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语文课堂德育(思想政治课)的共同目标是以德育人。考察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操、人文素养、文化信仰等方面的作用,肯定语文课程在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主体定位和功能定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应与时俱进,结合语文教材的内容,深入挖掘课文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母语应用能力和人文素质,加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四个自觉”、坚定“四个自信”。
二、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全方位、全程育人,进行思政入课堂的思考与研究
(一)改变思想,重视语文学科教育,明确语文教学在践行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重技能轻文化,语文学科逐渐边缘化,而语文教师教育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跟不上时代步伐,教学非常随意,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标难以实现。学校必须转变思想观念,重视语文学科教育,明确语文教学实践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为思想政治融入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二)加强对语文教师政治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培养
        语文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知识,又要有正确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爱国情操。学校层面对语文教师进行评估和考核时,应首先考察语文教师的政治素质,语文教师个人政治素养、师德师风应纳入教育教学考核评价指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挖掘课程中包含的思政元素,巧妙、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培养中职学生以专业技能服务国家的爱国情操,达到语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目的。
        在语文教师的培养中,提高语文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树立语文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具有重要意义。除注重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培养外,还应加强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的培养和引导。
        学校要规范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杜绝不当言论、不正当行为。

语文教师要自觉防范不良思想的渗透,防止不良恶习的传播,自觉履行保护、传承、积极创造优秀文化的使命,树立高度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弘扬、倡导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用好语文教材,将语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融合
        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心的优秀教材。依托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注重塑造学生思想,引导学生行为,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转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传承意识,在生活选择和职业选择上与国家的发展相一致,使之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规律,成为中国发展进步的支柱,同时促进中等职业学校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在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不能脱离时代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上处于“三观”形成期,大部分学生也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思想意识容易走向极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接受程度不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必须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在文言文等传统文化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继承、吸收、创新。引导学生以史为鉴,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追求,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使用的经典,让学生关注中国的现状,有所了解,与时俱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育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应着重于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重视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建设,鼓励学生从过去的经验和智慧中学习。
(四)设置课前五分钟,时事热点入课堂,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
        “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了青年。”在语文课堂设置上课前五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时事热点新闻,吸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自我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增强公众展示、团体合作、交流等综合专业能力,而且要引起学生对社会的思考,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开展了“课前五分钟,时事热点进入课堂”的活动。老师是导游的身份,记得不要用灌输的方式。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三观”正处于逐步形成阶段。他们不喜欢“为了你好而教”和“你应该知道”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平台上发布小组作业,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为下节课要讨论的热点社会现象投票。
三、结语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而且要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因此,学校应明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倡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罗予. 论全程全方位育人视域下中职语文课程"思政入课堂"的研究与探索[J]. 现代职业教育, 2020, 000(002):56-57.
[2]郭策.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回归"理论课堂创新研究[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20, 036(002):140-141.
[3]王欢. 新时代视域下思政教育融入计算机专业课堂的建设路径探析[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0, v.22;No.178(04):59-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