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有机渗透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4期   作者:谢书荣
[导读] 在中国的法治社会里,每个人都要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

        谢书荣
        福建省上杭县湖洋中心小学,福建龙岩364200
        【摘要】在中国的法治社会里,每个人都要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只有人人都知道法律,社会才能和谐。在当前的教育中,法律教育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语文学科具有思想素质教育的先天优势,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思想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加强思想素质教育,挖掘教材中的思想素质资源,以科学合理的方法渗透思想素质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挖掘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欣赏文学作品、开展实践等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观念的渗透策略,通过本研究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新发展。
【关键词】小学;德育;渗透;教学质量
        全面建设法治国家必须增强法制观念,法制观念的增强也需要从儿童做起。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树立正确三观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有很强的塑造能力。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不仅要建立独立的法制学校,而且要强调思想教育在学科教育中的有机渗透。语文学科有其自身的优势,非常适合智力素质教育的发展。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基础性、先导性、启蒙性等特征于一身,以语言文字的形式抒发内心情感,是个体思想感情传递的基础性工具。就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德育理念渗透的现状来看,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部分教师注重学生分数、缺乏对德育理念的全面理解、教材思品资源挖掘不足等。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实现思想观念和素质观念的有效渗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粗略的建议。
一、挖掘教材资源,渗透德育理念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教育资源,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学资源,有效整合教材中的德育教育资源,以新课程改革精神为先导,在课堂教学实施中落实德育教育的基本任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精心设计教案,实施产品理念,有效结合小学语文教学。
        例如,在五年级语文《再见了,亲人》一课的讲解时,教师可以以多媒体视频的形式展现文章中三个场景,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环节中理解入朝志愿军的高尚品格,并将其融入学生自身思想观念中,予以学生精神情感的鼓舞。
二、创设教学情境,渗透德育理念
        小学生的思维拥有属性生动形象。如果教师只是以讲道的方式向学生解释教材的知识点,就会增加语文教育教学的难度,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结合本课内容加以想象,假设自己所处当时的境地又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本课内容给自己什么样的启示,学习到了什么优秀品质。以教科书为原型,创设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生存生活和情感体验,逐步将思维产品的概念渗透到情境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例如,在《小英雄雨来》一课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合作小组,每个小组结合教材内容编排课本剧,还可以适当性的加入自己的创作元素,进一步丰富故事情境。通过这样的方式体会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学习雨来英勇机智、热爱祖国的可贵精神品质。
三、欣赏文学作品,渗透德育理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素质教育为主导,在精神教育中把德育理念的渗透与知识阐释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突破传统教育思想的局限,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动性转移给学生,丰富内容,形式多样的语文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欣赏语文阅读文章,用精美的文章经验陈述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实现素质教育与审美教育的完美结合,在无形的渗透思想中。
        例如,对于中低年级学生来说,童话故事往往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因此,在《巨人的花园》《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等文学作品阅读讲解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内容,同时理解课文的内容,体验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将素质教育融入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进一步增强素质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作用。
四、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德育理念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做好语文知识传授的同时,还需要不断扩展语文学科德育理念的渗透空间,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组织一些有意义、有吸引力的实践活动,还可锻炼学生自主动力、团队协作力、让学生在体会实践活动乐趣的同时去消化、领会课堂知识,从而渗透德育理念。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讲解之后,教师可以开展“保护环境,走进社会”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进入社区清理小广告、打扫社区花坛卫生,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可以更好地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这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大有裨益。再如,在《匆匆》一课的讲解之后,教师可以开展“做时间的有心人”主题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撰写文章、设计卡片、绘制板报等,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精神品质。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素质教育,以学生的科学素养为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思考小学语文教育各个环节中德育的有效渗透,挖掘素质教育资源中的教材,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并通过文学鉴赏和实践活动,进而在丰富文学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自主动力、团队协作力、并在活动中领会课堂传授的语文知识,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的融合,从而建设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韦志红. 文以载道,立德树人——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 数码设计.CG WORLD, 2019, 008(016):P.98-98.
王雅琴.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德育的巧妙渗透[J]. 信息周刊, 2020, 000(008):P.1-1.
赵瑶凤. 小学语文与思品教育有效结合策略实践探究[J]. 文渊(中学版), 2019, 000(003):346.
唐霄丽. 浅谈小学语文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J]. 中外交流, 2019, 026(012):2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