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的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4期   作者:张焰华
[导读] 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核心素质下,应以学生为本

        张焰华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琯头中心小学,福建省福州市350000
        摘 要: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核心素质下,应以学生为本,教学方法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尤其是识字班,既有趣又生动。本文结合教育实际,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质,然后阐述了如何在核心素质的指导下,创新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模式。
关键词:核心素养 ;低年级识字 ;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提出后,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核心素养引入教学,积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然而,要真正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就必须深刻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教学课堂的创新。
一、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解读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学科核心素质是学生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素质和能力。对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质的阐释,可以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欣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入手。在语言结构和应用方面,它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掌握和形成的个人语言应用能力和经验。汉语本身就是一门语言学科。加强对学生语言结构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可以满足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思维的发展和提升主要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继续加强学生思维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灵活性。审美欣赏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所形成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文化传承与理解主要是指通过语文教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承,使学生能够理解和热爱中华优秀文化。可以说,这四个部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要实现语文学科的核心素质,教师应将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地融入教学之中。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以核心素养为指导的语文教学应趣味性强、生动性强,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兴趣。毕竟,单一地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但是,教师在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材,合理地融入教学过程,以促进识字教学质量的提高。
        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好奇心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趣味性的学习活动。例如教学“蹲”时,就可以通过玩“萝卜蹲”的游戏来认识字形、字义,这样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也能提高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学习知识。
        2.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识字,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所谓分类素养,主要是指导学生使用分类方法对字进行分类和总结,并在此过程中找出字的分类规则,了解字的特点,使字的学习更加系统化。此外,汉字本身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教师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自身汉字分类思维能力的发展。
        汉字分类可以从部首、拼音、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具体的分类方法。

比如:在“小青蛙”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青”字时,教师就可从偏旁部首角度出发,将情、晴、清、请归类在一起,详细讲解给学生。再如:教学“颗”时,学生不仅比较陌生,更容易与“棵”混淆。可以试问学生,“这是一棵树的棵吗?”通过提问设下悬念,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再引导他们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对比。此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正确区分两个字的不同之处。此外,在文本分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开展独立的分类学习活动,巩固学生的知识,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完成单元教学后,允许学生自己对汉字进行分类,从部首、字义、拼音开始。显然,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而且能通过自主学习活动真正促进学生识字能力的提高。
         毕竟,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有限,学习能力不足。如果没有合理的指导,学习活动的实施效果可能得不到保证,影响学生的学习。教师必须注意充分发挥自身的导向作用,学科、灵活地引导学生运用各种识字方法,确保学生在文本分类学习活动中能够提高自身的系统思维能力。
        3.分析汉字内在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鲁迅先生说过:“中国文字具有三美,即音美、形美、意美。”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自觉地投入到了识字教学中,并深入感受汉字美。对此,可采用以下措施:首先,通过对象形文字的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例如:在教学果、鸟等字形稍微复杂一点的象形文字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讲解,展示象形文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象形文字,这样不仅化解了难度,还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率。其次,教师可以运用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识字教学模块下的基本元音发音教学,以协助学生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在汉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汉字的意义,使他们深刻地感受到汉字的艺术美,并将词义内化。在这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汉字的声音,教师可以创建汉字背诵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领会和感受汉字。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书法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象形文字的美。同时,解释汉字的结构和比例,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汉字之美。总之,语文教师在读写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时,应该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感受汉字的“三美” ,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融入文化知识,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汉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将文化知识融入汉字教学中,丰富识字教学的文化内涵,加强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同时,教师还应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借助扫盲教学,使学生认识传统文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语境下,教师应深入分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扫盲教学中实施核心素养,通过扫盲教学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罗美梅.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的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J]. 读天下(综合), 2020(12):0112-0112.
[2]孙梅花.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J]. 当代家庭教育, 2019, 000(018):P.151-151.
[3]潘震. 浅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的低年级识字教学[J]. 语文课内外, 2020, 000(008):267.
[4]赵彦丽.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的低年级识字教学浅析[J]. 语文课内外, 2020, 000(007):2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