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巧妙应用趣味故事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4期   作者: 余莹
[导读]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高中语文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余莹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第一中学       238200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高中语文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顺应社会对于人才提出的各种标准要求。其中运用故事教学,不仅能够拉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还能够运用趣味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以挖掘故事背后所潜在的语文知识点,从而为提高教学的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趣味故事;情感培养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应用趣味故事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激发起学习的动力,使高中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和过于追求分数的束缚下解脱出来。可见,应用趣味教学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好帮手。而语文作为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其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其蕴含着许多扣人心悬的精彩故事。基于此,以下应用趣味故事进行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一、应用趣味故事激发学生兴趣,了解故事背后的真实情感
        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语文教师则需要通过依托趣味听故事,转变往沉闷、无趣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的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其主要表现为:一方面,通过课前引导、课中和课下组织学生讲故事等,以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另一反面,通过讲故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活跃课堂的氛围,让学生在故事之中引发共鸣,从而转变一些学困生的学业情绪。
        例如:在学习古诗文时,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古诗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了解作者的真实感受,教师通过讲解与古诗文相关的趣味故事,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性,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这节内容时,教师在讲解这些内容时,通过介绍李清照人物背景,讲解关于李清照早年的生活等背后的故事,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李清照早期生活比较优越,她出生于书香门第,她小时候良好的家庭背景为她学习文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自小就才华出众,受到了当时文坛名家苏轼大大弟子的称赞。特别是李清照在少年时对于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她创作的热情。自此,她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在她18岁的时候,她与21岁的赵明诚结婚,这对夫妇并没有因为自身的地位或者家庭的富裕等而大手大脚,两人在婚后过着非常借鉴的故事,特别是他们两人的最大爱好就是藏书。但是好景不长,李清照在出嫁后,其父李格被罢职,在加上她的丈夫被罢官、病卒等事情的出现,与她之前的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那么咱们今天所学的《声声慢》就是她后期创作的诗词,通过几个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就可以表现出李清照当时的迷茫失落和空虚惆怅的心态。而这首词就是在她丈夫去世和国破家亡的双重下创作的这首词。在当教师讲述完这些故事后,学生更能理解这首词背后所抒发的真实情感,从而更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情趣。
        二、应用趣味故事调节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怠倦等问题。因此,这时教师通过运用趣味故事,以达到帮助学生提升的目的。并需要在课堂中教师运用一些较为生动言语讲解故事,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高中语文必修《烛之武退秦师》这节内容时。首先,在课堂的导入环节,通过介绍历史上一些有名的军事外交家是如何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历史故事,然后在引出军事外交家烛之武这个人物角色。其次,学生对于文言文的一些字词或者语句等并不感兴趣,无法融入到文言文的教学中来,这就导致一些学生在听课时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时教师通过插入一些有趣的故事,例如:冯骥才在出国访问时,运用他的聪明才智和超人的口才等回答记者的提问。

一个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本国家的东西,你不担心你们的国家会变成资本主义国家吗?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怎么回答的吗?”
        这时就勾起了学生们的兴趣,迫切的想知道他是如何回答的。
        冯骥才幽默的说道:“不,人吃了猪肉自然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也不会变成牛。”学生们被冯骥才的幽默回答所吸引,精神气一下子就被提起来,这时教师回答:“本文所讲的主人公烛之武就与冯骥才有着一样的口才和智慧,下面我们来看看文章中他是如何回答和表现他睿智的一面呢。这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思路逐渐被故事所带入,自主的进行学习。
        三、通过运用趣味故事,树立优秀的人格
        新课程改革不仅需要传输学生基础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品质和素养,这样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其中优秀的人格是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趣味故事,已达到德育的目的。例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讲解一些陶冶情操的趣味故事,通过这些趣味故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其中的德育知识,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劝学》这篇文章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一些劝学的故事,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等故事后,让学生理解主人公的刻骨学习,从而勉励学生开展刻苦学习。在讲解《鸿门宴》这篇文章时,教师通过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在讲解时,一般都会对他的刚愎自用、缺乏远见等缺点进行讲述,对于他的优点介绍的较少。例如:诚信这一优点,也是现代人所缺失的一种高贵的品质。然后教师可以根据诚信展开故事情节,讲解身边关于诚信的故事。通过大量的故事讲解,以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提升学生的品质等具有重要的保障。
        四、通过趣味故事,换气学习求知欲
        高中文本相对于初中阶段、小学阶段的文本来讲,其所学的内容层次更深、知识点更加繁琐。而随着高中阶段的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学习的特点也逐渐偏向理性化和逻辑化。因此,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学习过程,学生无法在枯燥、乏味的课堂中调动起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也感到非常的乏力,表现欲望下降,思考模式单一等问题出现。因此,通过运用趣味故事,能够达到引人入胜,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咬文嚼字》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引用以一个小故事:相传,苏东坡和苏小妹在一起论诗时,互相题诗,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让哥哥在该词中加入一个诗眼,苏东坡说: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而妹妹却对哥哥做出的词不满意,让哥哥在重新作词:“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说,好倒是好,但仍有上升的空间,而一旁的哥哥不耐烦了,说道:那么,依小妹的见解呢?小妹其实早就想好该如何填这个词,说道:“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哥哥听到妹妹说出后,大赞妹妹说的好,说的妙,一语中的。这篇文章在讲解时,比较枯燥,很难让学生接受,教师通过故事讲解,不仅勾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还紧扣文章主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结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趣味故事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高中语文教师在充分挖掘每个知识点背后精彩故事的同时,通过细心的引导,让学生掌握其中存在的一些知识点,从而使学生通过领悟故事中的知识点以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参考文献
        [1]仙桂萍.基于故事思维的高中语文教学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50):61.
        [2]栾晓利.浅谈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112+114.
        [3]蔡金华.成语故事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8(08):13-14.
        [4]孙倩.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探讨[J].华夏教师,2018(12):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