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元政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坪地场仡佬族侗族乡枣园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是建立学生基本人文素养的基础性学科。它的学习重在积累、应用和领悟,是一项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地教学活动。就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活跃性强,探索欲和求知欲高,同时专注力和自制力弱,在语文学习的时候难免会有厌倦、烦躁的情绪出现。要解决这一现实问题,老师要围绕学生的性格特点入手,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把兴趣元素贯穿到学习始终,即快乐教学法,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增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教学方法;小学语文;快乐教学法
引言:新课程标准更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保证与突出,教学的角色位置也要做出相应改变,从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说课形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多种教学形式结合的综合化的小学课堂,进一步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而小学语文中的快乐教学法,正是践行该理念的有效教学方式,教师应当围绕情境创设、主动性发挥、授课形式、课程内容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优化,结合具体的教材文章,做深入的探索总结,从而推动该方法的教学效果持续增强。
一、构建合理情境开启学生对语文的丰富想象
在小学时期的学生,感性认识的敏感程度要往往大于理性认知,对于文字的感知力和想象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发掘和提升,这就要求老师在开展语文课程方案的设计上,注重培育学生语文想象力思维,通过联想和想象,能够把教材文章中描写的文字性内容转变为一个个较为生动形象的画面,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颇有益处,同时也能符合小学生喜欢探求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应当利用多媒体设备,把教材中的相关素材分门别类额进行转化,结合解说、演绎的形式,将一个个生动丰富的画面展现到学生眼前,在感受情境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情境的融合中带动他们的想象力提升。从而实现掌握语文知识,理解文章内涵的预期教学目标。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的讲授为例,这里具有两类鲜明的角色,一群小蝌蚪,还有妈妈,老师就可以在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讲解后,在下半节课程上安排角色扮演的实践课,创设一个模拟小蝌蚪去寻找妈妈的情境。这样一来让学生去担任情境剧中的对应角色,让他们设身处地的感受教材中描绘的情境画面,也可以鼓励学生去发挥想象设计一定的台词,将情境扮演的更为真实和有趣。
老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按照5人一组的标准,组内每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一名去担任解说旁白,另外对应小蝌蚪、妈妈和文中描写的各类动物角色[1],通过类似于舞台剧的演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也能够进一步地强化团队合作组织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其外表旗帜,这些都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在收获快乐的同时也收获了相应的语文知识。
二、以情感共鸣为导向强化学生语文学习的内生动力
快乐教学法的聚焦要点是学生的学习内生动力的增强。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是要以兴趣为切入后,情感的共鸣为持续的支撑。只有学生的情感上认同语文学习,在学习语文后内心会充满满足感、幸福感和信任感,才能算是快乐教学法应用有效和成功。所以该方法在实践的过程中,就要着重地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通过及时的交流、分析等方式,来实现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内心情感交流,挖掘共通的元素,实现元素的形象化具体化,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语文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也与内心想法相联系,这样学生就会更加主动的去探究未知的教材内容,强化他们对文字、句子、文章的理解能力,以及文章内涵的领悟力,在通过朗诵、演讲等多样的形式把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从而产生愉悦、畅快的心理感受,对于整个课堂的氛围营造都十分有利。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这里老师先让学生去通读全文,讲述一下文章的基本脉络和主要内容,而后老师再对周恩来的生平历史与本节课描述内容的来龙去脉做一个全面的解读和讲述,可以以故事的形式来吸引学的注意力,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还适当地引入当前热点的社会话题,包括与读书学习、历史革命、为人榜样相关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集中的探讨分析,这些观点是否存在瑕疵,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而后再组织一场辩论赛,让学生就某一观点发表看法,与另一方进行激烈的辩论,在这一过程中,其内心情感也会得到一定的共鸣和升华。课后也可以布置一份读后感的家庭作业,让学生把情感更深入的和文章内容进行碰撞,并对快乐教学方法起到辅助与引导作用。
结束语
除上述方法外,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去感受生活中的语文元素,体验社会生产活动等都是快乐教学法的多样化形式,有条件的学校要因地制宜,适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与感悟。总之在形成系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对自身岗位的定位进行调整,将学生内在的主动性激活,通过对天性的引导,让学生在快乐的心理状态下,完成学习,并主动完成自身语文学科素养塑造。
参考文献:
[1]蒋永鹏.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103.
[2]徐清琴.寻找生活中的语文元素———生活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华夏教师,2018(1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