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4期   作者: 农宏群
[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非常重要,也又相当的难度

        农宏群
        横县马山镇汗桥村委小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非常重要,也又相当的难度。语文课是以读书为目的,教师引导自己的学生喜欢阅读、善于阅读是一件伟大而了不起的事情。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较低、识字能力有限,许多学校、老师和家长都不重视阅读,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本文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加强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增强理解及作文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推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觉得阅读教学非常的重要,我们应该重点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注重阅读,让学生不停地读,反复地读,在读的过程中对课文进行整体的感知和感悟,我想说说自己在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建议。
        第一、教会学生怎么读,让学生多读。
        首先,我们老师要学生懂得阅读的方法,使学生会读。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年龄较低、识字能力有限,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长期不被重视,甚至被许多学校、教师和家长以各种理由忽视之,影响了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事实上,重视小学低年级阅读,创新阅读方式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小学阶段低年级的学生,他们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每次读之前老师都应该给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比如,第一次读课文,先要求学生“字音要读准,能连词成句读”,再次读时就可以提出跟高的要求“句子要读通顺,读出好句和标点符号的停顿”。有了这样明确的要求,学生就会读,也可以读好了。教师更要多挤出时间让孩子多读,不需要过多地提问和讲解,而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书,只有这样反复地阅读,才能明白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在学生在刚开始学习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读这片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这样一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读,为学生挤出了读书的时间,又使学生从整体上慨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让学生爱上阅读,并感觉到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小学低年级是孩子人生学习初起步的阶段,心灵单纯,知识面单调,能力比较弱,对学习没有自信,教师要对他们多鼓励并进行引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中,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营造舒适、愉悦的氛围,让孩子可以畅所欲言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在学习中享受到真正的乐趣。根据低年纪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很短的,老师不应一味地让个别学生表演读,让孩子成为课堂上沉默的听众,而应该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给所有学生更多的机会参与到阅读中,激励他们的竞争意识。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就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读,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同桌一起读、四人小组齐读、默读、大声朗读或一边表演一边读等方式。学生只有会读了,才能在读中感受,并感觉到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语言不仅是一个认识的过程,更是一种深化感悟的过程。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对可课文的“感”和“悟”,并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进行了学法指导。使得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也越来越喜欢阅读了。
        第三、找出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词句,从而理解课文的内容。如一年级需要用汉语拼音来帮助学习字、词、句,从而加强朗读训练,这属于最重要的基本功训练。

到了二年级的课本已经没有拼音的依靠,那怎么办呢?第一、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生字或认识字,用查字典的方法来理解相关的字词,从而进一步学习课文。第二、学生可以观看课本上的插图,发挥自己的想象,更好地领会课文中的意思。第三、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用逗号、顿号、句号、感叹号等标点来体会所表达的语气。l朗读可以让学生巩固字词,理解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表达能力。我在低年级教学中,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把每个字的读音都读正确、读清楚、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字词。还要求他们把课文读得熟练、通顺、流利,有节奏,语速也要适当。用恰当的语调、重音、速度把感情在阅读时表达出来。学会在读中品,品中读。这样反复训练读,是阅读的一个有效策略。因此,教师在每一课上,首先要给学生进行示范朗读,再让学生跟着老师读。让学生读准字句的同时注意阅读的语调和语气,最后就可以开展分小组读,分角色读,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的实际情况来了解课文中的词句意思,最终目的是达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低年级是一个关键的时期。我在教学实践中我真正体会到了也证实了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后,就能很有效地触进他们自己的学习,在平时不断的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更广阔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并受到教育,甚至终生受益。我认为,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该从低年级开始培养。从小让他们养成爱惜书本的习惯和良好的阅读卫生习,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书的作用。教会学生怎样拿书、翻书、知道眼睛和书应该保持的距离,提醒学生不要在光线暗和光线太强的地方看书,不能躺着看书,从而养成正确的看书姿势,从小保护好自己的视力。只有通过学生的朗读和默读的实践,才能养成他们阅读的好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把文章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语,每个句子都读准确清楚。还要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让学生懂得课文告诉我们什么,怎样去想问题。每上一篇课文,就先设定几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告诉学生要带老师提出的问题读阅读,我发现,这的阅比毫无目的性的阅读更有效。
        第五、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用不同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们老师应该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引导和教会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体会课文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有的描写故乡的课文能在具体的句子中能直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有的课文又是能让作者在描写花草、树木、虫子、鸟儿、山水等事物的语句中,体会到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对事物和人物的爱和怀念;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反复的朗读,并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这样更能体会出作者的情感,也加深了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第六、通过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知识的视野。
        小学低年级学生尽管年龄较低、识字能力有限,阅读过程中的问题较多,但通过不断的鼓励和引导,持续阅读,对于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增强理解及作文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极有裨益。我们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并推荐学生到学校的图书室或外面的书店学生去阅读,低年级的学生读一些浅显易懂的书籍等,让学生通过阅读,热爱和向往好的东西,在看书的过程中敢于和父母或同学交流自己的所思考的、所好奇的、所想到的,从而感受语言的好处和作用,体会语言的美好。
        总之,阅读是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低年段的阅读教学重要的是要多读,掌握好阅读的有关知识和阅读的技巧,并通过不停的阅读训练形成阅读的技能,使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以阅读为基本,在读书中感悟,发挥学生的主体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运用问、划、标、读、论等方法引导学生善于动脑、动手、动口的良好习惯,并让学生在朗读中进行感悟和思考,从而在情感上受到影响,并获得思想上的教育。使更多的小学低年级学生爱上阅读,喜欢上阅读。为后面小学中年级的阅读和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有效阅读教学,达到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